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孩子說:「媽媽你知道如何保養電池嗎?可以用熱水泡喔!」大人們會怎麼回答?「如果直接批判會變成質問,不是提問,所以絕對不行!」台北興雅國中老師陳珮汝在《親子天下》2021教育創新國際年會分享,家長和孩子互動時,如何有效的提問、避免犯下打斷孩子思考的錯誤。
source:曾千倚攝
這場論壇以「閱讀素養X提問力」為主軸,邀請品學堂執行長黃國珍、台南一中老師何興中、新北市光華國小老師陳香吟、陳珮汝共同與談。有不少人透過 Slido 線上詢問:如果學生懶得思考,該如何觸發孩子思考呢?如何精準提問?一個又一個的問題浮升出現在視窗中,與談者紛紛接招,提出3個實用建議招式:
招式1.面對提問不批判
source:unsplash
陳珮汝分享,自己正就讀國小六年級的大兒子做了很好的示範,面對從網路影片學來的「電池保養術」,不是急著阻止弟弟發言,而是一步步引導提問、回饋:「你知道電池的發電原理是什麼嗎?影片步驟中有沒有用一個密封袋裝電池?以前我們遇過電池很快沒電的時候啊,在寒冷的北海道時我們怎麼做?」
陳珮汝說:「孩子的提問力,就是這樣從生活中對話養成而來的。以前的提問,爸媽想知道的是孩子的想法合不合於價值標準?但現在我在家裡的提問,會更想知道孩子的想法是什麼?」近年來已成為知名「閱讀理解」專家的黃國珍指出,過去的教育習慣大量給予學生知識,但現在的教育應該重新檢核,學生能否理解資訊可能扭曲、去脈絡化的情境,再調度資料,運用自己的自主學習力將新知識創造出來。
黃國珍特別提醒大人要注意,向孩子提出問題,不該是刻意挑戰孩子的知識涵養,而是有意增加孩子延展思索的機會:「我們的問題不是要讓學生覺得,怎麼辦我不會、我很無知、我是無能的,原來我是不用功的孩子,我們要注意的是,如何用提問創造出什麼樣的價值?」黃國珍說。
招式2.孩子的每個回答都要努力「接球」
source:unsplash
陳珮汝建議,提問後有沒有給予孩子回應很重要:「為什麼我的課堂會有學生搶著要表達?因為我會接每一個學生回饋的球,就算想法是不嚴謹的,我也會問其他孩子:有沒有人有不同想法?」她強調:讓每個回饋都有討論價值。當1個問題有8個學生想做出提問、反饋,每個人都站在不同視角時,課堂就能激盪出更精彩的火花,自然也會有更多的學生「願意買單」專心上課。
招式3.不給標準答案,啟發孩子思考力
source:unsplash
擔任國小社會科老師的陳香吟也不諱言,在教學現場有很多的國小生,可能因為知識背景不是那麼足夠,對於學習沒有進一步的想法、目標,最容易做到的事情就是接受大人下的「指令」。但是大人可以試著將孩子往前推一把,透過「破框」引導孩子發現問題。手邊的課本就是教材,可以藉此詢問孩子:為什麼課本要給這些元素和訊息?再去思索答案。
陳香吟也提醒家長,過去大人們可能面對小學生的社會課作業態度是:趕快寫、趕快抄答案,寫完就可以去玩了。但是這樣的情境,卻很可能扼殺孩子面對生活中任何教材的耐心和好奇心。「沒有標準答案,才會是啟發孩子思考的最基礎」陳香吟說。
source:台南一中@Facebook
在台南一中的探究實作課程,便能看見師生相互引導提問造就的課堂精彩。「學生在課堂上提問:米蟲要不要喝水?喜歡辣椒嗎?但正常的課本怎麼有這樣的問題?」何興中說,108課綱後高中的學習風景正在改變,當學生有了目標,即便是看來搞笑的問題,到最後經過實驗,還會願意挺身捍衛自己的實驗結果。「以前通常學生只會捍衛分數,這些是我們教室裡沒有看過的」何興中說。
面對翻轉教育,「不只學生不適應,老師也不適應,現在的老師要承認我不知道答案,或是假裝不知道,有意識的問問題、進行反問,這些都不是容易的事情」何興中說。但當老師的教法改變、選擇和孩子站在同一陣線,一起面對未知挑戰時,教室風景就能看見學生為了知識爭執、捍衛、評論⋯⋯各種充分展現學習動機和自主性的表現,不斷在課堂上出現。
【延伸閱讀】
2021教育創新國際年會|如何培養未來人才?綠藤創辦人:不干預是最高招的父母
想培養心智強大的孩子就別做這13件事:把孩子當宇宙中心、屈服於「罪惡感」
孩子學習不要急著插手!日本教養專家分享培養「聰明孩子」的3+1原則
本篇文章由『親子天下』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你不孤單!你擔心的、傷心的、焦慮的我們都懂。
快來加入私密社團「媽媽妞真心話」,一個屬於媽媽們的交流小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