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孩子出現一些行為問題時爸媽們總有很多疑問:這時候要怎麼教?什麼時候大人該介入?講道理孩子到底聽不聽得懂?直接拒絕孩子可以嗎?種種難解的問題,韓國兒童精神科教授崔治鉉所寫的《為什麼我的孩子會這樣?》給了我們一個方向!妞妞們就跟妞編輯一起來看看吧~
發展時間不是絕對
教養孩子之前,爸媽們都要知道一個超級重要的事情:每個人的發展時間不一樣!這個「不一樣」有可能是幾週、幾月,也可能是幾年,雖然有很多說法是幾歲應該要講幾個單字、要會做什麼,但這些發展表都只是參考,實際的時間都是以孩子為準。發展狀況跟孩子天生的個性能力、後天的環境刺激有關,就算在同一個家庭的孩子,發展的時間跟方向也不會是一樣的哦!
教養孩子的兩大前提
想要好好的教育孩子有兩個大前提,第一個是「充裕的時間」,第二個是「始終如一的態度」。不管是教育當下或之後等待孩子進步都需要時間,教育的成果不是一年兩年就能看出來的,這就是為什麼人家說育兒需要耐心;而始終如一的態度也非常重要,如果爸媽帶著不穩定的態度會讓孩子缺乏安全感,因為孩子無法預測爸媽的行為,無法預測即會帶來恐懼,孩子將可能養成不相信任何人的個性,也對自己的人生沒有期待。而且爸媽的行為孩子都看在眼裡,如果爸媽暴怒大喊著:「不准發脾氣!你要控制自己的情緒啊!」則一點說服力都沒有。
如果孩子「語言理解困難」
其實「導正孩子的行為」這件事從孩子0歲就要開始了!嬰兒充滿好奇心,看到東西就想摸、吃進嘴裡,看到高的東西就想爬,但嬰兒完全不懂語言,也聽不懂什麼「沒衛生」、「不可以」,所以這時父母只需要直接介入,拿開東西、將孩子放置到安全的地方讓孩子遠離危險即可,孩子會從父母的反應來學習行為規範。
如果孩子「語言理解無礙,但無法控制情緒行為」
這時孩子大約是學齡前,已經能理解大部分生活用語的意思,但因為理性尚未發展完全,本能的慾望會主導孩子的情緒行為,導致「明明知道不可以還故意去做」的情況發生,其實孩子知道不可以,但就是忍不住心裡的慾望~這時就要給予簡單明確的正向指示,例如:「這個東西要放在桌上」、「在美術館裡要用走的」等,不需要解釋太多,也避免禁止句,除了「說不」會限制孩子發展,也因為這樣說孩子只會知道「不能做什麼」,而不知道「可以做什麼」。
如果孩子「能理解語言且能控制情緒行為」
這時孩子大約已經上小學,語言發展已跟成人沒有太大差異,也具有控制自己的情緒行為的能力,這時再用指導、命令的方式會造成孩子反彈,此時可用引導者的身分與孩子用「商量」的方式,將調整的主導權分給孩子,例如「你覺得這時候怎麼做比較好?媽媽覺得可以......」、「雖然不可以OO,但或許你可以試試......」,同時也激發孩子獨立思考的能力唷!
《為什麼我的孩子會這樣?》
source:pexels
你不孤單!你擔心的、傷心的、焦慮的我們都懂。
快來加入私密社團「媽媽妞真心話」,一個屬於媽媽們的交流小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