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眾慢慢認知憂鬱或其他情緒障礙疾病的本質時,是不是先多聽多看,不要多說呢?今天妞編輯就跟大家分享一些憂鬱症的迷思,以及常常會聽見的問題~
憂鬱真的是一種病!
source: resplashed
即使這個標語出現在SNS上再多次,請大家烙印在心裡,也不一定就能改善社會對患者的觀感。標語要成為實際的理解,才有作用!
source: resplashed
「腿斷掉的人不能走路,也許可以手術治療,但需要復健,並借助輔具,而且他很難像從未受過傷一樣奔跑了。」如果你覺得這段話合理,那麼是不是可以用類似的角度理解:「嚴重精神疾患的患者,他們可能也已經產生在情緒上不可回復的創傷,很難再像健康的人一樣輕鬆歡笑,或是擺脫過去的一些負面陰霾,可以做得到,但一樣需要時間復健,需要輔具,需要其他人給予空間。」
source: resplashed
不是因為我們走路不太費力,所以疾患人士也應該一樣。同理,不是因為我們可以因為很多事開心,所以精神障礙者也應該一樣。這是一種理解,而非一種歧視。當強硬地認為,大家都應該做得到的時候,往往才是一種無形的歧視。
不是因為一直難過在意才會得憂鬱症的!
憂鬱症的發作固然有其原因,但並不一定是單一事件引起,並且在極度悲傷的觸發下,依然有一些人能夠全身而退,但有些人則會因此陷入疾病中。
source: visualhunt
就像是有的人吃花生會過敏,全身發炎、發癢,但也有人不會。難道我們會因此怪罪花生,或是過敏患者嗎?之所以強調憂鬱症為疾病,就是因為希望更多人能夠了解它的起源、本質以及治療方針。就像是一開始大家對天花、瘧疾、愛滋病等疾病,沒有正確的認識,或是不知道來龍去脈的話,就無法分出誰需要幫助,無從預防和治療,更不用提對症下藥。
講話不小心的話會不會害憂鬱症患者想不開啊?
source: visualhunt
因為憂鬱是個不定時炸彈,連患者自己都不知道什麼時候會爆發,當然也讓周圍的人們感到害怕。如果給了錯誤的資訊、過多批評、負面的話語會不會導致不好的結果?
每個人都會因為不好的話語而難過,憂鬱症患者會,一般人也會。對於自己真的會非常在意的事情或是論點,不要加過多情緒,好好地做溝通,不要往他人痛處硬踩,這是對所有人都通用的準則,當然對於情緒低落的患者也適用。
source: visualhunt
也許大家會以為,罹患憂鬱症的人很容易因為一點小事就要死不活,但其實憂鬱常常都是自己與自己的長期抗戰。他們的痛苦與不堪來自內心更深層的地方,更多時候你的話只是不小心掠過他的傷疤。
source: visualhunt
大家對於生活的態度不同,對於情緒的忍受度也不相同,理解、尊重就是最好的人際溝通練習!我們既不希望大家看見自己最黑暗的樣子,但卻渴望能夠在低潮的時候有人陪伴。假使這樣的心情,大家都能想像的話,對於受憂鬱折磨的那些靈魂,也能夠更自然而然地去關心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