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初誤打誤撞走進了蒙特梭利領域,曾經什麼百歲啊、親密育兒、華德福啊通通與我無關,一個我都不認識,但為什麼會開始蒙特梭利教育呢?其實只是緣分跟理念相當而已,我並沒有血統純正到非蒙式不可,只要是對育兒有正向幫助的我都欣賞,這兩年應該被定義為新別名「正向教養」。
現代對教育有想法的家長,通常都不會排斥正向教養,因為它聽名字就很「正向」!其中巧妙結合了蒙特梭利、阿德勒和薩德爾溝通的精華,透過截長補短不激進的方式,融會貫通發展出一套更適合這年代的「正向」教育法則。阿德勒理論和薩德爾溝通這些年很盛行,可以透過看書學習,但是蒙特梭利歷史很悠久了,所以坊間更容易接觸到,也是為什麼我不小心入籍後,就不想出來了。
一切從一場講座開始
還在懷孕的時候,朋友邀請了我參與人生中第一場育兒講座,打開了我認識育兒專家羅寶鴻之門,跟著他一路從蒙特梭利教職者、跨界到正向安定教養學,我記憶猶新他曾說「妳是全場最幸運的,只有妳的孩子還在肚子裡」,因為教育這種事是早知道、早幸福,錯過最適合應對的發展期,其實都還是可以挽救,只是事倍功半、辛苦又多了一點。
在那場講座中我針對0-3歲的幼兒上了很完整的一課,其中一個基礎概念我應用到現今,「在沒有立即危險、沒有不尊重自己、不尊重環境、不尊重他人下,讓他做自己」,這是我第一個愛上蒙特梭利的浪漫,玻璃的杯子為何不能拿?螺絲起子為何不能使用?小孩為什麼不能自己來?地上石頭為何不能撿?我有100個心鼓勵他去探索,當然我會小心他的安全、視線不會離開,但這真的是與上輩教養背道而馳的理念。
親子教室是教爸媽而非孩子
在孩子7、8個月的時候,我因為太害怕在家裡跟孩子大眼瞪小眼,開始帶他接觸了蒙特梭利親子教室課程,就這樣一路到進幼兒園前,從還是爬行期到自己DIY做蛋糕,在沒有預設的期待下,我學習到非常非常非常多。第一次親子課時,只覺得阿姨(那裡不稱老師)講話很溫柔、很慢,懂得孩子的心理發展,知道與孩子的應對與引導,這是我對蒙特梭利動心的第二個浪漫,因為在生活中,講話溫柔可徐、面對孩子失控還能不動聲色的人幾乎不存在,我們都需要有人讓我們做借鏡,時常提醒自己,才能不離理想的樣子越來越遠。
小孩一歲前後,開始出現很多前所未見的變化題,如突然不愛洗澡、會搶別人東西拿了不放等,這對新手媽媽們來說真的是很大的挑戰,我們沒有經歷過孩子的成長變化,也不懂得提前熟悉孩子心理學,就這樣,每一次阿姨(老師)的提點與建議都讓我受益良多,因為他們也是最熟悉你孩子的人,時常有人請我推薦蒙特梭利課程,我都強調:蒙特梭利親子教室是給爸媽上的,家長比孩子更需要學習。
在親子教室陪玩的那段時間裡,我看到的是每一位教育者都對孩子絕對尊重,尊重他們是個獨立的小小大人、尊重他們每一位各自不同的發展潛能,不比較、不高分貝嚇斥、凡事先同理孩子,這一切我都覺得很美好,我相信不管是大人、還是小孩,都喜歡這樣被對待,因此,想做得更好。
Source:少女媽咪育兒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