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養成記》近期在Disney+上線了,妞編輯認為這是一部比起孩子,更適合父母看的作品,又因主角是生在傳統東方家庭,讓身處台灣的我們能更有共鳴!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青春養成記》中5個親子溝通重點,以及了解這帶給我們什麼啟發。
《青春養成記》教我們的親子溝通重點 1.保留讓孩子自由成長的空間
在電影一開始,主角美玲就提到父母讓孩子們吃飽穿暖,孩子應該要對父母百依百順,有些人會說:「孝順聽起來很好,但要是太超過,你可能會忘了尊重你自己」。美玲自認已經很獨立,但旁人看來,她永遠都在聽媽媽的話,沒有自己的主見。
這是東方社會常見的家庭觀,父母有責任撫養孩子,孩子則需要回報父母的付出,兩者並不是獨立個體,且社會認為子女的所有行為、成就都由父母承擔,進而導致父母藉由控制子女的行為,使孩子成為自己希望的樣子(也就是不讓父母丟臉)。父母該適度讓孩子自由發展,就算最後發現不適合,或是出糗、受傷,這都將成為孩子寶貴經驗,也讓父母更能了解孩子,一昧的想幫孩子鋪路容易錯失許多成長的機會。
美玲的爸爸錦:「重點不是把壞的一面藏起來,而是給它空間,接受它。」
《青春養成記》教我們的親子溝通重點 2.相信孩子做得到
美玲第一次對媽媽李明有所要求,她想去看演唱會,還特別做了報告向父母解釋自己為什麼想去,不料卻被明以「妳不可能控制得了小貓熊(情緒)」的理由而狠狠拒絕,不能有第二句話。
美玲向朋友說:「我這輩子都在扮演好女兒,非常乖,但他們不相信我,那有什麼意義?」這句話的意思其實是父母的任何要求美玲都能辦好,但反過來美玲向父母要求時,父母卻不相信美玲可以做到,這讓孩子產生了「父母只是想控制我,其實他們不相信我」的想法,大家都知道人與人的關係最重要的就是信任,親子也是,當孩子發現你不相信他,孩子會開始學會隱瞞。就算父母真的擔心,則可以思考除了禁止以外更好的做法。
美玲:「我知道我媽只是擔心我,但我覺得她有時候有點太......」
《青春養成記》教我們的親子溝通重點 3.接受自己的不完美
李明會如此擔心、希望美玲走在自己期望的路上,是因為自己的媽媽(美玲的外婆)也是這樣子,外婆常要求李明事事完美,甚至想幫李明選擇配偶。劇中也看見只要事情一不順利,外婆就是先指責李明,這讓李明的壓力很大,長大後已經很久沒跟外婆說話了。
很多人都認為女性天生就會當媽媽,但大家都是第一次當媽媽、爸爸,誰知道怎麼樣才是最好的?若外人總是喜歡下指揮旗,就隨他吧!但是決定權還是在自己身上。當父母不給自己太大的壓力,在教育孩子時才能保持開放的心胸,畢竟孩子才剛到這世界沒有多久,未來的日子也還很長,沒有必要要求事事完美,誰知道今天打翻牛奶盒的孩子三十年後會不會成為大學教授?
李明(對美玲說):「妳想讓每個人滿意,卻對自己太苛刻,如果這是我教妳的,對不起。」
《青春養成記》教我們的親子溝通重點 4.即使不理解也尊重對方
劇中李明不理解美玲為什麼喜歡偶像明星4-Town,一邊嘲笑一邊批評的行爲讓美玲很難過。但在故事的最後,母女已經和解,美玲想以小貓熊耳的造型打扮和朋友出遊,李明覺得不妥而打算制止,但美玲已經可以坦率說出:「我的小貓熊我想自己作主!」李明微笑,接受了。
孩子時常會有些天真的想法,大人聽到時總哈哈大笑或馬上批評,卻不知道這可能成為陰影,讓孩子不願再開口分享任何事。其實溝通時的態度比內容更重要,讓對方感受到自己被尊重,才有可能繼續對話下去,孩子比你想的更會察言觀色,他們能感受到你是不是認真的面對他。
李明(對美玲說):「美美,我知道這讓人不開心,但我會陪你一起渡過。」
《青春養成記》教我們的親子溝通重點 5.愛要說出口
美玲發現自己常被媽媽控制後,開始思考媽媽愛的可能不是真正的自己,而是那個想像中的乖女兒。李明則是認為美玲忘恩負義,不懂媽媽想要保護孩子的心情,覺得美玲離自己越來越遠。李明和美玲都因為惹對方不高興而誤會對方會不愛自己,殊不知母女倆的感情其實非常堅固,只是缺乏溝通。
孩子永遠都會愛著父母,就如同我們會愛著孩子,有人常說行為證明比口說重要,但你不說,沒有人會知道。有些家長習慣用「你好棒」代替「我愛你」,這會讓孩子以為他一定要很棒父母才會愛自己,養成讓他人定義自己的習慣,不懂得自我欣賞。更好的方式是從今天開始,每次和孩子擁抱時都將愛說出口吧!
美玲:「我終於認識我自己了,但我害怕小貓熊會把我從你身邊帶走。」
李明:「我也是。」
sorce:IMDB
你不孤單!你擔心的、傷心的、焦慮的我們都懂。
快來加入私密社團「媽媽妞真心話」,一個屬於媽媽們的交流小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