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幼兒發展的研究,觸覺是寶寶與生俱來的能力,剛出生的嬰兒很喜歡被觸摸,因為透過觸摸寶寶會感覺被安撫,會有愛與安全的感覺,所以給寶寶的觸摸與擁抱是愈多愈好。
擁抱的力量
source:Pexels
「擁抱」對寶寶到底有什麼影響呢?先來看兩個例子,第一個例子發生在澳洲,一位澳洲婦人懷孕27周早產生下龍鳳胎,男嬰出生20分鐘後醫師宣告他夭折,但不捨的媽媽將男嬰抱在胸口道別,並不斷和他說話,沒想到2小時後,男嬰竟然奇蹟似地恢復呼吸,目前已是個健康的寶寶。
第二個例子發生在台中市,一位媽媽也是早產生下只有500多公克的龍鳳胎,媽咪學習袋鼠媽媽經常將兩個寶寶抱在懷中,讓寶寶感受媽媽的心跳與體溫,兩個嬰兒也順利長大。
根據維基百科的資料,心理學家已證實,擁抱具有心理治療的能力,可以促進健康、快樂、安定感。
各階段擁抱的意義及方式
早產兒:需要很多的擁抱
source:Pexels
比起一般足月的嬰兒,早產兒需要更多的擁抱。弘光科技大學幼保系助理教授黃秀琦老師指出,由於早產兒在母親子宮中生長的時間不夠,初來到這個陌生的環境,不但在身體狀況方面尚未準備好,連心理上也處在沒有安全感甚至會感到害怕的情況,在這種身心皆不穩定的狀態下,擁抱是一帖良藥。因為依據眾多研究,透過擁抱這個舉動,讓寶寶跟媽媽近距離接觸,會讓寶寶有好像還在媽媽肚子中的感覺,可以穩定寶寶的情緒、讓寶寶充滿安全感,進而讓早產兒的存活率提高。
擁抱早產兒 Tips:
建議在擁抱早產兒時,可將寶寶抱在胸前,讓媽媽和孩子的肌膚直接接觸,讓寶寶透過肌膚的觸覺去感受媽媽的心跳聲、呼吸聲,產生深深的安全感。
一般初生嬰兒:建立安全感和依附關係
source:Pexels
與早產兒相同,肌膚接觸的擁抱會讓嬰兒延續在母親子宮中的狀態感,讓寶寶產生舒適的感覺。此時期也是寶寶在建立依附關係的重要階段,初生嬰兒視覺的發展尚未成熟,他可能還無法認清媽媽的五官輪廓,但透過溫暖的擁抱,可以讓他感覺到舒適,並且與和他擁抱的人產生依附關係。
至於擁抱的方式,因為此時期嬰兒的頭頸尚未發育完全,黃秀琦老師建議抱嬰兒時一手要確實托住寶寶的頸部與頭部,除了抱之外也可以輕輕搖晃,因為寶寶住在媽媽肚子中時,身體被羊水包覆著,原本就是處於輕微晃動的狀態,所以輕微的搖晃會讓寶寶覺得很像住在媽媽肚子中般的舒服。
此外,人體感覺統合中的前庭平衡系統,也可透過輕微的搖晃給予適當的刺激,前庭受到適當刺激,可以穩定情緒,讓身心處於放鬆狀態。但要特別注意,千萬不可以抱著嬰兒用力搖晃,因為嬰兒的腦部尚未發育完全,且囟門也尚未關閉,強力的搖晃會產生不良影響,嚴重狀況可能會出現「嬰兒搖晃症候群」,也就是嬰兒的視力、聽力都受到影響,嚴重時還有可能引發嘔吐甚至造成死亡。
擁抱嬰兒 Tips:
除了抱之外也可以輕輕搖晃,因為寶寶住在媽媽肚子中時,身體被羊水包覆著,原本就是處於輕微晃動的狀態,所以輕微的搖晃會讓寶寶覺得很像住在媽媽肚子中般的舒服。
幼兒階段:持續擁抱,建立愛與安全感
source:Pexels
嬰兒時期多數家長會抱孩子,但隨著孩子年齡漸長,抱孩子的機率就愈少,所以若再問家長孩子上幼稚園或小學之後有持續給予擁抱嗎?給肯定答案的家長人數一定銳減。其實孩子除了嬰兒時期需要抱抱,幼兒時期也一樣不能缺,甚至到長大成人也都需要擁抱。
1歲左右的幼兒正處於人際關係萌芽階段,此時最重要的是要建立寶寶的愛與安全感,擁抱是很好的表達方式,當寶寶覺得自己是個被愛的人,如此才能發展出相信人的基礎,接下來才能在相信人的基礎之下開始發展第一步的人際關係。
另外,多擁抱也可以降低幼兒階段孩子的分離焦慮感,黃秀琦老師表示,從2、3歲開始,孩子陸續就要進入托兒所或幼稚園,面對陌生的環境以及需要與親近的人分離,通常分離焦慮感會很嚴重,透過平日多多的擁抱,是可以有效降低分離焦慮感。建議家長每天可在固定的時間,例如孩子早上起床時、出門上學前、放學回家後以及睡前都給孩子一個愛的抱抱,讓孩子一方面感受父母的愛與溫暖,也因有固定的時間,可讓孩子有所期待。
當然,除了這些固定的時間外,家長也可以視情況給予擁抱,重點是每次與孩子擁抱時,家長要帶著愉快的心情與專注力,孩子是很敏感的,他可以透過這種無言的交流感受到你的愛,反之,若家長以敷衍心態或帶著怒氣擁抱孩子,孩子也能敏銳的感受。
擁抱幼兒 Tips:
每天在固定的時間,例如孩子早上起床時、出門上學前、放學回家後以及睡前都給孩子一個愛的抱抱,讓孩子一方面感受父母的愛與溫暖,也因有固定的時間,可讓孩子有所期待。
關於擁抱的各種問題
source:Pexels
Q1:寶寶哭的時候該不該馬上抱他?
