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我們都想要給孩子「最完美」的教養方針,也看了很多育兒相關的書籍。但不得不說,我們自己的個性對教養方式還是佔了很大的影響。在《溫和且堅定的正向教養》一書中就將人的個性分成4種,被稱為「生活型態偏好」:安逸型、控制型、取悅型、優越型。以上4種個性代表爸媽在遇到壓力時,會採用什麼方式處理、也會間接影響我們的育兒方式。
source:Pexels
妞編輯先列舉幾種情境,大家可以看看自己的反應比較符合哪種「生活型態偏好」的人,再繼續看看不同生活型態的人是用什麼方式育兒的。
你覺得下列情境,哪個最符合你的人生觀、價值觀?
A.我身邊的人都很自在時,我的自我感覺最良好。若周圍的人處在緊張、痛苦和壓力下,我的感覺最糟糕。
B.只有在我自己與外在環境都在掌控之下的時候,我的感覺最好,我也喜歡事情依序進行、有組織的進行。若我因為一些「應該知道卻不知道,應該做到、可以做到卻沒有做到」的事情而遭到羞辱或批評時,我的感覺最糟糕。
C.當我能討好大家、避免衝突、讓生活有趣而平順的時候,我的感覺最好。當我被拒絕、被排擠或是不被重視時,感覺最糟糕。
D.當我成功且作出有意義的貢獻時,我的感覺最好。當我一直做些沒有價值、毫無意義且愚蠢的事情時候,感覺最糟糕。
解答
選A.安逸型
source:Pexels
安逸型的人不喜歡壓力,也害怕他人的期待,他會盡全力把心力放在「如何避免痛苦和壓力」之上。所以遇到壓力的時候,他們會尋求他人安慰、或是要求特殊待遇,再進行任何項目時,都會用輕鬆的方式進行。
育兒影響
但這樣的性格在育兒時就會怕小孩的抗拒,小孩一吵,他們就會覺得麻煩,乾脆通通都同意,導致孩子被寵壞。有些媽媽也會因為不了解自己的性格(尋求安逸、怕麻煩),只知道自己好像把小孩寵壞、卻不知道該如何改進,讓自己壓力很大。
育兒技巧
因為本性好安逸、不喜歡麻煩,怕吵的安逸型的大人可以定時跟孩子開家庭會議,跟小孩一起設定生活規範、設定目標、解決問題,讓大家都是在理性、冷靜的狀況下討論。但有些基本的底線是不能溝通的:像是作業完成的時間、要不要洗澡刷牙......這樣大人小孩就會有明確的生活規範,安全感也會增加。
選B.控制型
source:Pexels
控制型的父母不喜歡意料之外的事,喜歡任何事情都在自己的掌控下,所以傾向操控他人的行為或情緒。控制型性格的人很受不了「自己明明能掌控、卻失去控制」的狀況,尤其是失控後帶來的批評與羞辱。所以在育兒上就會採高壓專制式。
育兒影響
但小孩也有自己的性格跟喜好,一再的被父母控制,小孩遲早會反抗,於是父母就會認為孩子「叛逆」。反覆施壓、叛逆的惡性循環,就會造成家庭氣氛很差。
育兒技巧
控制型的父母和安逸型的父母相反,他們應該要給孩子多一點的選擇空間,並且信任孩子。控制型父母要練習放手、提供孩子選擇,加上啟發式的提問、讓孩子參與決策,這樣才能訓練小孩學會自律、為自己負責,還能累積成就感、自信心。
選C.取悅型
source:Pexels
取悅型的人不喜歡被拒絕的感覺,他們會盡一切能力討好他人、要求對方的肯定。好處雖然是個性友善、不具侵略性,但他們的委曲求全、用自己方式討好他人,可能不是他人所喜愛的,所以長久下來,他們可能就會有厭世心理:「我的付出大家都不感激。」
育兒影響
取悅型的父母最需要的就是信任自己的孩子,而不是用自己的方式、固執的認為怎樣才是對小孩好,例如:每天幫小孩準備大量的早餐、但小孩吃不完、嫌棄時又怪小孩不感激自己。一再的被「取悅型」父母嫌棄,小孩可能也會長成壓抑自己個性、只會取悅他人的人格;或是在父母眼裡就是個叛逆的、不懂得感激的小孩。
育兒技巧
取悅型父母在育兒上最大的困難就是「想照顧到每個人的情緒,卻造成反效果」。不只自己在取悅他人的時候把自己弄得心力交瘁,被照顧的人也會壓力很大。因此書裡特別建議這類型的父母:「克制自己想讓大家都高興的傾向、停止關注他人的需求,轉而照顧自己的心情。」身為父母的我們可以和孩子一起學習,如何誠實面對自己的情緒、表達自己的想法、感受跟願望。
選D.優越型
source:Pexels
優越型的人喜歡追求卓越,他們會把所有的精力拿來讓自己變得更好,不容許自己的生活有無意義、不重要的事情。雖然在外人看來優越型的人是真的很優秀,但實際上他們本人壓力也很大,總覺得自己不夠好、沒時間。
育兒影響
優越型的父母很容易將自己的標準投射在小孩身上,用高標準要求小孩,導致孩子一直覺得自己能力不足、自信心低落。
育兒技巧
身為優越型的大人第一步要做的就是暫停高標準要求小孩,因為「什麼是好、什麼不好」很多都是大人自己的標準,有時候我們覺得重要的事情孩子並不覺得重要,而且把事情做對也不是只有一種方法,大人該做的就是讓孩子知道:「不論他們做得好不好,我們都會愛他。我們對孩子的愛是沒有條件、沒有目的的。」並不會因為他做得不好,我們的嚴厲責備就代表我們不愛他。
如果能明確知道自己的生活型態為何,就能掌握自己的教養育兒方式有哪些優缺點。保留好的、改正不好的地方,相信我們的孩子一定能更健康的成長茁壯。
你不孤單!你擔心的、傷心的、焦慮的我們都懂。
快來加入私密社團「媽媽妞真心話」,一個屬於媽媽們的交流小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