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節到,家家戶戶都開始打掃、準備年菜及新衣好過年;相信爸比媽咪跟小編一樣,從小就聽過不少關於過年的小故事,現在換我們將這些小故事,用簡單的方式傳承給寶貝們,成為最棒的親子故事時間,還可以讓孩子了解我們的文化背景,一舉兩得。
說完故事之後,爸比媽咪可以利用與寶貝互動的遊戲時間,帶著他們進行年節相關小遊戲,讓他們對於過年活動更有參與感!
台灣的過年小故事
source:unsplash
台灣的民間傳說裡,沒有年獸。根據台中教育大學台灣語言系台灣民俗文化研究室林茂賢老師的描述,過年的由來在中國傳說是起源於大家皆相當熟悉、「年獸」的故事,台灣民間則是源自「沉地」的傳說。
相傳神桌上的燈猴(燭臺)自認為終年替人民照明勞苦功高,但民眾每次祭祀都忽略它的存在,自己只能站在神案上,高舉蠟燭看著眾神享受奉祀,於是燈猴向玉皇大帝告狀,控訴台灣人民忘恩負義不知感恩。玉帝為懲罰台灣人,決定在除夕午夜讓台灣島沉入海底。
為了告別,所以準備年菜
土地公(或說灶君)聽到消息之後,一方面告知台灣民眾此訊息,另一方面則懇請觀世音菩薩向玉帝勸阻;而百姓得知台灣島即將毀滅,便在沉島前夕將家中所供奉之神明送回天庭,以免眾神遭受連累──此便為廿四送神的由來。
到了除夕那天傍晚,人們就宰雞殺鴨祭祖以告別祖先,並烹煮家中所有糧食與家人共進最後的晚餐,這就是祭祖、圍爐的由來。晚宴之後家長取出錢財分給家人,稱為「壓年錢」(壓歲錢);至於「守歲」,則是由於台灣島即將沉沒,所以最後的一夜全家聚集不睡,等待沉沒的那一刻……。
過年前後的參與,就是孩子最棒的職能訓練
相信爸比媽咪都會擔心孩子的發展跟不上標準常模,從坊間各種給嬰幼兒的「潛能開發」、「感覺統合」等課程總是熱門的現象可以窺知一二;All for Kids兒童職能治療專業分享網站主責職能治療師吳宜燁提出:「其實對孩子來說,家庭中的遊戲才是真的『職能』,而不是型式上的活動;家長們通常會以為我們在作職能治療時運用的教具很棒,其實那都只是模擬小孩平日就可接觸的家庭活動。更重要的是,家庭中的活動都會先讓孩子看見家長的工作,對他們來說是很棒的示範與實做的過程。」
別把孩子的工作搶走
受到傳統儒家文化的影響,在台灣(甚至可以擴展到整個華人圈)的家長們,大多傾向先為孩子把事情完成,全家人再一起享受過年時的「甜蜜時光」。
事實上,所謂的「年節參與」,如果因擔心麻煩,而讓孩子錯過事前的各種準備(包括打掃家中、準備年菜等等),反而會造成孩子無法感受到年節氣氛。吳宜燁治療師提醒:「孩子需要自信心,而主導環境的機會便是增加自信心及成就感最好的辦法之一。」
當爸比媽咪忙於家中的各種事項準備時,可能忽略了身旁孩子的感受;失去注意力且無所事事的寶貝容易因此脾氣變差,而忙碌的家長又沒多餘的時間安撫孩子……,結果就是年節期間的小孩穩穩的「種」在電視前,養成以媒體作為娛樂的習慣,相當可惜。
source:Pexels
來玩5個年節小遊戲吧!
