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人對街友、遊民避之唯恐不及,更遑論深入體會與了解他們的生活。不過,沒看見的不代表不存在,《搶救失業大作戰》帶我們走進一間巴黎女性庇護所,實地經歷這嚴肅卻較不受重視的社會問題。
瑪諾經營,主要由奧黛莉負責各項事宜的一間巴黎女性日間庇護所,由於社工們無微不至的照顧,使得不少街友都不想重返職場,過正常的生活。不過,也因為這樣,重返社會率過低,導致庇護所即將於三個月後關閉,有關當局表示「永遠開放的二星級庇護所,勝過關閉的五星級庇護所。」既然她們庇護所重返社會率過低,將會無法繼續獲得補助,自己也無法再繼續經營下去。心疼之餘,社工們開始無所不用其極,不管是「給魚」還是「教怎麼釣魚」,總之,只要能讓遊民們恢復自信並找到工作,她們就成功了。
-- -- --以下有劇透,防雷線在此!-- -- --
美國作家拉斐.巴特拉正好有一本同名的理財書籍《搶救失業大作戰──我們如何擺脫失業、負債與貧窮》,主要分析金融海嘯之後,美國國內如何快速消除貧困、債務與失業問題,並討論重振經濟的可能方法。探討如此真實的社會問題,想必是非常嚴肅的,沒想到《搶救失業大作戰》竟然是一部喜劇。利用詼諧幽默的口吻,拉近觀眾與平常沒有機會接觸的街友們之間的距離,理解他們的想法,而社工們某些天馬行空的想法與做法也會讓觀眾捧腹大笑。
一般人要重獲自信都有難度,何況是被社會閃躲與遺棄的遊民們,他們有些或是更生人,有些遭逢巨變,理由千奇百怪、五花八門,重點是,他們都因著某個原因最後來到了街上。社工們一開始在設法幫助她們時,有時用錯了方法,只以自己覺得有幫助的方式去運作,街友們有些不領情,有些則是無法適應。舉例來說,一位由於丈夫家暴而正當防衛過當殺了丈夫的更生人,在監獄裡學到很多維修的技術,庇護所內不論是摩托車或洗衣機,交給她,往往都能起死回生,但每每應徵工作時,總因她的「坦承」與「樂於分享自己的殺人故事」而被拒於門外。但透過在庇護所內開設工作坊,一方面其他遊民也能習得這項技能,一方面也讓她當起老師教導他人,讓她理解自己的技術並非「只是在監獄學的」。甚至,看到社工們為了快速增強信心,而演出「戲中戲」,也讓人為她們的用心良苦感到欽佩。
更特別的是,電影當中許多角色都是由過去曾為街友者飾演,除了故事多取材自他們個人之外,各種動作與舉止也更加真實。電影開拍前,特別舉辦海選大會,瀏覽過150位遊民後,選出的戲中角色各個年齡層、各種種族都有,無家的原因也各不相同,角色特色與區別也不會讓觀眾在眾多角色中迷失或混淆。不但請來最「專業」的街友演員,導演自己也在一年內走訪巴黎大大小小的庇護所,以求更了解第一線的真實環境。片中特別強調即將關閉的是「日間」庇護所,也就是說,遊民們並不能留宿在此,但片中的社工們不捨街友們舟車勞頓,好心收留她們,但同時也得面對犯法的風險。同樣的,另外也有夜間庇護所,真實披露巴黎街友的處境與生活。
既然除了兩位專業演員之外,其餘參與演出者等於是演出過去某段時間的自己,電影的真實度自然更高。《搶救失業大作戰》半紀錄片的質感,真實捕捉了遊民們面對各種狀況時可能有的反應與應變。最吸引人、最有魅力之處莫過於庇護所被意外得知違法收留過夜後,街友們面臨另外安置的命運時,每一位提著行李走出庇護所時,臉上的神情,流露的眼神,都是最有自信的。同樣的,拍完兩個月的電影後,這些最「真實」的演員們,也獲得這些以不同眼光看待自己的自信,並且走出不同以往的人生。電影最後也放上當初她們試鏡時的畫面,極為可愛,一看就知道真誠流露,這也是整部電影最能說服觀眾之處,也希望透過這部電影的問世,讓大眾正視這明明就在周遭,卻經常被忽視的議題。
圖片來源:IMDb
■作者Viola,《Screen Scream影迷尖叫屋》管理者,喜歡看電影,熱愛吸取電影資訊,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影痴。平常秉持專業,理性介紹電影的Viola只要碰上喜歡的男女演員,就會無法自拔的從影痴變花痴。
■《Screen Scream影迷尖叫屋》:部落格、FB粉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