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Viola
身為邱澤腦粉,連同樣本源的舞台劇版本《致這該死的愛 ( 原《小三與小王》) 》都看過首演與加場映演了,當然早在台北電影節就迫不及待,可惜當時場次時間無法配合,只好一直期待上映日。有幸以導演媽媽親友團身分參與導演包場,自然要分享一下觀影後的感動。
故事講述「小三」劉三蓮與「小王」高裕傑在共同的愛人宋正遠癌症過世後,因為保險金爭奪問題與各角色的個人身分認同而引發一連串笑淚交織的事件。電影以劉三蓮與宋正遠國中的兒子宋呈希的第一人稱口吻,對婚姻、家庭與愛情提出各種質疑,在鬧得人仰馬翻、吵吵鬧鬧的過程中,故事中的主角們也學會體諒與理解彼此的角色與身分。
雖說是真人電影,但片中偶爾搭配呈希的思緒輔以動畫呈現。讓我想到【TIAF 2017台中國際動畫影展】國際短片競賽2裡《The Full Story完整的家庭故事》單元。不僅是因為動畫搭配真人的手法,也因為兩者皆表述「該放下了」的觀念。動畫的使用以前半段為主,使用時機多為當呈希描述到爸爸與阿傑的感情或凸顯角色當下情緒時。當鏡頭呈現正遠老師與阿傑接吻或親密的生活,呈希便會以塗鴉筆觸將畫面填滿或遮蓋,以表示呈希的不願面對與無所適從。在三蓮向心理諮商師求助的一場戲中,三蓮表示「都那麼多年了,有什麼好放不下的呢?」是啊,那為何三蓮妳還沒放下呢?片尾當角色們都真正放下後,其實也才真正放過了自己。
既然《誰先愛上他的》是以小孩子的眼光來看爸爸是同性戀,並且跟著「小王」跑了的故事,呈現方式也非常單純且直接地以善惡二元論開始帶觀眾抽絲剝繭。一開始,呈希就以「阿傑一定是壞人」的角度來看待與思考所有事情,但與他相處過後,呈希甚至到學校去兜售 ( 強迫購買 ) 阿傑舞台劇的票券,也相信爸爸信中說明自己生前最後一段時光都是阿傑一手照料,甚至在阿傑遭高利貸暴力討債時,通知三蓮前來幫忙,因為呈希認為「阿傑是好人」。很多時候,不是「好人」與「壞人」這樣簡單的二分法就能解釋與說明的。
在《誰先愛上他的》裡,「外遇」的宋正遠是壞人嗎?為了追求「正常」生活而離開阿傑的宋正遠,是壞人嗎?或是破壞呈希與三蓮家庭的阿傑?亦或是奪走阿傑「元配」地位的三蓮?戲裡的每個角色都有自己的難處與苦衷,就像導演所說:「這部電影講的是『理解』。」理解之後,大家都是好人。
不少朋友都說後段極為催淚,不過身為愛哭鬼的我雖然深受感動,淚腺卻尚未被啟動,猜想是因為已欣賞舞台劇兩次,對劇情瞭若指掌。但是,兩次的舞台劇經驗可都是痛哭流涕的。針對大銀幕而進行的劇本調整與修改設定,部分的確讓人覺得感動度降低,但也有視覺呈現上效果更好的更動喔。
首先,在舞台劇版本裡,正遠老師與阿傑相識的機緣為「儀隊」,而槍法在舞台劇呈現上視覺效果十分精彩,尤其是最後一幕象徵思念的耍槍,邱澤足足轉了100多圈。可是,儀隊元素放在大銀幕上並不會有那樣的感動與張力,所以,片中替換成舞台劇。這個設定還有小彩蛋,因為片中這齣《假期愉快》正是導演徐譽庭於1999年導演的舞台劇。由於儀隊設定抽換成舞台劇,象徵思念的耍槍,也改為「正遠老師創作的歌曲」,也就是電影本身與片中舞台劇的插曲「峇里島」。劇組在相遇機緣這點上肯定進行許多次的討論,除了因為其為電影重要關鍵之外,使用「舞台劇」甚至能與阿傑受高利貸討債相結合,讓阿傑真的在首演前「break a leg. ( 斷條腿,劇場裡用來祝賀演出順利用語 )」