接下來,我們就利用年節時常會做的家庭活動,教爸比媽咪如何在家與孩子一塊兒遊戲;我們相信,每一個人都不是天生會當爸媽,允許孩子犯錯的同時,也要多給自己幾次機會品嘗失敗、與孩子遊戲。
遊戲1:大掃除→迎接滾滾財源
台灣年俗自農曆十二月即開始籌備工作,廿四日舉行「送神」儀式之後,神明已回天庭,因此藉機進行大掃除。民眾利用此時清洗門窗地板、傢俱,台灣俗語:「大拼厝,才會富。」意謂過年前大掃除,除舊佈新,來年才會財源滾滾。其實姑且不論真實性,在過年之前清理環境也符合衛生。
★2~4歲:把自己的東西洗乾淨
準備物品:汰換掉的牙刷/漱口杯/可以壓出慕斯的瓶子
遊戲方式:
1.選定一個物品讓孩子練習清洗,鼓勵孩子練習清洗自己的物品,像是:書包/小桌椅……。
2.年紀較小的孩子,我們可以先讓孩子將要清洗的物品放在臉盆中,裝一些水,要清洗的地方讓孩子自己用慕斯罐按壓出一些泡泡在漱口杯中,讓孩子用牙刷沾泡泡來刷洗。
3.當孩子大略刷洗完後,再利用水龍頭或蓮蓬頭做沖洗。
4.完成後將物品放在臉盆中滴水,一直等到水分滴得差不多後,再拿到陽台風乾。
小叮嚀:孩子在進行遊戲時,可能會很興奮地躍躍欲試而忘記一些準備程序(例如:檢查包包中的東西是不是都拿出來了)或是忘記收尾。我們在過程之中,就可以鼓勵孩子要有責任感及程序規劃,完整的體驗活動。
★4~6歲:用各種工具協助大人
準備物品:汰換掉的筷子/曬衣竹竿/抹布/水桶
遊戲方式:
1.在開始活動之前,我們需要讓孩子規畫要清理的區域,並讓孩子試著規劃一些「工具使用」。
2.例如家家戶戶都會有一些櫃子/紗窗軌道,這些小小的隙縫可以讓孩子利用筷子及抹布來組合為清掃器材。
3.4~6歲間的孩子利用工具操作,是十分珍貴且重要的動作經驗。所以,讓孩子利用大掃除的機會練習工具使用及問題解決,同時因為在清掃時會有許多不同的觸覺經驗,這些感覺統合經驗都是讓孩子發展的重要活動經驗。
小叮嚀:孩子在使用工具時,不同的工具會有不同的活動經驗,都是可以讓孩子嘗試的。但體積太大或是需要較多操作經驗的工具,就需要孩子在有練習的情況之下才能有良好的操作。我們可以讓孩子漸漸地從簡單練習到難,剛好大掃除都需要幾天的時間,爸媽可以在著手前好好規劃,讓孩子變成小幫手。
Tip1.分工合作,分段進行
像大掃除這類家長自己都會覺得很「阿雜」的事,想到還要讓年幼的寶貝參與,恐怕是還沒開始,大人就要冒冷汗了。若擔心孩子太快失去興趣或直接開始搗蛋,除了利用不同工具提高孩子清潔的簡易度及減低家中更髒亂的「破壞程度」,還可以利用分工合作的方式讓活動變得更簡單有趣。
以清潔為例,爸比媽咪站在高高的地方要擦拭上方的窗框,就請孩子在下方的大水桶中,為爸比媽咪洗一洗剛剛那條已經充滿髒污的抹布,並盡力將抹布擰乾,好交換家長手中的那一條髒抹布。
Tip2.不想玩了沒關係,但要記得收拾
如果孩子玩到一半就沒有興趣了,家長可以隨時停止遊戲,但要讓孩子跟著爸比媽咪一起將剛剛使用的東西收拾乾淨。這麼做是能養成好習慣以外,孩子也可以從收拾中了解各種物品的特性。
遊戲2:貼春聯→期望新的一年一帆風順
除夕當天家家戶戶都要換貼新春聯,台灣的春聯可分門聯、詞句、吉祥字三種,門聯是民間文學的代表,內容文辭均按照平仄、對仗,內容皆為吉祥辭句。除門聯之外,家中各處也會貼上祈福的吉祥文字,例如米缸、冰箱貼「滿」字,還有倒貼方形「春」、「福」字,象徵春到、福到,不同行業會書寫不同辭句。
近年來由於許多民眾居住公寓、大樓,沒有門楣可張貼門聯,但不貼春聯又有不祥之意,因此多數民眾只在住家門口張貼「恭賀新喜」之類長方形紅紙,這是便是現代簡化版的門聯。
★2~4歲:用不同素材「寫春聯」
