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孩子都喜歡畫畫,但每次畫出來的作品都只是蠟筆撇個幾條,或是畫幾個圓圈說是媽媽、藍色線說是太陽,遇到這種情形到底該不該糾正孩子呢?不糾正是不是就無法培養孩子的美感了?資深幼教老師艾瑪老師這樣說:「別急!不糾正反而能讓孩子愛上藝術!」
為什麼不要糾正孩子的藝術創作?
其實,在學齡前不需要特別糾正孩子的創作,糾正了反而會出現以下壞處:
1.抑制創造力、學習力、問題解決力
2.每次做畫都擔心最終作品不被認可
3.失去犯錯、改正的機會
4.不敢在其他領域學習新技能
5.難以接受新的思維方式
在0-6歲這個階段孩子會接觸到大量的新事物,會開始認識到什麼東西他有興趣、什麼東西他沒興趣,但還不適合去「精進」能力哦!只需要勾起孩子的好奇心,讓孩子對這個東西的印象很好,覺得它是有趣的、做起來有成就感的,之後孩子才會有意願去學習更深的領域了。
學齡前最重要的是享受藝術!
在學齡前避免讓孩子創作「產品藝術」,也就是在創作的過程中完全複製老師的步驟,用跟老師一樣的顏色、技法,這樣仿做出來的只是大人喜歡的成品,孩子無法從中體會畫畫的快樂!雖然我們都說學習藝術要從模仿開始,但直接限制孩子「只能模仿」的話反而會學不到東西,久了之後孩子不會想要去嘗試不同的方式,而是覺得創作就是模仿而已!
艾瑪老師說,相對於產品藝術,「歷程藝術」更適合孩子!歷程藝術指的是讓孩子使用自己選的媒材、技法來作畫,純粹的享受創作的過程,一直失敗、作品醜醜也沒關係,孩子自己會從中觀察、學習,畫久了就會知道下次應該怎麼做才會漂亮了~
「歷程藝術」有什麼好處?
雖說要放手讓孩子自己畫,但放久了不就進步不了嗎?其實,學齡前的孩子不需要進步XD 真的、真的只要讓孩子覺得「畫畫很好玩」就好了!歷程藝術就是在做這件事情,它能培養孩子對藝術的好奇心,而且因為大人不會去評價作品的好壞,反而能提升孩子的自信心、想像創造力,甚至解決問題能力、邏輯思維哦!因為創作就是一種實驗,這個紙配這個筆畫出來是怎樣?紅色配藍色好看嗎?把雲畫成黑色會怎樣?這線畫歪了怎麼辦?等等問題都等著孩子去嘗試!
孩子會透過自由創作表達自己的想法、情緒,爸媽就可以問問孩子在畫什麼?畫中有什麼故事?為什麼選這個顏色?為什麼畫這個形狀?或是一起觀察漂亮的作品有什麼內容,讓創作變成親子交流的媒介,不知道聊什麼就聊聊畫吧~
這樣做鼓勵孩子創作!
如果希望孩子喜歡畫畫、多畫畫或將來希望培養藝術興趣,艾瑪老師建議可以這樣做:
1.允許創作過程混亂
因為孩子不熟悉工具的使用方式,也不會去注意是不是沾到東西,所以一開始畫畫一定會把家裡弄得亂七八糟,如果真的怕弄得太髒亂,可以舖大量報紙,再讓孩子穿不怕弄髒的舊衣服、畫畫衣,或選擇在浴室用水性顏料做畫,讓孩子可以盡興創作之餘,媽媽後續收拾也不會太辛苦!
2.鼓勵孩子按照自己的想法畫任何東西
如果孩子想畫正方形的橘子,就畫吧!如果孩子想畫綠色的太陽,就畫吧!拋開一切常識,讓孩子想怎麼畫就怎麼畫,反正藝術沒有對錯,就當一切都只是孩子幻想世界的產物,不用急著導正哦~
3.避免「結果導向」期待孩子的作品
就如同前面所說,不需要期待孩子能做出怎樣漂亮的作品,也不要抱著「只要作品好看,怎樣做都無所謂」的心態去要求孩子模仿、複製別人的作品,只要孩子創作時開心快樂就好囉。
4.給予具體的鼓勵:「你有認真畫這朵花哦」
既然不能評價成品,那就稱讚孩子的創作過程吧!當孩子完成一幅作品,我們除了能跟孩子討論畫中的事物,也可以具體鼓勵孩子的好行為,例如畫畫很認真、有注意衣服不要弄髒,只要避免說漂不漂亮、好不好看就好了~
5.用「你觀察」代替「你應該」
如果還是希望孩子可以畫符合現實的東西,我們可以說「我們來觀察看看太陽是什麼顏色」、「你看!綠色的大樹!」用這些話邀請孩子多觀察身邊的東西,讓他們自己發現事物的真實樣貌哦!
你不孤單!你擔心的、傷心的、焦慮的我們都懂。
快來加入私密社團「媽媽妞真心話」,一個屬於媽媽們的交流小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