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部總是有一圈「游泳圈」嗎?千萬別輕忽容易堆積在腹部的內臟脂肪!尤其,內臟脂肪過多會降低胰島素的敏感度,並且容易釋放引起發炎的物質,進而增加罹患代謝疾病如糖尿病、動脈硬化、癌症等疾病的風險。要消除內臟脂肪,除了減醣、聰明攝取燃脂食物之外,適度進行有氧運動,也是必要捷徑。有一項來自韓國的研究發現,藉由每週快走3次的方式,竟然能夠使胰島素抗性下降,並有助於減少內臟脂肪。
身體產生胰島素抗性,容易增加慢性疾病風險
source:pexels
究竟為什麼內臟脂肪過度堆積,會導致身體產生胰島素抗性呢?原來,只要有脂肪囤積在內臟周圍,身體就會開始分解內臟脂肪,而且脂肪分解時產生的游離脂肪酸之後會進到血管,妨礙胰島素控制血糖的功能,產生胰島素阻抗。當身體產生胰島素抗性時,人體內的細胞,尤其是肝臟、肌肉以及脂肪細胞,會對胰島素的敏感度下降,進而增加罹患代謝症候群,以及三高如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等病症風險。
快走可燃燒腹部內臟脂肪,並降低胰島素抗性
source:pexels
既然過多的內臟脂肪會導致身體產生胰島素阻抗,那麼我們是否能藉由運動的方式來燃燒內臟脂肪,進而降低胰島素抗性呢?根據英國《每日快報》(Daily Express)報導,一項來自韓國水原成均館大學體育科學學院(College of Sport Science, Sungkyunkwan University, Suwon, Korea.)的姜賢植教授(Dr. Hyun-Sik Kang)及其研究團隊所發表,並刊登在《運動營養和生物化學雜誌》(Journal of Exercise Nutrition&Biochemistry,JENB)的研究指出,走路不僅可以減少內臟脂肪,也可以降低胰島素抗性。
實驗是以身體質量指數(BMI)大於25(kg/m2)以上的中年肥胖女性共20人為受試者,將其隨機分配成兩組,分別為運動組10人、對照組10人。研究人員讓運動組進行快走,強度為50%至60%的最大耗氧量,頻率為每週3天,持續時間為50-70分鐘,每次鍛鍊約消耗400 卡的熱量,持續12週時間;運動組除了快走運動之外,不做任何其他的運動;對照組則維持其久坐的生活型態。
經過12週的實驗後,研究人員測量所有受試者血液中的葡萄糖及胰島素,結果發現,實行快走運動後的組別,相較於運動前,在血清中的一種發炎因子介白素-6(Interleukin-6,IL-6)的濃度有顯著降低的趨勢,並發現血清中的脂聯素的濃度顯著增加;此外,運動組的血糖、體重和體脂數據,也均有明顯下降的現象。
血清中脂聯素濃度提高,有助身體胰島素抗性下降
那麼,為什麼快走可以降低胰島素抗性呢?研究人員觀察受試者血清中和胰島素阻抗相關的細胞因子,包括脂聯素(adiponectin)以及介白素-6(Interleukin-6,IL-6)。脂聯素是由脂肪細胞所製造、分泌,與維持血糖和脂質的平衡有關。
血清中的脂聯素一旦濃度過低,則容易使身體對於葡萄糖的代謝能力也會跟著下降,並讓身體產生胰島素抗性,此時若血液中的葡萄糖過多,則會被胰島素儲存成大量脂肪而導致肥胖,進而提高罹患高血壓、糖尿病、血脂異常、冠狀動脈心臟病等疾病的機率。
人體內的脂肪組織,尤其是內臟脂肪組織過多,血清中的脂聯素濃度就越低,同時也會增加體內的一種發炎因子,介白素-6(IL-6)的分泌,究竟我們是否能藉由運動的方式減少內臟脂肪,以提高血清中的脂聯素濃度,進而降低胰島素抵抗相關疾病的發生率呢?
研究結果指出,參加12週的步行運動,可以有效改善肥胖中年女性的胰島素抗性。即定期運動和增強心肺功能,能降低心血管疾病和代謝症候群的患病率和死亡率。
快走可降幫助預防2型糖尿病
source:pexels
此篇研究的結果顯示,藉由進行屬於中等強度的快走運動,可以以維持胰島素敏感度,也能降低代謝症候群的發生率,進而有效預防2型糖尿病的發生。
相較於重量訓練或其他高強度運動,快走是相對較安全的運動,既可以幫助身體有效燃燒腹部脂肪,又可以幫助增進腿部肌肉的力量與血液循環;因此,想要擺脫對身體有危害的腹部脂肪,不妨每週快走3天,長期下來能夠幫助減少整體脂肪,並遠離三高纏身!
【延伸閱讀】
減內臟脂肪遠離三高有妙招!研究:每天至少10克水溶性膳食纖維就有效
吃鮭魚可幫助燃燒腹部脂肪? 研究:DHA助降內臟脂肪,逆轉脂肪肝
十大死因中8項都與肥胖有關!研究:蘋果型肥胖女人比有啤酒肚男人易患腸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