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向、害羞不是壞事,但如果遇到人多的場合,可能許多家長就會頭痛了……孩子不打招呼、沒辦法在大家面前說話、難以融入新環境……。這時候大家最常見的說法就是替孩子解釋:「不好意思,他有點害羞!」但有教養專家卻認為:「別為孩子貼『害羞』的標籤。」當孩子一被貼上害羞的標籤,以後遇到任何他所抗拒的社交活動,他可能就會直接放棄、告訴自己「因為我害羞所以我做不到」。
source:Pexels
因此對大人而言,首先要改正的觀念就是:害羞、內向沒有不好,只是個人特質呈現的一種方式,他的害羞可能只是因為比較謹慎、或是跟其他人比較出來的結果。如果他真的沒辦法好好的跟別人打招呼,那身為家長的我們就輕飄飄轉移大家注意力、提起另一個話題就好,不用替他說話、也不用哄他講話;更不要把他突然丟進一個高壓的環境:讓大家的注意力放在他身上、逼他跟不熟的人打招呼。
source:Pexels
除了尊重孩子的意願,我們也可以在多個地方協助他們因為內向而帶來的煩惱:
1.給孩子肯定
雖然不像外向的人那麼容易受到大家歡迎,但也不代表他就該躲在角落。他一樣有許多值得被肯定的優點:不讓人操心、是個很好的傾聽者,或是他很擅長樂器、運動……等等。讓他不會因為沒人注意、沒人稱讚就失去信心。
2.不過度保護
如果他因為太害羞導致生活中遇到一些困難時,大人還是得忍耐、不過度保護,讓他自己判斷要改變哪些部分才能更好的融入新環境、或是解決生活上的問題。只有發自內心的改變,問題才有機會被解決。
3.跟孩子分享自己放鬆的小技巧
大人經過多年的社會歷練,可能自己也有一套放鬆的小技巧。除了讓小孩知道「害羞、緊張」不可恥、多給他們同理心以外,更重要的是把自己的獨門小技巧傳授給他們。例如手上拿著水杯、戴上眼鏡、深呼吸……之類的。
4.觀察孩子害羞的表現是否有原因
有的孩子行為看似害羞,其實是一種消極的抗議,例如他根本不想參加家族聚會、不想參加演講比賽;或是他想藉由害羞的行為,吸引大家注意力,讓大家哄他講話、安撫他;甚至是他剛好心情不好、累了,不想講話而已。
source:Pexels
5.大人以身作則
在希望小孩有外向特質的同時,大人也可以以身作則,成為孩子良好的模仿目標:多跟鄰居打招呼、不畏懼在大庭廣眾發言、表達想法。
6.慢慢拓展小孩的生活圈
內向、害羞的小孩通常對外界刺激比較敏感,因此大人可以默默地幫忙拓展生活圈,擴展舒適圈,讓他更好的適應環境。一開始可以先讓他多在家裡練習發表意見、再來慢慢多介紹幾個也是個性溫柔、友善的孩子當朋友。
7.鼓勵小孩的進步
如果你的孩子有一點點進步:終於主動跟鄰居打招呼、主動交朋友,家長請不要吝嗇給予稱讚跟鼓勵喔!
source:Pexels
妞編輯還是想強調:害羞、內向不是缺點,但確實有可能會為生活帶來一點不便。我們想改變的不是孩子的個性,而是希望孩子能不受性格拘束,能坦然地表達自己的想要的東西,不要因為個性限制住自己的腳步。
Source:跟阿德勒學正向教養,today's Parents,understood.org
你不孤單!你擔心的、傷心的、焦慮的我們都懂。
快來加入私密社團「媽媽妞真心話」,一個屬於媽媽們的交流小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