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爸媽總是特別擔心孩子語言發展不佳,2歲開始就安排做語言治療,當然我們都知道親子共讀的重要性,但平常根本沒有那麼多時間去挑書買書,也不太知道怎麼跟孩子說故事,大人覺得無聊孩子也就沒什麼興趣,但你知道嗎?除了共讀,其實隨口聊天就能促進孩子的語言發展哦!
3歲前聽到的「字彙量」是重要關鍵
大部分人都認為階級複製的現象是存在的,父母是什麼樣子孩子就差不多是什麼樣子,但在《父母的語言》書中提到孩子在3歲前聽到的字彙量、語句素質才是影響往後的語言能力、智商、學習能力等的重要關鍵,只不過在研究中發現高社經地位家庭的孩子在3歲之前聽到的字彙量是4500萬字,而社會福利家庭的孩子聽到的字彙量是1300萬字,足足少了3000多萬字,也就造成了後來的差異。
也就是說不論出身在什麼樣的家庭,早期接觸大量親子對話的孩子的語言能力更強,大腦發展也更好,但當然不是一直說話就會有效,不可以、不行、不要等禁止句或吃一口飯、鞋子脫掉等命令句反而會限制孩子的大腦發展,或是沒有把話題延伸、一問一答的考試般的對話也是無效的,那到底該怎麼做呢?
聊天把握3T原則,讓孩子自動開口說話
3T原則也就是共情關注(Tune In)、多說一點(Talk More)、輪流說話(Take Turns),研究證實可以提升孩子的語言發展,且對孩子往後的潛能實現有很大的幫助,通常當作親子共讀時的小技巧,但平常聊天也可以使用,而且非常容易~
共情關注:觀察孩子對什麼有興趣,往那裡去說。例如散步時發現孩子看著路邊的狗、讀繪本時發現孩子很在意主角的紅色圍巾,我們就可以停下原本的對話,往孩子更有興趣的那邊去展開話題,如果孩子馬上就切換關注別的目標,我們也可以跟著切換,以孩子的關注為主,即使只有聊一下下也沒關係!
多說一點:為孩子關注的點加上敘事、幫助孩子延伸他們的話語。例如孩子注意狗,我們就說「那隻黃色的狗趴著」、「那隻狗有四隻腿」,若孩子可以自己說出「小狗」,我們就幫他延伸成「黃色的小狗」、「小狗趴在地上」,用實況轉播的方式跟孩子說話,注意不要使用太多抽象的詞彙,例如代名詞(牠趴著)。
輪流說話:共情關注和多說一點其實就是為了讓孩子願意說出口和我們對話,談論孩子有興趣的事情、由大人開啟話題,接著就能引導孩子開口,但注意不要使用「什麼」,例如這是什麼顏色?這類問句只是讓孩子提取記憶回答,無助於話題延續也沒辦法引導孩子動腦,反而「為什麼」、「怎麼會」這樣開放性問題讓孩子可以自行思考,即便答案是錯的也沒關係!
即使懶得共讀,只要爸媽們從0歲開始多和孩子說話,增加孩子的詞彙量(重複的詞也可以),再使用3T原則讓孩子願意開口,就不用擔心孩子的語言發展落後!更有趣的是,我們希望孩子培養哪個領域的能力,就可以帶孩子到那個環境中,或是孩子注意它時(不強迫關注唷)用3T原則和孩子聊天,就有助於孩子未來的學習唷!例如數學,我們只要在聊天中增加數學概念:吃點心時和孩子一起點數餅乾數量、玩球時和孩子選一顆大的球跟一顆小的球......這些都能在無形之中提升孩子的數學概念,往後學習相關知識時孩子能更容易上手!
《父母的語言:3000萬字,給孩子更優質的學習型大腦》
sorce:unsplash
你不孤單!你擔心的、傷心的、焦慮的我們都懂。
快來加入私密社團「媽媽妞真心話」,一個屬於媽媽們的交流小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