瑪格麗特‧封丹(MARGARET FOUNTAINE)
一八六二年—一九四○年
在一九七八年,一小群人聚在(英格蘭的)諾里奇(Norwich)的城堡博物館(Castle Museum)檔案庫裡,慎重的打開了一個自從一九四○年之後就一直塵封的舊櫃子。裡面是每天不間斷的寫了六十年的十二大冊日記,還有一個桃花心木的箱子,放了大約兩萬兩千件蝴蝶標本。日記裡所紀錄的,是旅行家兼鱗翅類昆蟲學家瑪格麗特.封丹那處處給人驚奇的冒險,封丹的終生不曾停歇的一直在追尋蝴蝶、和看起來充滿野性的族群。
封丹在二十九歲時離開英格蘭,她的離開並沒有什麼清楚的動機,只是要修復她受創的心靈。她的一位富有而慷慨的父執輩讓她可以在經濟上過著無虞的生活,而她則打算把錢用在到世界各地旅遊。她在瑞士發現了自己對於採集蝴蝶標本的喜愛,也是從那時候開始,她開始真正踏上了勇敢的蝴蝶搜集者之路。
©The Trustees of the Natural History Museum
對於旅行和冒險的強烈憧憬驅使著封丹,讓她展開了流浪,先是穿越了歐洲,接著又前往北非等地。很快的,她就探索了每一洲中最荒涼、最遙遠的地區,通常都只帶著一位嚮導或是翻譯隨行。她認為沒有什麼目的地會是太艱苦或是危險、無法到達的。封丹在任何一方面都不會墨守陳規,連她採集蝴蝶的裝備都是她自己的一套:一件男性的棉質格子襯衫;一件棉質的裙子(上面刻意縫了很多口袋);棉質的手套(但是食指和大姆指的頂端裁掉);一頂軟木製的遮陽帽,還有一個指南針,用一條很重的黑色鏈子繞在她的脖子上。雖然她從來沒有接受過博物學家的正式訓練,但是她會投稿到《昆蟲學家》(Entomologist),詳細的說明她在小亞細亞(Asia Minor)(譯者註:亞洲西南部的一個半島,位於黑海和地中海之間,現在全境屬於土耳其的控制之下,也是構成土耳其大部分領土的疆域)、阿爾及利亞(Algeria)、哥斯大黎加(Costa Rica)、菲律賓和希臘的研究。
除了日記本、寫生簿和捕蝶網之外,封丹也會隨身帶著一瓶白蘭地—每當旅程變得很辛苦時,白蘭地可以幫助她安定神經。她是一位大無畏、而且充滿熱情的旅行者:當火車看似要出軌時,她可以敏捷的跳下車、穿著網球鞋穿越冰河,她還有幾次幾乎死於瘧疾;不管是碰到地震、熱帶風暴、或是獅子和毒蛇,她都可以處變不驚。她甚至曾經與惡名昭彰的盜賊雅克.貝拉科西亞(Jacques Bellacoscia)共飲—在他位於科西嘉島(Corsican)山坡上的藏身處—這是她最得意的事情之一。她在事後寫到:「一位純潔而高尚的女性會得到直接而特別的保護,那層保護不是男性之力可以突破的。」
©The Trustees of the Natural History Museum
封丹高挑而有魅力,但是卻缺乏自信,她一生中的戀情都帶有一點悲劇性,直到她終於遇到哈利勒.涅米(Khalil Neimy)—涅米是一位已婚(這件事她也是後來才知道的)的敘利亞人,他們一直在一起相伴了幾乎三十年:涅米可以說是她的靈魂伴侶。她和涅米一起完成了世界上最值得誇耀的蝴蝶收藏之一。
涅米死後,封丹還是繼續她的旅行,用工作來撫慰她的悲傷。如果是為了要替她的收藏品添加一個罕見的品種,即使是在七十幾歲的時候,她還是可以若無其事的一天行進六十五公里(四十英里)。但是,她這麼耗費體力的旅程最後還是付出了代價。她於七十八歲之齡死在千里達的一條塵土漫天的路上,而當她死時,手裡還緊緊的握著她的捕蝶網。
本文摘自《探險家們的寫生簿》
