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我們而言,「愛孩子」是出於本能,我們不自覺得就想要為他們犧牲奉獻,每天抱抱他、親親他;但不否認,這世界上有許多父母不知道如何愛自己的小孩,甚至暴力相像。今天妞編輯要跟各位介紹的這本書《遍體鱗傷長大的孩子,會自己恢復正常嗎?》,就是要探討孩子如果在小時候受到創傷,會自動癒合,成為健康的大人嗎?
這本書是由醫學博士布魯斯D培理所著,他的專長是兒童心理健康和神經科學,專門研究創傷是如何改變孩子們的大腦,影響往後的人格及身心發展。在書中,培理舉例了多件受到重大傷害的孩子,有的是被性侵、有的是被大人無意識的嚴重忽略。
被嚴重忽略、一個人孤單長大的孩子
蘿拉4歲發育不良,體重不到12公斤、身高也沒有120公分,所有的醫生都認為小蘿拉有厭食症;7歲的彼得有時行為像嬰兒,語言發展遲緩,容易分心與暴怒;利昂17歲,是冷血無情的殺人犯,姦殺了兩名青少女卻不知悔改。他們的症狀都不同,但相同的是他們從嬰兒時期,就長期被大人忽略,他們從沒享受過父母的關愛,也沒有被父母抱在懷裡,與父母互動。
蘿拉的媽媽維吉尼雅因為從小也在寄養家庭不斷輾轉流浪,所以她從沒體會過「母愛」是什麼,也不知道「母愛」會發展出哪些行為,維吉尼雅只知道滿足蘿拉的生理需求,卻不曾擁抱、對視、和蘿拉互動。缺少了哺乳動物成長時都需要的肢體與情感訊號,小蘿拉的身體出現賀爾蒙失調的情況,即使補充大量的養分、熱量,她還是無法正常發育。
7歲的彼得在3歲被領養之前,都待在孤兒院的嬰兒床裡。那裡的環境看似明亮乾淨,但事實上照顧嬰兒的人手卻明顯不足,60個嬰兒只有兩個保姆照顧。保母們忙著換尿布、餵奶,根本沒有時間好好抱著小寶貝、唱歌給他們聽。最後,嬰兒們只能互相取暖,甚至發展出該群體嬰兒才懂得語言。
我們都知道嬰兒不能離開自己的視線,但殺人犯利昂的媽媽卻長期把只有4週大的嬰兒利昂獨自留在家中一整天,自己帶大兒子出去散步。小小的利昂一個人躺在黑漆漆的房間,不管怎麼嚎啕大哭都沒有人來照顧,即使會翻身、會抬頭了也沒有人誇讚,很多時候他聽不到別人說話,也接觸不到新奇的東西。小利昂長期處於孤單、恐懼、不安、飢餓的環境中,雖然偶爾被關愛,但這種不定期的關愛反而讓他慢慢發展出了最糟糕的人格,也學到了一件事:「他沒人可以依靠,他只能靠自己。」所以利昂的成長過程中,他暴怒、冷酷、愛攻擊人、說謊、沒有道德觀,每次被懲罰後他只會變得更憤怒,大人加諸在他身上的標籤也就越負面,如此惡性循環下,加劇了利昂的症狀。
三個孩子雖然都缺乏關愛,但行程的人格卻大不相同。蘿拉和彼得雖然都沒有獲得大人足夠的陪伴與愛撫,但至少生活是有規律的,他們知道什麼時候自己的需求可以被滿足;但彼得的生活是毫無規律的,他偶爾會被下班回家的爸爸關心、擁抱,但大部分爸爸下班時都累得不想理他。 時而被關心、時而被冷漠的生活環境讓利昂的大腦隨時處於警戒中,無法發展出人際接觸與壓力解除的正常連結。更何況,利昂沒有及時接受心理輔導,直到犯下大錯人們才知道問題出在哪裡,但此時的利昂已經不知悔改、無法接受輔導,法官只能判他死刑。
若撇除利昂這種過於極端的例子,蘿拉跟彼得在經過輔導、矯正以後,倒是恢復的不錯。但培理醫師也不是給他們吃了什麼特效藥,或是讓他們上特別的課程,他只是建議照顧者要給他們更多、更多的「愛」還有「溫暖的互動及碰觸」。有很多遭到虐待與忽視的兒童都經過適當的身體刺激、撫摸及擁抱後恢復良好,因為他們從未受過反覆、固定的身體撫摸,而這舉動正是他們發展調節良好、有所回應的反應系統所需要的。
在培理的研究中,人的大腦是由下往上的發展:腦幹(掌管血壓、心跳速率、體溫)>間腦(掌管「警覺」:食慾/飽足、睡眠)>邊緣系統(掌管「情感依附」:性行為、情緒反應、動作調節)>大腦皮質(掌管抽象思考、具體思考、親和力)。如果孩子從小就受到暴力創傷,兒童的大腦從底層(腦幹、間腦)就會發育不全,從最基本的睡眠品質就會受影響,食慾也可能不佳,嚴重影響生理及心理,更別說他們如何健全地與人交往。
雖然我們常說自己很「宅」,不擅長與人互動。但不可否認,任何動物、尤其是人類都是極需「愛」的生物。沒有被愛過,我們可能會像小蘿拉一樣發育不良,根本生存不下去。再加上【嬰兒依附理論】,你還能不多抱抱孩子、多陪他們玩嗎?
上篇:被長期家暴、性侵、目睹兇殺案的孩子,會自己恢復正常嗎?
媽媽苦但媽媽說不出?快來加入私密社團「媽媽妞真心話」
一個屬於媽媽們的交流小天地,讓媽媽們盡情問問題、找答案、分享喜怒哀樂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