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目前的育兒環境而言,大部分的父母還是著重孩子的智商及學業成績。有形的數字總讓我們放心許多,也是證明「我們是好父母」的成績單。但你曾想過培養「孩子的EQ」嗎?培育出「全美最優秀高中生」的居美日籍媽媽博克重子就在《非認知能力素養教育法》中告訴父母「非認知能力」有多重要,並該如何培養!
「非認知能力」是問題解決力、靈活性、心靈回復力、自制力、恆毅力、社會性、共感力等等。舉個簡單的例子,作者博克重子的女兒在很小的時候,就會學著自己解決問題,例如結合所知的詞彙表達出自己的想法,或是用比手畫腳的方式和語言不通的同齡人溝通。當孩子遇到困難時,父母不妨先等等,訓練孩子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
想訓練孩子的EQ、非認知能力很簡單,都是日常生活中就能達到的並輕鬆完成的。博克重子提出3個做法:制定規則、對話、玩耍,與此同時,父母也要「接受孩子、接受自己」,並「找出喜好」以輔佐。
1.制定規則
制定規則的目的在於培養孩子的自制力,並教導孩子社會存在著規則,同時也能減少家人間的衝突、簡化問題。對於制定規則,博克重子建議:不要訂太多,只訂下「真正重要的」就好;規則也要符合孩子年紀,並隨著時間、條件有彈性地調整;在訂規則時,也要讓孩子一起參與討論,如果有違反,也可以和孩子一起討論懲處方式,例如:沒收手機一天、不能看電視或玩遊戲......。
依博克重子家的規矩,規則可分為三大類:
基本規則—生命價值中真正重要的事,例如要有禮貌、誠實正直、自己做得到的事就自己動手;依年齡調整的「Do規則」,例如每個禮拜天幫全家人準備早餐、早上晚上一定要說「早安」、「晚安」,年紀稍大一點就規定孩子自己準備隔天上學要帶的東西;「Don't規則」則是越少越好,效果會更好,例如不能說謊、不怒吼。
2.對話
許多父母已經知道,「和孩子多對話能促進智商發展」,但其實「對話」對孩子的成長有著莫大的幫助,例如:讓孩子更善於表達想法、更會溝通,透過問答,孩子也能思考,學會「自己找出答案」的技巧,對話的對象也越多越好,藉由各式各樣的人帶孩子認識世界,也能學會不同的溝通方式。
但其中也有幾個條件:避免「否定」的表達方式、誇獎孩子「努力」而不是「能力」、用「理性對話」提升孩子的自制力。
3.玩耍
玩耍是學習「解決能力」的最大機會,而且也能讓未來學業成績、發展都比較好。在腦科學等領域的研究中指出,幼兒時期若未充分玩耍,而是接受早期教育、偏重智育的孩子,容易在很早的時候喪失學習意願,精神方面也容易不穩定,甚至犯罪率也會比較高。
博克重子也舉例幾種非常好的「遊戲」推薦給各位父母,像是:圖版遊戲(桌遊)、自行規劃與執行各個節日的節目、義大利麵塔(利用未煮熟的意大利麵條、繩子,比賽搭建出最高的義大利麵塔)、做菜(嘗試新食譜)、各式各樣的運動。
4.接受孩子、接受自己
想培養出高EQ的孩子,父母平時也要多肯定孩子、多傾聽孩子說話,讓孩子接受自己。具有高度自我肯定的孩子比較能勇於面對逆境,挑戰任何事情,也比較有抗壓性。而父母自己本身也要創造充滿「幸福」與「愛」的環境,尤其是媽媽,別把自己侷限在「完美媽媽」的框架裡。如果父母自己不開心、表現出壓力很大的樣子,孩子自然也會成天膽戰心驚。
5.找出喜好
最後,博克重子也建議每個人都要「找出喜好」。父母可以透過更進一步的「為什麼」促使孩子思考,了解自己真正喜歡的是什麼,發覺真正感到「熱情」的事物。父母自己也要學會找出自己充滿熱情,並全力以赴。別忘了,我們可是孩子最直接的榜樣啊!
已經出社會的我們,深知「學歷」在社會上不能代表一切,但「良好的EQ」卻能讓人生過得更順遂、愉快。還在執著於孩子的智商表現嗎?不妨讓孩子放開手來玩,培養他們解決問題的能力吧~
圖片來源:Pixbay
你不孤單!你擔心的、傷心的、焦慮的我們都懂。
快來加入私密社團「媽媽妞真心話」,一個屬於媽媽們的交流小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