全彩精裝,27.8 x 20.3cm大型開本,收錄超過300張珍貴彩圖,完整珍藏70位探險家生平及手繪紀錄
「這本書一再的提醒我,筆墨的力量無遠弗屆。」
──《故道:以足為度的旅行》作者羅伯特.麥克法倫專文作序
「本書收錄的每一個人物都曾經在各自的生命舞台上冒過險;他們都選擇向常規挑戰,敢於踏上一場艱難的旅程,放棄家鄉的舒適,展開探險。打開他們的筆記本,我們就能夠與他們一起踏上意義非凡的歷史之旅。聽聽這些筆記本所傳達的智慧,你真正需要的,就只是做好準備、找到幾個好夥伴,以及一定要備有一枝好筆。然後就出發吧,迷路了也無所謂。說不定你會因此找到正在追尋的東西。」
在我們身處的這個時代,透過無遠弗屆的網路通訊科技以及無比便捷的交通,世界上似乎已經沒有我們無法到達的地方,我們卻也因此失去了許多前往未知之地、感受探險浪漫的可能性。但透過《探險家們的寫生簿》這本書,現代的我們有了機會回到過去,透過十六世紀至今七十位最重要探險家的珍貴手稿及生平記事,體驗探險家們當時的冒險心境及所見所聞,感受唯有親身歷險才能體會到的浪漫。
早在航海時代,人們便已經著手起身走向未知的疆土,從高山峻嶺、叢林沼澤至冰天雪地,從西半球到東半球,更讓人類的知識經驗拓展出新的境地。探險家沒有現代科技,他們有的僅是簡陋的器材、熱忱的心,以及一本隨身手札。寫日誌,是每天就寢前的神聖儀式;畫下所見所聞,是對於陌生異地的一種致意,即使不幸客死異鄉,筆下的文字圖畫也讓更多的人理解某處的風光、某地的豐富物種。他們在異地的心思,也在日誌中展露無遺,我們可以從中看見了探險家的孤獨、執著、熱情、嚮往與遺憾。
除了七十位探險家的手札、日誌、繪畫外,書中也收錄了五篇當代寫作者撰寫的專文,作者分別是極地生態學者大衛.安利、第四位登上月球的美國傳奇太空飛行員艾倫.賓、哥倫比亞大學人類學教授韋德.戴維斯(《生命的尋路人》作者)、以荒野水彩作品著名的英國藝術家托尼.福斯特,以及著名植物學家吉利恩.普朗斯爵士。此外劍橋文學院士,也是英國史上最年輕的布克獎評委會主席《故道:以足為度的旅行》作者羅伯特.麥克法倫,也為此書撰寫了序文。
不論你是對探險旅程、驚異之地的探險過程有所好奇,或者想一探這些傳奇探險家的人生故事,這本書將帶你打開這些冒險家們的筆記本,穿越時空,踏上一趟意義非凡的探險之旅。
▍國外各界好評 ▍
「充滿魔力。」──《衛報》(Guardian)年度十大旅行類好書
「令人驚豔。」──《旁觀者》(The Spectator)年度選書
「想像你從探險家詹姆士.庫克的身後偷偷看他繪製太平洋的地圖,或是梅里韋瑟.路易斯及威廉.克拉克草繪美國的疆土……這樣的激動充滿在每個書頁間。」──《每日電訊報》(Daily Telegraph)專欄作者Michael Kerr年度選書
「非常美……這是本相當別緻的書,帶你一窺究竟偉大漫遊者的手帳紀錄。」──《漫遊癖雜誌》(Wanderlust)年度選書
「書中的蒐藏令人眼睛為之一亮。」──《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旅行類編輯Tom Robbins年度選書
「這本書開啟了無數個神奇的冒險。」──《大自然雜誌》(The Great Outdoors)
出版:臉譜
作者:休.路易斯-瓊斯(Huw Lewis-Jones)/卡麗.赫爾伯特(Kari Herbe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