瑪格麗特.梅(MARGARET MEE)
一九○九年—一九八八年
在四十七歲的時候,英國的植物學家兼藝術家瑪格麗特.梅在她的帆布背包裡放了繪畫用具、日誌、備用衣物和一把左輪手槍,便啟程前往亞馬遜盆地尋找稀有的植物和花卉。在接下來的幾個月中,她與一個當地人嚮導一起乘坐一艘獨木舟,橫越了亞馬遜河支流流經的古魯皮(Gurupi)地區,並不時停下來,紀錄她們所經過的廣大樹叢裡的植物。當她回到聖保羅的丈夫身邊時,已經深受啟發:她宣稱亞馬遜現在在她的血液裡了。她的一生中有將近四十年的時間待在巴西,成了鼓吹保育的先驅人物,也是走過亞馬遜最多地區的西方女性。
梅對於藝術和旅遊的興趣,是受到長輩親戚(童書插畫家)內爾(Nell)的鼓勵,而她的外祖父也在世界各地旅行了七年,一直等他的未婚妻答應他的求婚。在戰爭期間,梅在一間飛機工廠擔任畫圖的工作,當和平降臨之後,她就到倫敦學習藝術。她第一次前往巴西是和藝術家格雷維爾.梅(Greville Mee)同行—也就是她日後的丈夫。那本來只是一次兩年的假期,後來卻成了一生的迷戀。短期前往巴西南部的海岸山脈為茂盛的植物和蜂鳥作畫,讓梅更加心生嚮往,想要待得更久一點,深入亞馬遜盆地。
梅的對象只及於活生生的植物,她總共進行了十五次採集植物的冒險旅程,並以熟練的技巧描畫了許多植物。每次回程的時候,她都會帶回許多色彩鮮明的風景畫、和仔細進行的植物研究,讓後人可以精確的辨別物種,其中也有一些是科學界的新發現。這些詳細、而且顏色正確的植物寫生建立了梅的聲譽。她的作品是描繪亞馬遜植物(和它們的產地)的經典之一,也為其他人作出了良好的紀錄。但是令人傷心的是,她筆下的世界現在已經消失了。梅在旅行的時候,正好也是外來者以商業目的對雨林展開過度開發的時候;她因此成了第一批的環境保護主義者,呼籲人們要注意亞馬遜地區的大型採礦和森林砍伐會帶來毀滅性的影響。她筆下畫的許多植物現在都已經絕種了。
梅的個頭嬌小,看起來又很虛弱,但她卻是位堅定、而且無所畏懼的旅行者。當她在尋找植物學的寶藏時,通常是一個人走過數千英里的路程,穿越遠方危險的地區。她碰過幾次海難,但是都幸運的活了下來;她幾乎死於肝炎、瘧疾和饑餓;還要持手槍防身,和酒醉的探礦者保持距離,並且要忍受吸血蝙蝠的攻擊、被螞蟻兵團叮、被大群蒼蠅咬。她一直到七十幾歲都還在四處旅行—用她的人工髖關節和其他需要置換的部位。
梅長久以來的目標是要畫亞馬遜地區罕見的月光花(Moonflower),這種花會在一個晚上的時間內開花又凋謝。她花了二十四年的時間尋找,才終於在一九八八年發現了她理想中的植物。她因為這個發現而興奮得發抖,但是仍然耐心的等到它開花。她陶醉在濃烈的花香、天上的滿月和夜鶯的歌聲中,就著手電筒的光亮開始寫生。那年她七十八歲。五個月之後,她就因為一場交通事故而在英格蘭過世了,其實她原本在不久之後就要在邱園(Kew Gardens)舉辦一場大型的畫展了。因為她的勇氣、溫婉、和永不放棄的為亞馬遜雨林的植物、動物和原住民的保育而戰,使得與她共事的人都永遠記得她。她的骨灰就撒在月光花的旁邊。
「我必須帶著我所有的繪畫用具爬到船頂上……
然後在含苞待放的花前面坐下來,等它開花。
它開花的那一刻真是太感動人心了,
你可以看到它慢慢的在綻放。那真是令人興奮的一刻。
花朵綻放之後,隨之傳出一股馥郁的香氣,
吸引了(天)蛾前來……為它授粉。
那天是滿月……美得動人。夜鶯也整晚不停的啼唱。」
©Royal Botanic Gardens, Kew
©Royal Botanic Gardens, Kew
©Royal Botanic Gardens, Kew
梅花了二十四年的時間尋找亞馬遜的月光花(百足柱,Selenicereus wittii),它只會在夜間開花,圖中為正要開花前的花苞。在七十八歲的時候,梅終於找到了一株準備綻放的月光花。她帶著她的所有寫生用具爬到了船頂上等待。她在月光下打開手電筒,看到了花朵漸漸綻放的過程,然後趕在它凋謝、死亡之前,趕快把它仔細的畫下來。她事後回憶說,這真是一個「動人的」時刻。
