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只是個計程車司機》改編自韓國真實的政治運動事件,1980年全斗煥政變後掌握大權,再次熄滅韓國民主的火苗,光州人民起而抗之,卻遭受到血腥鎮壓。湯瑪斯柯瑞奇曼飾演的德國記者彼得從東京趕到首爾,由國民影帝宋康昊飾演的計程車搭載到被封鎖的光州,冒險取得第一手、真實的新聞畫面,揭開獨裁政權的殘暴面目。
若要將德國記者的實際見聞拍成電影,那劇情必定會難懂嚴肅。於是電影《我只是個計程車司機》聰明的地方就在於對於金四福資訊無所依據的狀態下,寫下了金萬燮這個幾乎和一般民眾相像的小人物角色。
這樣的角色是自外於對於政治歷史知識甚至是民主素養的認知的,接近於一張客觀的白紙。金萬燮的視角,只不過就是一個身而為人的基本良心。當他看到實力懸殊、不符合比例原則,已經不是威嚇震懾的維安作為,甚至可能是基於仇恨而成就出國家機器身份的攻擊行為,但到這些,只要是人,心理正常者,都會對受害人民心生同情無法接受。
金萬燮在電影中的抉擇或許經過掙扎,但一點都不會難以理解。就如同對於太陽花學運,我能理解有人將其視之為政治運動動員事件,但對於323佔領行政院事件警方的清場作為(攻擊頭部等),從人類文明的觀點,我絕對會認為是國家機器的暴力。
就算用小人物為觀點,《我只是個計程車司機》的文本還是脫離不了嚴肅,但韓國電影工業幾十年來練功有成,對於商業元素的掌控能力真的一點懸念也沒有。除了刻意讓宋康昊飾演的計程司機與湯瑪斯柯瑞奇曼飾演的記者從雞同鴨講,但跨越語言的互相認同理解,柳海真飾演的光州當地司機、柳俊烈飾演的抗爭大學生也發揮了甘草角色的「笑果」!
最後眾多計程車司機護航阻擋特務追逐金萬燮與德國記者,畫面精彩,熱血也灑狗血,是完全符合戲劇高潮所需的煽情鋪陳橋段。雖然,除了有個檢查站班長刻意放行外(他有分辨出司機沒有全羅南道口音,可能暗示他是出身於全羅南道的人,為了自己人而默許首爾司機把資料帶出光州是很合情合理的)的橋段個人很愛以外,其他商業元素安排(要角色們同心齊力有同心齊力、要飛車追撞有飛車追撞、金萬燮有兒子但改成女兒...)對我來說實在太多。但不得不說,要是沒有這些,要觀眾喜歡這樣嚴肅議題電影,真的太難了!
source: 車庫娛樂提供
【關於雀雀】
雀雀,影評人。曾任台北電影節媒體評審、金馬影展亞洲觀察團、痞客邦金點賞十大最佳娛樂部落客。 在雀雀看電影部落格對電影說三道四,亦在雀雀看電影粉絲專頁上分享電影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