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金馬影展將會選映安哲羅普洛斯的九部名作,《重構》、《三六年的歲月》、《流浪藝人》、《獵人》、《亞歷山大大帝》、《塞瑟島之旅》、《養蜂人》、《霧中風景》與《鸛鳥踟躕》等。(來源:金馬影展)
希臘電影大師安哲羅普洛斯擅長使用長鏡頭、緩慢敘述方式來表現,這也成為他著名的拍攝風格。畫面從國境邊界開始,一位採訪記者來到邊境調查一個國會議員失蹤的案子。
國會議員曾經失蹤而重返,但重返後的他對妻子來說已是陌生人,因為對他來說,當他厭倦這樣的日子後,他離開後的生活才是新生。而妻子和他最後一次的做愛,因為像陌生人的交會而產生前所未有的激情,當國會議員離開後,妻子就認定他已死了。因為對她而言,她也需要新生。即使後來因為記者的到訪而勾起回憶及好奇,甚至遠赴邊界的小鎮,但最後她還是告訴了大家,她眼前的這個人不是他了。
採訪記者的主角身分相當鮮明,當他來到了國之邊境,他看見了流離失所的人們為了尋求庇護或各種原因而聚集在邊界的一個小鎮;看見大家對於那一條隔絕兩國的線所表現出的鄙夷和無奈,就像小時候我們跟同學吵架後用粉筆畫出的絕交線一般。他也在這裡愛上了一個女孩,僅用眼神就像交換了一輩子的承諾一般。
在尋求真相的過程中,國會議員的美麗法國妻子、神似國會議員的男子、繞著男子的小男孩,還有那位女孩,言語的交換似乎已經不再重要。他們透過精簡的字句、行為舉止來表現出他們的無奈以及對生活的態度。
其中最讓人記憶深刻的,是一段隔岸的婚禮。記者深愛的女子原來即將嫁給對面國家的男子,他們隔著一條河,沉靜隆重的用簡單的舉動表示將與對方廝守,而最後記者只告訴女子,這是他這輩子第一次感受到如此沉重的傷心便離去了。
整部影片的步調相較於其他安哲羅普洛斯的作品,並不算特別的緩慢,最後記者在河堤旁看著一整排在電線桿上拉電線的工人,他們做著一樣的動作,過著一樣的生活,卻也一樣的迷惘,是相當經典的畫面。
安哲羅普洛斯電影的每格畫面都是一段意味悠長的凝視,他曾說道:「這是一趟生命啟蒙之旅,在旅途中,他們學會了每件事:愛與死,謊言與真實,美麗與毀滅。」影迷也能從他作品得到無限的啟發。小時歷經納粹統治及父親內戰被俘的過程,更讓「尋父」成為其史詩電影的重要母題,幾乎貫穿了他每部作品。遺憾的是安哲羅普洛斯在今年1月底拍攝最新作品時遭摩托車撞傷不幸過世,留下影迷對他的無限緬懷。(來源:金馬影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