5歲的勳勳,原本是個活潑好動的小男孩,因好奇心強,總喜歡這裡碰、那裡闖,為了怕孩子發生意外,大人們總愛以:「吼~那個黑漆漆的房間有魔鬼喔!」等話語來威嚇調皮的勳勳。
長久下來,勳勳把「黑暗」與「魔鬼」畫上等號,晚上開始不敢單獨睡覺,不敢一個人上廁所,就連去暗一點的地方,也要硬拉爸比媽咪作陪。每到宣稱各式孤魂野鬼前來人間逍遙的農曆7月,勳勳的恐懼指數更是快破表,漫漫長夜憋尿憋到失眠,過度隱忍的結果,甚至還尿床了…..
source:Pexels
4原因,讓孩子產生恐懼心
對於未知事物所產生的恐懼與不安,不論大人或小孩,必定都有過程度不一的「害怕」經驗。但孩子之所以出現怕鬼、怕黑的心態,是否真是黑暗、鬼怪可怕到讓人心生畏懼?首府托兒所所長黃秋華表示,因「不安全感」所衍生的恐懼心理是人類天性,但是恐懼來源,卻不一定得與黑暗、鬼怪畫上等號。她提到,若父母在生活中的訊息旨意傳達不當,一個動作或表情,都可能在不知不覺中造就孩子怕黑、怕鬼的恐懼心理。
1.大人無意識威嚇
「你再不乖乖上床睡覺,等一下半夜會有鬼鬼來抓你喔!」黃秋華所長指出,歷經「七坐、八爬」等發育時程,當孩子的活動力增強,有更多能力挖掘新世界時,舉凡黑漆漆的小房間、廁所等,都成了小寶貝的探險標的。為了維護孩子的居家安全,不少父母會說出諸如上述的威嚇言語,希望對孩子產生嚇阻效果。
「孩子膽小,往往都是父母造成的!」黃秋華所長提到,正處於認知啟蒙階段的小寶貝,對新事物好奇本是天經地義,「但許多家長為了讓自己方便管理、教養孩子,直接用鬼怪來警告、防堵孩子的好奇心,怕鬼、怕黑的情緒,往往就此產生。」
source:Pexels
2.陪伴不足,長期獨處
學齡前的孩子,由於生活自理能力、行為認知尚在培養階段,在還無法自我獨立的狀態下,極需照護者的充分陪伴。黃秋華所長表示,孩子在一個人獨處時,較容易因缺乏安全感而產生恐懼心理;若孩子在獨處過程中,看到了什麼未知物體、或是聽見無法解釋的巨大聲響,在無人當場陪伴、解惑狀態下,負面的獨處經驗就此深植入心,怕鬼、怕黑的心理也就此產生。
3.父母過度大驚小怪
因「未知」所衍生的「恐懼」,是人類天性,但如果有父母等幼兒的主要照顧者從旁陪伴,給予安全、親密的保護,照理來說,小寶貝是不會把黑暗與魔鬼聯想在一塊的。但如果爸比媽咪(或主要照護者)本身就怕黑、怕鬼,常常一點風吹草動就驚聲尖叫,孩子受到大人誇大的動作、表情渲染,也會加深對黑暗、鬼怪的恐懼,演變成到大都難以抹滅的膽小心理。
4.靈異節目渲染
慎選適合孩子的優質節目真的很重要!特別是在俗稱「鬼月」的農曆7月,轉開電視,從新聞到一般節目,無一不討論與靈異、鬼怪等相關話題。黃秋華所長指出,當新聞、節目提到這類題材時,常會將「鬼」與「黑」連結在一起,若這時再搭配上聳動畫面、詭異音效,短時間內強力播送,鬼魅等負面形象灌輸,幼童很難不受影響。
【延伸閱讀】
怕黑、怕看醫生、怕剪頭髮、怕上廁所... 王宏哲:3步驟培養孩子的安全感
從遊戲就能看出寶寶天生怕什麼?5個有趣的科學家實驗讓你更了解小嬰兒
本篇文章由『嬰兒與母親』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你不孤單!你擔心的、傷心的、焦慮的我們都懂。
快來加入私密社團「媽媽妞真心話」,一個屬於媽媽們的交流小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