自從梅在一九五六年第一次踏上探險的旅程開始,她就多次在亞馬遜河流域迂迴的水路間探索,也一直把她一路所見的植物都畫下來—不論是用油畫、水彩畫或是寫生。有時候,她會沒有辦法在當場完成整張畫作—無法預期的天氣或是浸滿水的獨木舟,讓她只能先匆匆的作個素描,但是大部分都有詳細的加上註解,以便日後可以用水彩或是油彩正確的上色。
本文摘自《探險家們的寫生簿》
全彩精裝,27.8 x 20.3cm大型開本,收錄超過300張珍貴彩圖,完整珍藏70位探險家生平及手繪紀錄
「這本書一再的提醒我,筆墨的力量無遠弗屆。」
──《故道:以足為度的旅行》作者羅伯特.麥克法倫專文作序
「本書收錄的每一個人物都曾經在各自的生命舞台上冒過險;他們都選擇向常規挑戰,敢於踏上一場艱難的旅程,放棄家鄉的舒適,展開探險。打開他們的筆記本,我們就能夠與他們一起踏上意義非凡的歷史之旅。聽聽這些筆記本所傳達的智慧,你真正需要的,就只是做好準備、找到幾個好夥伴,以及一定要備有一枝好筆。然後就出發吧,迷路了也無所謂。說不定你會因此找到正在追尋的東西。」
在我們身處的這個時代,透過無遠弗屆的網路通訊科技以及無比便捷的交通,世界上似乎已經沒有我們無法到達的地方,我們卻也因此失去了許多前往未知之地、感受探險浪漫的可能性。但透過《探險家們的寫生簿》這本書,現代的我們有了機會回到過去,透過十六世紀至今七十位最重要探險家的珍貴手稿及生平記事,體驗探險家們當時的冒險心境及所見所聞,感受唯有親身歷險才能體會到的浪漫。
早在航海時代,人們便已經著手起身走向未知的疆土,從高山峻嶺、叢林沼澤至冰天雪地,從西半球到東半球,更讓人類的知識經驗拓展出新的境地。探險家沒有現代科技,他們有的僅是簡陋的器材、熱忱的心,以及一本隨身手札。寫日誌,是每天就寢前的神聖儀式;畫下所見所聞,是對於陌生異地的一種致意,即使不幸客死異鄉,筆下的文字圖畫也讓更多的人理解某處的風光、某地的豐富物種。他們在異地的心思,也在日誌中展露無遺,我們可以從中看見了探險家的孤獨、執著、熱情、嚮往與遺憾。
除了七十位探險家的手札、日誌、繪畫外,書中也收錄了五篇當代寫作者撰寫的專文,作者分別是極地生態學者大衛.安利、第四位登上月球的美國傳奇太空飛行員艾倫.賓、哥倫比亞大學人類學教授韋德.戴維斯(《生命的尋路人》作者)、以荒野水彩作品著名的英國藝術家托尼.福斯特,以及著名植物學家吉利恩.普朗斯爵士。此外劍橋文學院士,也是英國史上最年輕的布克獎評委會主席《故道:以足為度的旅行》作者羅伯特.麥克法倫,也為此書撰寫了序文。
不論你是對探險旅程、驚異之地的探險過程有所好奇,或者想一探這些傳奇探險家的人生故事,這本書將帶你打開這些冒險家們的筆記本,穿越時空,踏上一趟意義非凡的探險之旅。
▍國外各界好評 ▍
「充滿魔力。」──《衛報》(Guardian)年度十大旅行類好書
「令人驚豔。」──《旁觀者》(The Spectator)年度選書
「想像你從探險家詹姆士.庫克的身後偷偷看他繪製太平洋的地圖,或是梅里韋瑟.路易斯及威廉.克拉克草繪美國的疆土……這樣的激動充滿在每個書頁間。」──《每日電訊報》(Daily Telegraph)專欄作者Michael Kerr年度選書
「非常美……這是本相當別緻的書,帶你一窺究竟偉大漫遊者的手帳紀錄。」──《漫遊癖雜誌》(Wanderlust)年度選書
「書中的蒐藏令人眼睛為之一亮。」──《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旅行類編輯Tom Robbins年度選書
「這本書開啟了無數個神奇的冒險。」──《大自然雜誌》(The Great Outdoors)
出版:臉譜
作者:休.路易斯-瓊斯(Huw Lewis-Jones)/卡麗.赫爾伯特(Kari Herbe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