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聽到玫瑰疹,家有幼兒的父母都會升起一股複雜的情感……怕玫瑰疹發病前的連續高燒,即使就醫,醫生也找不到發燒原因;但又慶幸它是良性病毒,發病後幾乎不會留下後遺症。兒科界明星醫生—阿包醫生在最近也深深感受到玫瑰疹的厲害。
source:《阿包醫生陪你養寶包》@Facebook
阿包醫生6月中的時候,在粉專《阿包醫生陪你養寶包》分享寶貝女兒小喵得玫瑰疹的經驗,以為人父母的身份、及兒科醫生的專業,沙盤推演小喵有哪些可能原因發燒,也難得看見兒科醫生在每次看病時判斷過程有多麽嚴謹:
是否感染Covid-19:周遭家人既無接觸史也沒有症狀
是否感冒、腸胃炎:沒有明顯感冒、腹瀉的症狀
是否感染腸病毒或泡疹病毒:腸病毒可以先排除,因為最近沒有在流行,而且大家都停課;至於泡疹病毒,小喵的嘴裡也無破洞及牙齦無出血腫脹
是否為尿道感染:尿量也正常、無奇怪異味,也沒有分泌物
是否為川崎氏症:雖然也會高燒多天,但小喵的雙眼眼白無充血、草莓舌,嘴唇也沒有乾裂
玫瑰疹:有可能!剛好是好發的年齡階段(1歲),目前只有發燒的症狀。但總要燒個三、四天才會退燒,接著才會出疹子...
source:《阿包醫生陪你養寶包》@Facebook
以此類推,阿包醫生冷靜的評估小喵的身體狀況,逐一排除發燒原因:新冠狀病毒、感冒、腸病毒、泡疹、尿道感染、川崎氏症,甚至是癌症也都考慮進去。但綜合觀察下來,阿包醫生認為小喵最有可能是玫瑰疹,但也因為所有不舒服的表徵只有發燒,因此也只能再多觀察幾天才能知道。但幸好最好是玫瑰疹沒錯,雖然阿包醫生放心了不少,但也因為發病的不舒服,讓小喵這幾天都好黏人~真是甜蜜的負擔啊!
阿包醫生的推理過程,妞編輯真的深感佩服,而且也覺得相當清楚明瞭。身為父母的我們如果看到小孩連續高燒,也可以稍微觀察小孩這些外表特徵,判斷需不需要立即送醫。
source:Hipo Tseng/邱月光
何謂玫瑰疹?
玫瑰疹,其實是常存在人體、空氣中的第六型與第七型皰疹病毒,常會透過呼吸、口沫感染(大人親吻、外出接觸空氣、托嬰中心)。在嬰兒6個月以前,身體還帶有母親抗體時,比較不容易發病,但6個月後母親抗體逐漸消失,如果小孩的免疫系統還沒起來,就有可能會得玫瑰疹。根據馬偕醫院的小兒感染科醫生張龍表示:「有95%的嬰幼兒在2歲以前都會得到玫瑰疹。有的沒有病徵,有的則是發燒數日,症狀輕重全看寶寶體質。」
玫瑰疹症狀
玫瑰疹症狀最明顯的就是反覆發高燒39~40度,而且至少會燒3~5天。多數寶寶即使是發燒,但活動力、食慾還是很好。但有些寶寶可能會因為發燒而不舒服,食慾不振、活動力降低,或是些微腹瀉的情形。
高燒過後,粉紅色的小疹子就會密密麻麻的出現,遍佈全身、臉。這些疹子不會癢、也不會痛,發完後大約2、3天就會漸漸變淡、消失。而且幾乎不會有後遺症。
玫瑰疹護理方式
玫瑰疹雖然並不會給小孩帶來太多痛苦。但因為反覆發高燒的關係,大人還是要多讓小孩補充水分,盡量多泡溫水澡降低體溫;皮膚護理則是穿棉質吸汗、透氣的衣服,洗完澡後擦乳液保濕即可。
source:Viola Lin
疫情期間小孩發燒怎麼辦?
玫瑰疹不致命、小孩也不會不舒服,但看到小孩發燒到40度就還是好緊張啊!尤其是看了醫生醫生跟你說:「看不出是什麼疾病,回家多觀察」後更是感到煎熬。但其實遇到小兒發燒最重要的就是觀察並盡量使用物理降溫,阿包醫生也針對疫情期間,跟父母介紹小孩若有發燒(耳溫、肛溫達到38度就算是發燒)的處理方式:
1.觀察孩子精神狀況,例如活動力、食慾、睡眠等
2.定時記錄體溫
3.當孩子發熱時記得減少衣物被蓋;發冷時再給予衣物保暖
4.開始流汗時替換乾淨衣物與散熱
5.多給予水分與好入口的營養料理
6.保持室內通風
7.多休息
更提醒大家,如果有以下發燒症狀,就要立即就醫:
1.0~3個月的寶寶發燒應立即送醫(施打疫苗的發燒反應不在此限)
2.發燒持續3天以上,並且精神、食慾、睡眠狀況都不佳
3.發燒期間失去意識、四肢抽搐、眼神上吊甚至癲癇等
4.有COVID-19接觸史
哎~疫情期間,大人小孩生病都好麻煩啊!尤其是小孩若是得玫瑰疹,連續高燒更是讓人焦急。希望大家都能好好照顧自己,不要生病、盡量減少去醫院的機率囉~若是想了解更多小兒疾病的護理知識,阿包醫生也有開線上課程囉~
Source: 《阿包醫生陪你養寶包》@Facebook
你不孤單!你擔心的、傷心的、焦慮的我們都懂。
快來加入私密社團「媽媽妞真心話」,一個屬於媽媽們的交流小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