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出生後便會經歷許多的「第一次」,包含各項天氣變化:下大雨、打雷、颱風、地震……而妞編輯也藉著最近一次的地震,訪問媽媽妞社團的媽媽們「孩子對地震的反應」是什麼!果然沒讓人失望,孩子們有各式各樣超可愛的反應啊~
1.嚇哭型
source:李雷雷
這個可能很好理解。家裡突然一陣天搖地動,晃圈式、上下搖、左右搖,一副天要塌下來的樣子,加上房子結構「唧唧叫」、櫃子裡的東西也在晃,四周各種不安全環境真的有可能讓小孩嚇到大哭~
2.暖心型
source:Hipo Tseng
有些是大人自己很怕地震,露出驚慌失措的樣子,這時候有的小孩就會很貼心。雖然自己也很不安,但還是努力壓下心中的恐慌,拍拍媽媽說:「媽媽不要怕、我保護你」這一種類型小孩可能很少,但慶幸妞編輯的女兒就是這一種啊~
3.若無其事型
source:鄭詩潔
在嬰兒小時候,大人很習慣抱著嬰兒輕柔地搖晃、安撫,這舉動也可能導致部分的孩子對「地震」的搖晃感到非常熟悉,甚至安心?有媽媽分享自己的孩子遇到地震時不僅面無表情、繼續玩遊戲,有的甚至睡得更熟!真的超強啊~(代表爸爸媽媽可以盡情的在小孩睡覺後做「床上運動」了?)
4.追求刺激型
source:楊舒婷
這種孩子可能神經真的比較大條(笑),一遇到地震就好像在玩什麼遊樂設施一樣,更加興奮地跳上跳下,地震結束後還意猶未盡:「媽媽,下次地震什麼時候?」(帶他去科博館的地震體驗區盡情的體驗好了)
5.好奇型
source:Vita Tai
和追求刺激、好動的寶寶有點不太一樣,當媽媽大喊「地震!」的時候,他們還在東張西望:「地震咧?地震在哪?」「媽媽我要看地震。」這時候好奇心已經完全蓋過那微弱的害怕……讓媽媽在慌張中又覺得好笑。
6.正確反應型
source:小巴舒婷
有的小孩在幼兒園有認真學!在學校教防災演練的時候,避難措施都有記在腦裡。地震一來動作比媽媽還快:抱著頭躲在桌子底下,還會叫媽媽一起躲進來。(媽媽無奈:寶貝我躲不進去啊!)
你家寶貝又屬於哪一種類型呢?但不論是哪一種,該正確教導的地震防災知識還是要有喔!根據內政部消防署的防災演練:
1.地震當下應該優先保護自己,不要慌亂逃出戶外。
2.就近掩蔽物請直接躲進去,像是桌子底下。如果有牆壁也可朝牆角靠攏,再趴下保護頭頸部。但請注意牆壁上頭是否剛好有潛在危險掉落物(吊燈、未釘牢的櫃子、書本.....)。
3.地震時最重要就是保護頭頸避免受傷,應立即採「趴下、掩護、穩住」的動作,躲在桌下或是牆角。
4.躲在桌子下時可握住桌腳,當桌子隨地震移動時,桌下的人也可隨著桌子移動,形成防護屏障、以避免受傷。
5.趴下後請不要再移動,如果上方真的很不安全,才能嘗試在地震當下爬行。
網友分享:
「我抱著女兒,女兒竟然摸摸我的頭,好像叫我不要怕!」
「我家的沒反應,繼續看卡通。」
「兒子8月讀幼幼班有防災演習。再來的地震都會說:「有地震、關燈、躲在桌子下面」,然後就真的就躲進去了。還一邊叫媽媽ㄧ起進去。」
「我抱著女兒說:『有地震!』然後搖完之後....女兒:『媽媽我要看地震!』,我:『沒有了,而且那個不能看啊!』、女:『我想要看地震!』、我:『地震不能看啦!』、女:『媽媽我要看~~~』」
「我驚嚇說:『地震!』3歲女兒回我:『媽媽~地震在哪裡?』」
「才剛2歲的兒子不意外的哭哭找媽媽!」
「女兒第一瞬間反應是抱著我,然後一臉驚恐的說:『媽媽不要怕!我保護你!』」
「睡著~進入深眠!」
「躲沙發底下、桌子底下柱子旁邊還把門打開(學校教得太好了!)」
Source: 內政部消防署的防災演練
你不孤單!你擔心的、傷心的、焦慮的我們都懂。
快來加入私密社團「媽媽妞真心話」,一個屬於媽媽們的交流小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