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媽咪在懷孕過程中,寶寶有可能意外發生髖關節問題。媽咪如果擔心寶寶出生後髖關節發育不良,現在可以透過手持式髖關節超音波診斷,即可及早揪出問題,並且掌握寶寶出生3至6個月的黃金治療期,即能避免未來可能需要走上更換人工髖關節的命運!
寶寶髖關節發育不良
台灣發生率約千分之1到2
林口長庚兒童骨科高軒楷醫師表示,髖關節發育不良是嬰幼兒最常見的骨骼問題,世界各國的發生率約為千分之1到千分之70,台灣為千分之1到2。髖關節發育不良早期沒有明顯症狀,若延誤診斷,會造成長短腿、終身跛行、退化性關節炎等後遺症。因此父母與醫療照護人員都必須提高警覺,才能及早發現。
高軒楷醫師指出,出生6個月內是治療黃金期,治療方法簡單且效果良好,只要讓寶寶穿上帕氏包巾,大概一個月時間,不需要使用藥物。一旦錯過黃金期則需手術治療,但易有殘餘變形,影響將來髖關節的功能。因此世界各國都將髖關節篩檢列為嬰幼兒保健重點,也視為公共衛生進步的指標。
手持式髖關節超音波檢查
及早揪出問題
髖關節超音波檢查安全且準確,是公認最有效的早期篩檢方法,能大幅降低手術的比例。然而傳統篩檢需要專科醫師及大型超音波設備,門檻較高且設備昂貴,這是目前髖關節超音波檢查無法普及的主要原因。高軒楷醫師表示,長庚醫療團隊開發的人工智慧超音波,可搭配傳統的超音波儀器或新型的手持式無線超音波儀器使用。能從動態超音波影像中,即時判讀髖關節的構造,精準找出罹患髖關節發育不良的嬰幼兒。這項發明可節省醫療人員大量的時間,而且提供準確的檢查結果,亦可降低髖關節超音波的操作門檻及醫療院所的投資金額,有利於髖關節超音波檢查的推廣與普及。
林口長庚兒童骨科主任張嘉獻醫師也指出,此人工智慧超音波檢測系統,可以搭載在輕便的手持式超音波及平板甚至手機上。將髖關節超音波檢查帶到基層診所、坐月子中心及醫療資源不足的偏遠地區,造福當地的兒童。期待每個兒童都能接受髖關節超音波檢查,不再發生因為延誤診斷而造成的遺憾。
林口長庚研發人工智慧超音波
檢測兒童髖關節發育不良系統
林口長庚醫院骨科部兒童骨科團隊利用3000張嬰幼兒髖關節超音波影像,成功研發人工智慧超音波檢測兒童髖關節發育不良系統。此系統的準確率高達95%,可協助醫療人員快速準確的診斷嬰幼兒髖關節發育不良,把握治療黃金期,造福兒童病患。此發明已獲得台灣專利,更榮獲2021年國家新創獎的肯定,並於台灣醫療科技展「AI醫療創新科技」主題館展出。
【延伸閱讀】
疫情下肌肉、骨骼正悄悄流失〜醫:小心增加髖關節或脊椎骨折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