再者,個人覺得沒有呈現呈希與爸爸的互動與回憶,使得感動度大幅降低。舞台劇裡,除了阿傑的回憶之外,觀眾還可透過父子互動對宋正遠更加了解。在《誰先愛上他的》裡,只有一幕透過正遠與年幼的呈希玩耍來表達他對兒子的愛,但那肯定不是呈希的記憶,因此,在電影當中,除了口述之外,等於沒有呈現出呈希角度的父親。
另外,關於過去發生的事情之改動主要有二。舞台劇版本裡,特別指出正遠與阿傑當年已在美國成婚,所以,三蓮才會是名正言順的「小三」。而且,兒子也在正遠晚年多次拜訪阿傑家,探望病危的父親。猜想這樣的調整是為了平衡三蓮與阿傑的立場。舞台劇的設定,比較像是將三蓮設定為「壞人」。不知情的情況下成為小三,當然可憐,不過阿傑口口聲聲自己是「國際認證的未亡人」,她自然是百口莫辯。加上兒子居然也早就知道有阿傑的存在,對她來說,打擊更是大。電影劇本在這兩部分的改動,對於觀眾能夠同等地理解並設身處地為角色著想可說是大大加分。
當然,電影講的是理解,但是還有另外一個元素讓我想特別提出:母親。阿傑的母親對他所做的事情全然地支持,即便知道阿傑是同性戀,她仍舊在舞台劇首演時獻花。對她來說,兒子就是兒子,只要過得好、行得正,她就滿足了。可是,沒能更深入描繪母親與阿傑間的互動與母親的情感,稍嫌可惜。還有,別忘了,三蓮她也是位母親。雖說她就是標準的「媽寶媽」,但連呈希住進敵人家也要前往打掃與做菜,似乎就太過了。不過,如同阿傑在片裡說的「我們小時候不都是這樣嗎?覺得媽媽就是媽媽。」
那,媽媽是怎麼樣的呢?
最後,做為一位觀看導演親友包場的觀眾,一定得提到許智彥導演的媽媽。放映完畢後,導演說:「感謝各位親友今天前來,昨晚我覺得好像又辦一場婚禮,我媽整晚忙著開心地排座位。」導演媽媽致詞時也說:「智彥他真的很努力。」就像片中三蓮與呈希起衝突時說:「你為什麼就不能做個讓我驕傲的孩子呢?」我想,看完《誰先愛上他的》,不管是呈希、阿傑,或是許智彥導演,都是媽媽心裡最驕傲的孩子。
最後,不得不提的是,由許智彥導演的好友、以《台北直直撞》入圍三項金音獎的李英宏所製作的原聲帶。除了先前提到的插曲「峇里島」之外,李英宏與萬芳合唱的主題曲「愛上你」也是既好聽又洗腦,還入圍第55屆金馬獎最佳原創歌曲。雖然李英宏擅長嘻哈,又是他第一次製作電影配樂,但他將70年代復古的編曲調性結合電子樂風,整張電影原聲帶親自編曲、製作、詞曲創作並演唱,讓觀眾在觀影時,搭配畫面與劇情,完全融入在《誰先愛上他的》世界當中。
套句許智彥導演說的話,《誰先愛上他的》很幸運,上映時機「天時、地利、人和」。不管是台北電影節傳捷報,金馬八項入圍,或是剛好搭上同婚公投與同志遊行,甚至電影當中所講述的「貧富對立」、「男女對立」與「世代對立」,對現今的台灣來說,都是不可多得的一部值得反思的電影。
圖片來源:IMDb
■作者Viola,《Screen Scream影迷尖叫屋》管理者,喜歡看電影,熱愛吸取電影資訊,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影痴。平常秉持專業,理性介紹電影的Viola只要碰上喜歡的男女演員,就會無法自拔的從影痴變花痴。
■《Screen Scream影迷尖叫屋》:部落格、FB粉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