嬰兒一哭,媽媽一聽心都揪在一起,尤其是新手父母對於寶寶的哭聲更無招架之力,通常都會想馬上去抱抱,但先等一等,黃秀琦老師建議,聽到寶寶哭,可以先來到寶寶身旁,讓寶寶知道有人回應了他的哭聲,但在抱之前,可以先檢查寶寶是否尿布濕了、身體有沒有發燒、是不是吃飯時間到餓了,先解決寶寶生理上的需求,若生理上的需求都沒問題寶寶還是持續哭,那就是寶寶想要有人陪他,或是想要引起大人注意,這時就可以把寶寶抱起來、輕輕的搖一搖、跟他說說話、唱首兒歌給他聽,用溫柔的表情和語言來安撫寶寶的情緒。
還不會說話的嬰兒,哭是他的語言,家長多觀察寶寶,就可以察覺寶寶哭的真正涵義,但若寶寶一哭,家長不管什麼原因先抱再說,也有可能養成寶寶經常用哭來找人陪他的習慣。
source:Pexels
Q2:太常抱孩子會讓他習慣要人抱?
適度的擁抱對孩子有益,但過度的抱抱就可能有害,雖然每個家長與孩子對於適度與過度的擁抱各有不同的感受與定義,但若抱的時機不對或是整天抱著不離手,這都會對孩子有負面影響。
黃秀琦老師舉個例子,如果一個嬰兒在家中整天有不同的人(爸、媽、阿公、阿嬷等)輪流抱著,孩子少了爬行、坐、站、走路等學習探索機會,這是會影響孩子正常發展的;另一種狀態則是只要孩子一遇到挫折、哭鬧就有大人馬上將他抱起,孩子日後遇到挫折容易退縮,會想馬上回到安全的懷抱中,也不會想要嘗試解決問題。
建議家長在面對還不會說話的嬰兒,當寶寶哭時,都是有原因的,先觀察狀況再給予擁抱,通常在嬰兒期擁抱是不嫌多的,只要不是以寵溺的方式過於頻繁的抱孩子,擁抱對這個階段的孩子都是好事。至於面對已經有語言能力的2、3歲孩子,當孩子哭鬧或生氣時,家長可不要馬上就給孩子抱抱想安慰他,要先問孩子哭鬧、生氣的原因,先告知孩子不要用哭鬧來解決事情,等孩子哭鬧、生氣過後,也了解自己為什麼原因哭鬧、生氣,家長就可以給予擁抱,讓孩子藉由擁抱感受安定。
source:Pexels
Q3:面對不喜歡擁抱的孩子,該怎麼做?
針對這個問題,要先了解孩子不喜歡擁抱的原因,有可能是從小很少被抱,就不習慣被抱;也有可能是對擁抱有不好的回憶,像是家長在擁抱他時不專注或是正好處於負面情緒中,或是家長曾用力抱著孩子藉機把孩子圈在一個地方責罵他。面對上述這種情況黃秀琦老師建議家長要從小給予孩子溫暖的擁抱,家長本身有負面情緒時千萬不要去抱孩子,孩子會感覺到的。
要重新培養孩子喜歡擁抱,爸爸媽媽可以先做正向示範,比如說家長每天都愉悅的互相擁抱多次,這可以感染孩子,讓孩子感受到擁抱在家中是一種自然的行為,經由擁抱可讓雙方產生快樂、安全、舒服的感覺,進而慢慢碰觸孩子,剛開始可以先拉拉孩子的手,拍拍他的頭或肩膀,讓孩子習慣身體的親密接觸,最後再以輕柔的方式和緩的語言讓孩子感受到擁抱的溫暖。
還有一種狀況是比較大的孩子怕被同儕取笑導致不想和家人擁抱,面對這種狀況就要先問明原因,如果孩子很介意在同學面前與家人擁抱,家長可調整擁抱的時間點,比如在家中就多抱點,但不需要因此而中斷擁抱,因為久不抱,親子間就會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漸漸疏遠了。
source:Pexels
Q4:哪些訊息透露出孩子希望被擁抱?
黃秀琦老師表示,有些狀態下孩子是需要立即被擁抱來撫平情緒的,像是突然受到驚嚇,這時立即的擁抱可降低驚嚇度,讓孩子情緒穩定;到陌生環境緊張不安時,擁抱也可降低焦躁不安感,比如剛上幼稚園,家長可在幼稚園先抱抱孩子,並鼓勵他去參與新的環境,孩子會因為有擁抱的鼓勵,更願意去探索新環境。
家長可以透過仔細觀察孩子的表情來判斷孩子是否希望被擁抱,通常孩子在受傷、難過、害怕等情緒下,會透露希望被擁抱的訊息,當然,孩子有高興的事情想要分享時,也是給予擁抱的好時機。
【延伸閱讀】
本篇文章由『嬰兒與母親』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你不孤單!你擔心的、傷心的、焦慮的我們都懂。
快來加入私密社團「媽媽妞真心話」,一個屬於媽媽們的交流小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