妞編輯常提到幼兒的叛逆期,對什麼事情都說不要,但如果細分他們的「不要」、「無理取鬧」,其實孩子還有另一個執著的點就是:「秩序」。他們在某一時期會突然對生活事務、做事的順序有某種程度的執著、規定,如果沒有照著他的規定就會瞬間崩潰。
source:unsplash
最常見的例子就是:「媽媽的椅子爸爸不能坐」、「一定要先穿左腳的鞋再穿右腳」、「一定要用自己的碗」、「一定要媽媽幫自己吹頭髮、爸爸刷牙」、「走路不能踩到線/只能踩某一個顏色的地磚」……不勝枚舉。
source:unsplash
其實,跟大人一樣,「秩序」能為孩子帶來安全感、安心,只是他們對秩序的認知跟我們不一樣,因此才會多次發生大人小孩對做事順序的膠著。
但其實孩子擁有這些意識也不是件壞事,因為這代表他們擁有了「規則」的概念,有了「是非、對錯」的認知(先穿左腳是錯的、爸爸拿了媽媽的杯子是錯的、兩隻不對稱的襪子是錯的)。但如果我們能對這時期的孩子多一點耐心跟尊重,也可以趁這時候培養他們良好的行為習慣,還有他們對世界的認識跟規範。
面對這時期的孩子,大人除了保持耐心,還有些實質上的做法可以提供幫助:
1.提供選擇、問他們意見
source:unsplash
既然知道他們在生活小細節上會有很多地雷,那大人們在做跟小孩有關的事情時,就多問他們意見吧!但前提是:只問能照他們想法做的事情!例如:「媽媽可以坐這裡嗎?」、「吃麵的時候要用湯匙還是叉子?」、「你要自己穿鞋還是我幫你穿?先穿左腳好嗎?」、「你洗澡的沐浴乳要用哪一瓶?」
如果生活中有不能照他們意願的事情,就用「溫和堅定、堅持」的方式處理,跟孩子解釋為什麼事情不能照他想要的方式做。
2.事先告知
source:unsplash
在面對他們可能會鬧脾氣的事物時,爸媽可以先事先告知狀況:「媽媽今天加班,所以要我幫你洗澡。」、「平常吃飯的碗還沒洗,我們先用這個碗好嗎?還是你自己來選一個?」事先告知可以讓孩子有心理準備,也是另一種建立安全感的方式。
3.多留一點預備時間
source:unsplash
這時期的孩子難免會有很多大人沒注意到的地雷,或是什麼事情堅持要自己做。如果有時間壓力的狀況下,大人更容易沒耐心、造成親子間的衝突。
以防萬一,大人只好在接下來1~2年的時間多留點準備時間:提早起床、提早準備出門、提早……讓孩子有充分的時間自己練習,或是大人有時間可以滿足小孩需求。
4.大人自己放寬標準
source:unsplash
有時候孩子認知的秩序、順序並不是大人所同意的。但這就看大人自己對生活秩序的標準有多少妥協空間,比如說有些大人自己無法忍受不對稱的襪子,但小孩今天偏要這樣穿去上學,或是堅持要把玩具收在大人不允許的地方、因為不能踩地磚接縫所以花兩倍的時間走回家……有時候放寬一點自己的標準、家庭氣氛會更和樂一點。
5.多帶孩子接受新的刺激,感受不同的秩序
source:unsplash
有些孩子只有在自己熟悉的地方,這種「強迫症」的特質才會大爆發,但一出門有外部刺激後,好像就對那些細節毫不在意,比如說出門在外就是不可能用家裡常用的碗。這時候大人就可以趁機多讓孩子接受不同的秩序觀念、或是轉移他們注意力,把孩子對秩序的執著降到最低,大人自己也輕鬆一點。
source:unsplash
這種秩序敏感期的好發年齡大約在2~4歲,剛好是表達能力最好、也是自我認知發展蓬勃的年紀,他們會有好多的不要不要、你不可以這樣不可以那樣,每天都會跟家長有不同的衝突。但如果我們能一如往常保持尊重、耐心的教養方式,對孩子未來的成長絕對是有益處的。
你不孤單!你擔心的、傷心的、焦慮的我們都懂。
快來加入私密社團「媽媽妞真心話」,一個屬於媽媽們的交流小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