準備物品:春聯紙(或任何紅色紙)、沖洗用棉花棒、顏料、金粉或亮片
遊戲方式:
1.準備幾種年節的故事,讓孩子先接觸連結的元素。例如:鞭炮/生肖。
2.選定主題,先在彩紙上分配主題的位置。
3.讓孩子利用棉花棒來畫出創意春聯,可以鼓勵孩子使用多種不同的筆劃。如:點點、短線、勾勾、圈圈……等。
4.最後撒上金粉或用亮片來豐富畫面。
小叮嚀:等待春聯乾透之後,可用護貝的方式好好保存孩子的創意畫作。
★4~6歲:用水彩和亮片讓春聯更漂亮
準備物品:春聯紙(或任何紅色紙)、水彩筆、顏料、金粉或亮片
遊戲方式:
1.先選定幾個主題讓孩子了解寫春聯的活動,例如:吉祥字──春/滿、或是吉祥畫──錢幣/蝴蝶/柿子
2.讓孩子使用適當的容器調出要用的顏料,先在回收的紙上練習。
3.正式開始時,我們可以使用鉛筆為孩子在紅紙上作一些標線,幫助他們更能參與活動。
4.如果不小心有一些小失誤,可以鼓勵孩子,利用金粉/亮片加上創意想像力,來讓春聯更獨一無二。
小叮嚀:孩子在遊戲之後一定會剩下一些剩餘的顏料,可以讓孩子利用回收的紙張來練習水彩混色的遊戲。
Tip:樂趣才是遊戲的重點
「遊戲」之所以稱為遊戲,是因為它富涵著許多有趣的因子;當大人陪孩子遊戲的時候,可能會為了求好心切,忘記大家正在「玩遊戲」而不是「作測驗」,例如春聯只寫到一半孩子就沒興趣了,爸比媽咪可能會心急地的拉著他們回到桌前「怎麼可以半途而廢呢?」傳統的寫春聯方式由於太過嚴謹且沒有變化,孩子很容易會失去耐性,吳宜燁治療師提醒:「不要浪費力氣罵孩子,花時間找適合他們的活動才是上策!」
媽媽Play親子聚會專任教師吳孟樺(小樺)則建議,當孩子快要失去興趣時:「想想還可以怎麼做讓這個遊戲更容易完成或有趣,任何活動總會有孩子喜歡的部分。」如果他們更愛用畫筆戳紙,那就引導他們戳出字型後,媽媽再裝飾,讓遊戲變得更有彈性。
source:Pexels
遊戲3:做年菜→好玩的精細動作練習
除夕傍晚的祭祖之後,便是一年之中最重要的一頓晚餐,華人稱為「年夜飯」或「團圓飯」,台灣則稱「圍爐」──因早期民間除夕夜在餐桌上放火鍋爐,家人圍著火爐聚餐之故。
火爐呈圓型代表團圓,爐中以火炭作燃料取其「生湠」(生生不息)和「愈燒愈旺」之意。泉州籍南安移民地區則保存「跳火盆」習俗,即在圍爐之後取出火爐,讓家中男子從上方跨越,並唸道:「跳乎過,富昧退」、「跳過火,剩家伙」等吉祥話。
台灣民間圍爐必吃的菜餚就是「長年菜」,象徵長命百歲,其中嘉義以北地區長年菜是「芥菜」,而台南、高雄、屏東地區的長年菜則是「帶根的菠菜」,吃長年菜時要整葉吞食不可切斷,才能長命百歲。
台灣圍爐菜餚尚有吃雞「起家」、吃魚丸及肉圓「大團圓」、吃豆乾會「升官」、吃菜頭「好彩頭」等食俗,而華人地區以吃魚象徵「年年有餘」,台灣年俗也吃魚但不具特殊意義,是以「飯春花」和「行春」象徵年年有飯。
★2~4歲:練習切切剪剪
準備物品:年菜中會用到的蔬菜、食材,孩子可以使用的廚具(塑膠蛋糕刀/剪刀……)
遊戲方式:
1.做年菜的準備工作,可以讓孩子練習重要的精細動作能力。
2.在媽媽要準備食材時,一起使用工具來處理。例如:將長豆切成一段段/將豆干剪成小小塊
小叮嚀:這個年紀的孩子會需要一起和家人進行活動,同時也可以讓孩子練習收洗的工作,增加參與的成就感。
★4~6歲:將食材組合在一起
準備物品:準備各式蔬菜(香菇/紅蘿蔔/酸菜/芹菜……等較有口感的食材),將之切成一段段(約3公分),並準備瓠瓜乾泡水切段(約5公分)。
遊戲方式:
1.在遊戲開始之前,先幫孩子將多種材料安排在桌上擺放整齊,讓孩子由桌面材料就可以了解多步驟的活動。
2.先拿一段瓠瓜乾橫放在桌上,再依序將各式蔬菜垂直放在瓠瓜乾中央。
