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台灣,收養並不是個熱門的話題,卻是很多等待被領養的小孩需要大家重視的議題。根據兒福聯盟調查,2018年諮詢收養相關問題的電話量有2322通,到了2019年卻雪崩式下滑1632通、2020年1568通,少了2/3。
但電話諮詢不代表收養成功,兒福聯盟紀錄:2018年收養開案數有166件、2019年220件、2020年125件;而每年真正被收養的兒童卻不到70個(2018年實際收養數59位、2019年68位、2020年58位)。
收養到底是什麼?
source:Pexels
根據衛生福利部「兒童及少年收養資訊中心」對收養的定義:「又稱為『領養』,是非(直系)血親的雙方,經過法律認可的過程,建立親子關係。」而法律上對收養的條件,更是簡單明瞭:1.年齡比被收養人大20歲、2.一個人不能同時被收養兩次、3.夫妻若要收養小孩,需得配偶同意(但單身者也可以收養小孩)
為什麼台灣人都不收養呢?
即使法律上講得簡單,但真正對收養有興趣、且真正提出申請的人卻寥寥無幾,兒盟白麗芳執行長推測以下有5個原因:
source:Pexels
1.與「少子化」原因相同
「不想生小孩」是整個大環境現有的問題。養自己都覺得困難、更何況是在養一個素昧平生的陌生小孩?有能力生養小孩的人不想生,更不用說沒能力生養小孩的人了……
但白麗芳執行長認為:「有人不想生,但不可否認現在想生小孩的人還是很多。像是同性婚姻、不孕夫妻他們也都有想要小孩的慾望,而收養也是其中一個很好的選擇。」
2.受刻板觀念影響
如果有能力,大家都還是會想要有跟自己有血緣關係的小孩,感覺才是「自己的」,有真正傳宗接代的意義、血脈的傳承。因此許多長輩都不把「收養」不成一個選項,或是反對。
不過82歲金馬影后陳淑芳卻表示:「這觀念應該要被拋棄了!我自己的兩個弟弟跟我也沒血緣關係,但我們還是一家人,兩位弟弟更說我是他們的小媽。」認為血緣不是成就家庭的一切。
source:Pexels
3.收養過程冗長
雖然法律給的條件很寬鬆,但實際上為了降低雙方的傷害,媒合中心還是會謹慎評估收養家庭的條件:夫妻關係、經濟能力、收養小孩的意願、小孩的教育觀念……,收養前還會舉辦多次團體聚會。在這些等待評審的過程中,有夫妻可能也因此發現自己對家庭、教養的觀念不同,就此止步。
但白麗芳執行長也解釋:「我們也曾問過那些成功收養孩子的父母,有沒有哪一些步驟、過程是可以省略的,而那些父母也都表示為了孩子、為了父母好,這些檢驗都是必要的審查流程、無法省略。」
4.配對過程繁雜
「生小孩」是老天爺給的禮物,新手爸媽都對肚子裡的新生命充滿著未知的期待:是男生還是女生?個性溫和還是活潑?但對收養而言,這些都成為「可控」的條件。
有些父母想直接跳過嬰兒期,直接從小學生開始養起、或是只喜歡男生/女生......在收養的媒合過程中,這些都是他們的願望清單,雖然兒盟表示收養不像買菜,可以讓他們東挑西揀,但不可否認還是有些父母在接收到「收養的孩子不如他們預期」時就選擇放棄。
除了父母本身有願望清單,孩子本人、或是孩子的原生家庭可能也會對收養父母有條件,例如希望能一年寄一張照片給原生父母、或是能夠探望小孩……等等。關於收養,有太多人的意見需要被傾聽了,也增加了收養配對的難度。
5.原生家庭複雜
有許多弱勢家庭,因為養不起小孩所以決定送養,但這些弱勢家庭不一定所謂的「小爸爸、小媽媽」,還有更多是經濟能力受限、有精神遺傳疾病或是雙親其中一人吸毒/犯罪……等等,導致原生家庭沒有能力再繼續照顧小孩。雖然小孩是無辜的,但也有許多父母擔心小孩有沒有受到原生家庭的負面影響,或隱藏性疾病而卻步。
為了鼓勵大家對收養的重視,兒盟也特地邀請金馬影后陳淑芳、金鐘影帝姚淳耀、知名導演盧建彰拍一段宣傳影片《收養,是進步的一種選擇》。
source:Pexels
確實,「收養小孩」在前段審核、後段照顧、跟孩子表明身世、與原生家庭的關係處理,比單純自己生一個孩子困難許多。但套句兒盟對收養的理念:「收養」不只是可以給失去家的出養孩子一個永遠的依靠, 更是「用愛圓滿一個家」的具體實現。不管你是單親、還是有婚姻狀態,收養都可以成為你想要小孩的一種選擇。
你不孤單!你擔心的、傷心的、焦慮的我們都懂。
快來加入私密社團「媽媽妞真心話」,一個屬於媽媽們的交流小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