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叨囝仔 The Lins' Kids」家有6個小孩(恭喜小六粉粿出生囉~),也時常在粉專分享自己的對教養、育兒的一些看法。最近一次讓妞編輯特別有感觸的就是他們面對次子圓仔偷懶、不爬山時的看法。
source:林叨囝仔 The Lins' Kids@Facebook
前情提要:「家中兩子糯米跟圓仔獨自跟團爬百岳「郡大山」。但沒想到圓仔在經過爸爸耳提面命、不可以偷懶的警告後,還是反悔,選擇在帳棚睡覺。」
面對孩子出爾反爾、無視警告的行為,很多人都會選擇直接開罵,畢竟他又不是因為無法抗拒的原因不爬,理由還是大人最討厭的「懶惰」(而且還要勞煩一位大人在營區陪他)。但林叨囝仔卻反而開導怒氣正盛的爸爸:「思考我們讓孩子爬山的目的是什麼?」、「狠狠罵了小孩,對他的人生有什麼幫助?」
source:林叨囝仔 The Lins' Kids@Facebook
林叨囝仔:「我們夫妻倆討論了很久,我相信如果要罵圓仔,一定有千百種正當理由可以罵!但我引導爸爸思考:我們帶孩子走出戶外、去爬山的初衷是什麼呢?如果狠狠罵了他之後,對於他的人生是否有幫助呢?」
「帶他們開始往大自然走,無非就是希望他們能夠快樂的成長,擁有不同的視野,也能夠挑戰自己;但在過程中難免會出差錯,就像我爬山走一走腿就扭斷一樣,但最重要的是人都平安,所有的事都有導正的機會~~所以,你可以罵他讓他感受到害怕,他下次遇到人生岔路做抉擇時,他或許會選擇不會被大人罵的那一條路,但是活在恐懼中。我們的角色是要引導他們,讓他們變成更好的人,而不是讓他們感受到懼怕」
如何在嚴厲與親密中拿捏平衡?
source:林叨囝仔 The Lins' Kids@Facebook
身為爸媽,確實有千百個理由可以責罵小孩,只要他們不順我們的心意、或是不聽勸告,我們都可以利用上位者的權利批評小孩、讓他害怕、讓他們從此聽我們的話。但我們是否曾經思考過「小孩為什麼要這麼做?」
小孩是個獨立的個體、擁有自我意識,當然長得越大、學得越多,就會更有主見,大人這時候要學的就是知道什麼時候該放手,讓孩子自行體會生活、為自己做的決定負責。同時學習如何在教予規範的時候,在嚴厲與親密中拿捏平衡。
其實林叨囝仔也不是不生氣,她只是選擇換個教養順序:先安慰自己小孩在高風險的運動中平安無事,再跟孩子溝通,他該如何為自己的決定、說出的話負責。這樣溫和的引導方式雖然比較慢,但卻能從根本讓孩子知道什麼事是對的,並維繫親子關係;而不僅僅是因為「害怕」而做出的行為。
培養孩子興趣同時,又是否尊重了孩子的意願?
source:林叨囝仔 The Lins' Kids@Facebook
現在很流行讓孩子學才藝,讓他們不為枯燥的課業束縛(閒暇時有個能讓大人放心的興趣)。但很常見的是,我們在培養孩子某個興趣、但孩子卻沒達到要求時,我們該用什麼方式跟他溝通、並讓他繼續保持熱情?例如我們想培養小孩學練琴,但偶爾偷懶不練;讓孩子喜愛戶外運動卻常常讓衣服褲子變髒、磨破。該怎麼辦?
多數人對孩子沒達到期望時採取的「打罵」、「嚴厲指導」,或許是最快速達到目的的方法,但對教養來說,打罵不只沒辦法解決根本問題,也有可能衍生出更多問題,例如親子關係疏離、讓他對喜愛的事失去熱情、抗拒。
所以,故事的最後,林叨囝仔和老公「假裝不知道圓仔沒有上山,問他山上發生的事情,慢慢跟他聊天,當他安心的說出他沒有上山之後,再鼓勵他下次可以怎麼為自己的行為負責。」用溫和溝通的方式跟孩子聊聊何謂負責任,讓孩子繼續保持對登山的熱情、也維繫了親子關係,還安撫了大兒子的暴怒。一個轉念就獲得了3個正向相處的機會。
大家如果有遇到類似的情境,也不妨重新思考育兒真正重要的事情是什麼、當初讓孩子做這件事的初心,再跟暴怒的另一半溝通,說不定就能跟林叨囝仔一樣擁有溫馨又正向的生活。
Source: 林叨囝仔The Lins' Kids
你不孤單!你擔心的、傷心的、焦慮的我們都懂。
快來加入私密社團「媽媽妞真心話」,一個屬於媽媽們的交流小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