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妳為什麼心情不好,我幫妳好不好?」、「爸爸你是不是在生氣?我會乖!」這不是只讓人聽了心都快融化了的童言童語,還是3歲小孩的真實感受。
真的,小小孩看得出來大人不對勁、不開心!《紐約時報》的文章指出,即使是3歲小孩,也夠敏感、夠聰明,會發現大人悶悶不樂,甚至在大人忙到、累到不耐煩、擺臭臉、或忍不住怒罵時,想要問大人為什麼,想幫忙。這時,你會怎麼回答呢?
大人避談情緒,將影響孩子安全感
《紐約時報》引述哥倫比亞大學的醫學心理學助理教授古倫(Colleen Cullen)的建議,父母不要睜眼說瞎話,用「沒事」、「小孩不要亂講」輕輕帶過。因為孩子很敏感,即使大人刻意陪他玩、一起讀書、一起去散步,看起來很開心,小孩還是能夠察覺大人的神色不對勁。
他說,大人或許很難、或不必要跟孩子解釋正在經歷的複雜問題,但可以視孩子的年齡與理解力適度地誠實明說。例如,用他們理解、簡單且相關的詞彙說明,像是肚子痛、難過、怕要遲到了、正在做重要的事等,孩子會了解發生了什麼事。
因為如果孩子沒有得到答案,他們就像大人一樣,會在心裡亂猜。俄亥俄州全國兒童醫院(Nationwide Children's Hospital)的小兒心理學家休斯頓(Parker Huston)指出,他們會覺得,一定是有很糟的事,會擔心,而且常常覺得跟他們有關。所以他們常以為是不是自己不乖引起的,就童言童語地說自己會乖、會幫忙。但事實上,他們根本是無辜的。長期下來,孩子也會沒有安全感,並且不知道在這樣的情況下該怎麼辦,如何判斷情況、與人互動。
大人如果閃躲,也會讓孩子誤以為情緒是一件不能談、不能有的禁忌。在華府地區從事兒童與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心理學家艾凡特(Rachel Altvater)告訴《華盛頓郵報》,大人在孩子面前表露各種不同的情緒,其實是好事,因為我們希望孩子了解人生也有悲傷跟失望的時刻。
坦誠地用孩子可以理解與接受的方式讓他們知道大人在忙辦公室或緊急的事情、心情不好、頭痛、身體不舒服、正在做不能分心的事、甚至心理生病了,也讓他們知道大人已經找了方法在處理,都有助於孩子學習,了解人都有情緒和壓力,這是正常的,以及如何面對與因應情緒。
別把孩子當成傾訴對象
他們也都提醒父母跟孩子坦承情緒時,要留意的事。首先是在面對情緒壓力、或是忍不住要請孩子讓大人靜一下時,別忘了同時告訴孩子,大人很愛他,會陪在身邊跟他在一起,彼此都會很安全。因為此時孩子的心裡有很多問號,很多猜測,很多擔心,小小孩也是會自我懷疑的。
另外,大人可以適度透露孩子可以懂的情緒和煩惱,但是別把孩子變成傾訴的對象。即使是三歲小孩,心裡也會想要反過來照顧大人,希望知道怎麼幫忙。孩子或許可以幫父母倒杯水、安靜等候他們,但不該變成照顧父母情緒的人,更不該被父母強烈的用語嚇到、反而感到害怕、不知所措,甚至覺得他們因此要分擔憂愁。大人如果要傾訴,或是找人發洩、甚至治療,應該找心理諮商師。
休斯頓指出,這看起來雖然有點矛盾、或是很難拿捏,父母只要設定目標,提供足以讓孩子知道爸媽的情緒或身心不適的資訊就好,不要讓孩子覺得他們應該做什麼。
本篇文章由『親子天下』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你不孤單!你擔心的、傷心的、焦慮的我們都懂。
快來加入私密社團「媽媽妞真心話」,一個屬於媽媽們的交流小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