3.放好後再讓孩子將瓠瓜乾的兩端綁起,打成一個平結。就完成一個蔬菜捲。
4.這種蔬菜捲可以直接加入湯羹中煮熟食用,一段活動時間可以讓孩子練習5~8個蔬菜捲。
小叮嚀:如果孩子不太熟悉操作打結這個動作,我們可以改成將竹輪或是竹笙切成一個又一個的圈圈,再讓孩子一一塞入食材。
Tip1:了解「可預期的錯誤」
面對孩子第一次使用尖銳的用具,家長們難免會感到緊張;吳孟樺老師建議爸比媽咪可多準備一些材料,並先預想可能需要注意的地方及可能出錯的地方,然後開始引起孩子的興趣、進行示範、放手讓他們自行練習、並保留出錯的空間。
*引起興趣:在孩子還沒有興趣時,可一邊慢動作做給孩子看,比如切芹菜,家長可以先切幾刀。
*示範:牽著孩子的手一起切幾刀。
*提醒注意事項:一邊告訴寶貝刀子沒有安全使用的危險性,芹菜梗要平面朝下穩定的在砧板上才能開始動刀。
*練習:告訴孩子媽媽要放手讓他自己切切看;家長可能已看到孩子下刀的位置不如預期,但只要沒有危險,建議還是讓孩子體驗。
*保留出錯的空間:其實孩子對於「幫忙爸比媽咪」的意願總是很高,只要在每一次的練習中讓孩子遠離危險,其餘的部分(比如材料的耗損、切菜的角度……)請讓孩子有練習「錯誤」的機會,例如孩子切好的芹菜不是家長示範或說明的形狀,那麼可以修改的就帶他們做修正,無法修改的部分就輕鬆收拾去做別的用途即可。
第一次的活動中,不一定要讓孩子完成全部工作,只要這回有做到一點,下回再多做一點,慢慢地讓孩子享受這個遊戲的過程,家長輕鬆看待活動的過程,相信家中的廚房未來一定充滿歡樂。
Tip2:親手做,讓不愛吃的菜變好吃了!
如果對於烹飪有興趣,或做出成就感,寶貝們通常會願意品嚐他們親手做的「佳餚」。所以若發現孩子們不愛吃什麼營養的蔬果,那就把它們帶入過年的手做食譜中吧!
遊戲4:穿新衣→自我照顧能力培養
初一要穿著新衣迎接新年,出門也都會選擇良辰吉時和吉祥方位,並通常到廟宇祭拜祈求平安發財,謂之「行春」,有「愈行愈剩」之象徵意。
台灣年俗並無帶小孩到親友家拜年習俗,因為女兒初一回娘家將會「敗外家」(拖累娘家),帶小孩到朋友家拜年則有「討紅包」之意。有趣的是,林茂賢老師表示,關於「穿新衣」並沒有太多的傳統習俗根據。現代人家庭經濟狀況普遍良好,便也不會特別在過年前添購新的衣物來穿到親朋好友家拜年。
★2~4歲:先練習幫家具穿衣服
準備物品:家中的抱枕或枕頭套、椅子腳的護墊或椅套
遊戲方式:
1.家中的各種家飾用品都可以讓孩子練習穿衣的前備能力。
2.同時在活動之中,會用到許多穿衣時的動作能力,但因為是在孩子身體以外的地方執行,所以比較簡單,可以讓年紀較小的孩子先練習。
小叮嚀:孩子未來會使用到的穿衣技巧,包含:動作技巧/空間概念/精細動作的工具使用。所以,我們需要讓孩子有「簡單一些的練習方式」,例如摺紙或剝開心果都是很好的相關活動喔!
★4~6歲:自己的衣服自己搭配
準備物品:寶貝的各種衣服、畫筆、紙
遊戲方式:
1.在今年幫孩子買的衣服之中,我們可以讓孩子練習「一週穿搭」。
2.讓孩子在床上練習將衣物擺在床上搭配好,待孩子決定好之後,我們讓孩子練習畫下「定裝圖」。
3.爸媽在往後幾天,需要依照天氣和孩子討論選擇適當的搭配方式。
小叮嚀:孩子在生活之中,有一些「審美觀念」和大人是不同的,但是認同孩子是一個重要的過程。所以,我們在生活之中,可以保留一些讓孩子可以決定的部分。
Tip1:沒事做,是遊戲開始的最佳時機
不知道爸比媽咪是否有過這樣的經驗:心血來潮準備好遊戲內容,準備和孩子一同渡過其他人好像都擁有的「親子甜蜜時間」,卻在遊戲的3分鐘後氣餒於寶貝的不買單,覺得自己大概永遠不會成為孩子的最佳玩伴?
