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慣於用各種詞彙、聲調形容感官得來的感受,又或是心靈敏銳對於人事物直觀的感受。藉由感官,我們仰賴感受,亦活在感受裡。人習慣形容感覺,也慣於用感覺形容,但世間卻沒有任何文字,或是其他的一切(包括機器),足以精準丈量感覺。感覺,從來都沒有度量衡,因為無從計較,故而感覺為心靈唯一的依皈。
《人生決勝球》對我而言,即是部感覺無比豐沛的電影。
即便電影中有克林伊斯威特和艾美亞當斯這對極有看頭的倔頭父女檔,《人生決勝球》整體表現仍然讓人感到可惜,優缺點皆過於明顯,令《人生決勝球》觀來帶些巔跛感。導演勞勃羅倫茲在鏡頭經營上花費不少功夫,讓幾位要角演技與畫面結合相當生動感人,我欣賞勞勃羅倫茲這份態度,卻難以忽略劇情轉折上節奏明顯不穩定的事實,換句話說,勞勃羅倫茲未能充份掌握《人生決勝球》,硬生生地削弱幾份由克林伊斯威特、艾美亞當斯、約翰古德曼等人精采演技堆疊起來的厚度,導致人物及故事無法深刻入味,相當可惜。
題外話。這週選擇先看《人生決勝球》時,我對電影院的廳數安排感到詫異,《人生決勝球》全台北的廳數竟遠低於同期上映的「南方小羊牧場」和「一路向西」。在看完電影後,我感到釋然,突然再次明白電影院的操作不無道理。
若你和我一樣是少數對棒球不是那麼內行,卻對電影無法抗拒的觀眾,倒真也不用擔心是否先需要弄懂打擊率怎麼計算才能看得懂電影,《人生決勝球》拍出棒球與美國迷人風光,核心價值鎖定於人生與親情逆轉上,這是幾十年來好萊塢不缺少的題材,但相較其他類似電影,《人生決勝球》多了一絲難以察覺的醍醐味。
老態、距離、挫折、傷害,安全感、好的、壞的。都是一種感覺的產物,感覺反映著我們自身的狀態。無論是克林伊斯威特於電影開場叫人移不開眼的龍鍾老態,又或是艾美亞當斯與賈斯汀兩人於湖中的對手戲,皆反映著人追求感覺的滿足,有時甚於真理之上。
《人生決勝球》劇本本身強度不足,我卻鍾愛勞勃羅倫茲處理某幾個劇情段平順自然的手法,讓故事自然而然地散發感覺,在在透出一種迷人的味道。我想這是為何《人生決勝球》雖不達標準,在我眼裡卻仍算得上及格之故,否則我個人並不認為克林伊斯威特與艾美亞當斯兩大影星精湛演技能為這部電影護航多少。
棒球與親情,我的兩大死穴。電影裡艾美亞當斯因父親之故熱愛棒球,我個人則因父親之故恐懼棒球。寫著《人生決勝球》至止,我腦內不禁回想起幼年二三事。回想著家父終生擅長的機械領域,走過大半輩子的一板一眼,和他聚少離多的我,唯一深受影響的,應該就是電影吧!來說好玩,我和父親間的矛盾情感,類似克林伊斯威特與艾美亞當斯間在電影中的倔強互動,但我和父親之間最後的出口,是否能如同《人生決勝球》般有所逆轉,我想,這就交給後半場人生吧!
有一派說法是這樣子的,天才和一般人間的差別,只是在其擅長領域中,多了份別人無法觸及的天賦感覺。猶如棒球選手於場上懂得適當出手的時機,又或克林伊斯威特雖然失去視覺,卻依舊能以敏銳聽覺發掘新人價值。身為人一輩都需要仰賴感覺做出一切關於自己的探索,也建立起和他人的交流。不妨想想自己內心解不開的結吧!
感覺,決定一切。不是嗎?
我以前竟然沒有注意到艾美亞當斯這麼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