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常聽到「小孩有自己的氣質」、「要順應孩子的氣質」,但其實所謂的「氣質」就是「個性」。了解自己孩子的個性,才知道該如何教養、與之相處。但看著整天不會說話、無法流暢表達自己意見的小孩,父母們要如何觀察孩子的氣質呢?
source:Pexels
根據19世紀初美國兒童精神病學家切斯與湯瑪斯夫婦的《柏克萊研究》中,他們定義了兒童的9種氣質面向,可以讓父母在實際生活中觀察孩子個性與生活態度。
活動程度
規律性
趨避反應
適應性
感覺閾限
情緒品質
反應強度
注意力分散程度
堅持度與專注力時間
1.活動程度
好動↔文靜
此處的「活動程度」指的是孩子的體力。有的小孩就是有看似用不完的精力,每天跑來跑去、就是靜不下來;但有的就是比較喜歡文靜的活動,只喜歡看書、畫畫。
老實說,父母常會為了「過度好動」的孩子失去耐心,但其實這只是孩子的其中一個特性;因此如果你家有精力旺盛的孩子、並讓你感到疲憊的話,可以試著找個幫手幫你分擔一點壓力,或是報名一些具有挑戰性的運動課程,消耗他的體力,像是游泳、跑酷、溜直排輪這種需要耗費大量體力的活動。
2.規律性
規律↔不規律
規律性就是孩子是否喜歡「固定」的行程?如果有固定的行程,父母照顧起來會相對容易許多;但有的小孩作息時間很不受控,吃喝拉撒每天都不一樣,父母在照顧上也會比較累一點,因為要隨時應付孩子的需求。
但同樣的,這也是氣質問題,並不是哪些父母做對了什麼事情、或做錯了什麼。但父母還是可以觀察孩子的喜好,並依據喜好計畫孩子的生活行程。
3.趨避反應
對新刺激快速接納↔謹慎小心
孩子對「新的刺激所反應的態度」就是所謂的趨避反應。有的小孩能夠快速接納新的事物,一下子就融入其中;但有的小孩面對新的刺激會比較謹慎小心一些,先以旁觀者的身份觀察許久再慢慢融入,對這種孩子我們都會說他比較「害羞」。
太過快速地接納新事物,或是過於羞怯都有父母各自擔憂的地方,比方說擔心孩子容易跟陌生人親近、被拐騙,或是太害羞的小孩容易慢熟、被排擠。這時候父母要做的就是教孩子認識自己、陪伴孩子度過每個時刻,並教導他們如何面對每一種場合。
source:Pexels
4.適應性
接納新事物所需的時間長↔短
和趨避反應有點類似,但此處的「適應性」則是強調所需的時間。有的小孩對不喜歡的事情很快就能接受,但有的小孩可能會花更多時間。以小朋友上幼兒園為例,有的孩子可能哭一天就開始享受上學生活,但有的孩子可能哭了一個月都還在說:「我不要上學」。面對適應力較慢的小孩,父母能給的就是無盡的耐心,並幫助、開導孩子接受新環境。
5.感覺閾限
身體感覺敏感↔遲鈍
此處講的是小孩的身體感官敏感程度。有的小孩睡著後天打雷劈、地震都叫不醒,但有的小孩卻很淺眠,關門的「咿呀」聲都會被驚醒;或是有的小孩容易抱怨衣服、床單太粗糙,讓他覺得不舒服,但有的小孩跌倒破皮都沒在喊痛。其實這也是孩子氣質的其中一種表現。
如果對一個較為敏感的小孩,父母在提供新事物的時候就得慢慢來、輕柔的引導,包含聲音不能太大、動作不能太粗魯,簡單來說,也是需要父母很多的耐心。
6.情緒品質
個性開朗、愛笑↔消極、憂鬱
最明顯、最容易觀察出來的氣質就是觀察孩子是否愛笑?有的小孩就是天生愛笑,但有的情緒會比較負面,很容易不高興。
面對這種情緒特質的小孩,父母可以多多跟孩子分享生活中快樂、積極的事物,引導他們多往好處想,但同時不要否定孩子的負面情緒,畢竟這就是主觀認知,我們在接受的時候,還是可以引導他們到正向的一面。
source:Pexels
7.反應強度
情緒表達方式外放↔內斂
反應強度就是小孩表達情緒的方式:他是不是有一點點不開心就哭得天崩地裂?還是只會默默地到角落畫圈圈?這些情緒表現都是面對外在環境反應強弱的一種。當然,不管是浮誇的表現,還是內斂都沒有所謂的好或壞,這只是孩子的其中一種個性而已。
8.注意力分散程度
專注力強↔容易分心
注意力分散程度除了指孩子做同一件事情能維持的時間。聽起來好像沒什麼,而且會覺得「專注力越長越好」,但其實這還包含另一個讓父母困擾的事:孩子遇到挫折時會鑽牛角尖多久?
能夠專注、全心全意的做一件事情當然很好,但如果小孩太過執著,那可能就會讓父母很頭痛了!例如出門沒帶到某個玩具,孩子在整段旅途都會不高興,而且無法接受別的替代品;但如果是容易分心的小孩,可能可以很快就戒掉奶嘴、小被被,因為注意力不持久,不開心的情緒能夠很快被分散掉。
9.堅持度與專注力時間
遇到困難屹立不搖↔容易放棄
堅持度是指孩子面對困難時,從事某項活動的意願;而專注力時間則是評估孩子遇到困難時能堅持多長時間?例如小孩在學習穿鞋子、寫作業時,遇到困難時他願不願意挑戰看看?挑戰後又能堅持多久?還是一下就找人求助?
很多人都會把「堅持度與專注力時間」「注意力缺失症」(「過動症」)聯想在一起,但其實注意力不集中不代表就有過動症,過動症是一種實際存在的神經系統疾病,必須經過醫生專業的診斷、檢查才能確定。
如果能透過以上9種氣質面向觀察小孩、歸納出小孩的個性,說不定父母就能夠坦然的接受小孩的行為,想著:「他的個性就是這樣」,而不是認為小孩故意在跟自己作對。接受小孩真實的本性之後,父母也能用更適當的態度教導孩子,避免糾紛!
你不孤單!你擔心的、傷心的、焦慮的我們都懂。
快來加入私密社團「媽媽妞真心話」,一個屬於媽媽們的交流小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