其實對於年幼的小孩來說,他們通常一次只會對一種遊戲專注,又不一定可以撐很久的時間,要實行大人心目中「完美」的親子活動,對每個孩子來說幾乎都很難達成。
如果想要跟孩子一起遊戲,不妨先留心他正在進行的活動,例如寶貝正專心的玩著他最愛的火車,那就不適合現在打擾他的遊戲時間;當孩子遊戲差不多告一個段落,或是正喊無聊不知道要做什麼的時候,就可以開始搬出遊戲需要的「傢伙」們,從準備用具開始引起孩子的好奇心、邀請他們一起來幫忙,遊戲就可以悄悄開始了。
Tip2:從穿衣培養自我意識
我們現今的衣物設計,越來越精緻及方便,所以孩子要自己動手的機會已經越來越少了,因此在穿新衣的過年佳節,讓孩子學習「搭配衣物、照顧自己」是相當重要的。同時,學習搭配衣服也是讓孩子練習實現生活美學的機會,當然孩子跟我們的眼光不一樣,爸媽也要學會欣賞他們喔!
遊戲5:吉祥話拜年→練社交,寶貝不害羞
到了午夜,台灣竟然沒有沉入海底……。原來是觀世音菩薩向玉帝求情成功,免除台灣毀滅,於是家家戶戶放鞭炮慶祝台灣島沒有沉。到了天亮,台灣仍安然無恙,百姓喜出望懷,出門相遇莫不互道「恭喜」慶祝重生;此外,民眾紛紛到寺廟祭拜感謝神明庇祐,此乃初一民眾到廟宇「行春」拜拜習俗的由來。
初二早上已出嫁的女兒啟程回到娘家探視父母是否平安,中午便在娘家與父母聚餐,後來就成為「回娘家」的習俗。初四後,人們確認危機解除,於是將諸神迎回家中奉祀,稱作:「初四接神」。初五所有的慶祝活動都告一段落,初六民眾開始挑水肥灌溉,恢復正常農事作息,此即──「初五隔開、初六挹肥」。
★2~4歲
這個年紀的孩子,可以記得兩句(每句約四個字)的吉祥話。而當年紀較小的孩子說出吉祥話之後,成人所給的反應需要較為統一(如:孩子說出恭喜發財後,就會拿到紅包),幫助孩子掌握年節期間較為複雜的社交活動。
這個年紀的孩子,不一定可以應對成人們的互動,所以爸媽在此時可以利用身體姿勢、語言鼓勵,讓孩子願意待在社交的環境,建立友善的社交學習環境。
★4~6歲
孩子在幼稚園的階段,開始可以背誦8~12個字的吉祥話;成人對這個年齡的孩子,也可以開啟簡單的話題,鼓勵孩子嘗試社交的活動。
這個階段的孩子已經有團體生活經驗,所以也需要開始練習處理多變的社交互動,在年節時的踏春踩街活動中,也可以交付一些任務給孩子,例如:將禮品送給親友,以簡單社交基模讓孩子漸漸學習參與社交互動。
Tip1:事前預告與事後獎賞很重要
隨著現代人於城市間的流動越來越普遍,小孩對於過年的印象,慢慢變成:一個很多根本不熟親戚聚集的日子,偏偏這些親戚總對可愛孩子熱情不已,反而成為內向害羞孩子最不期待的日子之一。可以想見,當孩子在缺乏練習及典範的帶領之下,突然要他進行這樣的社交遊戲,是多麼困難的一件事。
吳孟樺老師建議爸比媽咪,就像是玩任何遊戲一樣,想要讓孩子進行某一項活動之前,就應該先給他們「預告」並事先練習,讓他們對於接下來面對許久不見或是根本不認識的人物有所準備,在孩子成功達成家長交付的簡單「吉祥話」任務之後,便即時給予正向具體的鼓勵(因為你剛剛講得很清楚,所以嬸嬸把這個紅包給你)。
Tip2:遊戲時間,怎麼拿捏?
遊戲中最困難的,便是遊戲時間的拿捏了。吳宜燁治療師表示:「原始人在山洞外烤肉時不能太專心,不然野獸偷偷靠近了他都不會知道。」隨時留心四周狀態是人的天性,專心需要後天練習,爸比媽咪可以孩子的年紀乘以5的分鐘數(例如2歲的孩子專心時間差不多為10分鐘)作為參考。值得留意的是,隨著遊戲的豐富程度及步調,孩子常常會出現很多驚喜的表現喔!
【延伸閱讀】
過年時媽媽的7大地雷:干擾作息、亂餵食、開無聊的玩笑!踩了地雷千萬別怪媽媽黑化
媳婦回娘家的8個傳統習俗!做這2件事就能打破除夕、初一回娘家的禁忌
本篇文章由『嬰兒與母親』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你不孤單!你擔心的、傷心的、焦慮的我們都懂。
快來加入私密社團「媽媽妞真心話」,一個屬於媽媽們的交流小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