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用「負面資訊」改變對話情勢
source: visualhunt
人都有著趨利避害的心理,對於反感的事物大家都想迴避,在對話交流中也不例外。如果我們能巧妙地利用這種心理,就能使我們的話語產生強烈的感染力。在很多語言無法傳達的情境下,這也不失為一種好辦法。
外出就餐時,人聲鼎沸的餐廳總有淘氣的小孩在店內亂跑,面對這種情況,服務員如果對媽媽們說:「這樣會給其他客人造成麻煩,請讓孩子好好坐下。」或許媽媽們聽了會很不高興,在逆反心理的作用下會有:「我們家孩子只是活潑了點,怎麼會對別的客人造成麻煩了,真是太挑剔了……」這種時候往往會鬧得雙方都不愉快。然而,有經驗的服務員就會迴避媽媽們不愛聽的部分,從另一面來提醒:「剛起鍋的菜都很燙,我們很擔心如果孩子不小心撞到了,很容易會被燙傷,所以請照顧好您的小孩喔。」這樣一來,媽媽們會立刻從安全的角度認可這種說法,從而管教好小孩,也會感謝服務員的提醒,而店家也達到了維護店內秩序的目的,可謂是一舉多得。
正所謂「負負得正」,適當地將負面的資訊用正面的形式表達出來,會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我們應該明白,負面的資訊並非不能提,而是該從其積極面進行表達,才能既起到了提醒作用,又顯得十分體貼。
首先我們應該知道此次對話的最終目的是什麼,正如例子中的服務員,他清楚地了解自己的最終目的是讓孩子們不要亂跑影響店內其他客人的用餐,維護店內的秩序。而此時,孩子們的媽媽並沒有這樣的目的。接下來,我們就要站在對方的角度思考,從哪個角度交流也能引起對方的重視呢?一般來說,負面的資訊極易引起人們的關注,因此,找到對方的那個「弱點」就顯得十分重要。
例子中的服務員知道家長的「弱點」是關心孩子們的安全,因此給予提醒:若要安全,就得讓他們好好坐下。這樣的對話,既讓媽媽們達到了目的,也讓展開此次對話的服務員取得了完美的交流成效。我們都知道,沒有人愛聽壞消息。找到「弱點」後,我們可以試著站在為對方好的角度去表達,將這樣的負面資訊引導至可以控制的局面中,同時和自己的最終目的相結合,找到雙方都認可的解決方案。
看似讓人無法接受的負面資訊,結合實際來使用,在某種程度上會讓人覺得既被提醒又十分體貼。
【延伸閱讀】
本文摘自《不誤解、不離題,誰都喜歡你的精準表達技術》
《不誤解、不離題,誰都喜歡你的精準表達技術》告訴你如何運用「說話順序、預告重點、組合造詞、權威印象、關鍵暗示……」等表達技術,把話說到別人心坎裡,快速增進個人魅力與改善人際關係。比方——
►►改變說話順序——先說結論再說原因,一開場就抓住人心
►►善用沉默法則——調整談話節奏,適時「沉默」讓對話雙方消化內容
►►預告重點——利用心理期待,迅速喚起注意力
►►心理落差技巧——先給「負評」再認可,落差感讓言語力量更強烈
►►讀懂微反應——了解對方心理變化,改變表達方式,不再誤踩雷區
►►意見不同應對法——用聆聽找出共同認知,輕鬆達到說服目的
►►語調變化——放慢語速,適時停頓,重要處語調加重或上揚
►►簡潔語式——善用「是」、「不是」等肯定句加強力度,避免說話囉嗦
出版社:方言文化
作者:速溶綜合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