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三月份,是女兒Schuyler 滿一歲,哇!滿一歲真的滿值得慶祝的。孩子成長的第一年,真的不容易,沒有人可以準確的教妳怎麼做新手媽媽,但每一位新手媽媽在孩子出生之後,馬上面臨到的就是角色轉換的練習,在「自我實現」、「家庭」、「工作」之間,試圖找到一個自己可以接受的方式。
source: Pixbay
在這個過程當中,我學習了很多、調適了很多。整體而言,我很滿意自己是一個「開心」而且「享受當下」的媽媽,過程當中我也慢慢梳理出來,也許是因為我在角色轉換這件事情找到自己的平衡點,因此讓其他生活中的項目也順利了。
那麼有什麼方法可以把「自我實現」調整到稍微舒適的狀態?下面六個方法,不妨來試試。
1.做家庭的CEO,把工作的思維放入育兒生活
source: Pixbay
迎接一個新生命的到來,父母除了要兼顧原有的生活、工作,同時也得開始習慣新生兒的作息,進而思考如何給予寶寶所需要的照護。每一位當過媽媽、或者正在當新手媽媽的人可能都對於寶寶作息「三小時一循環」非常有感覺,有時候還會互相會心一笑。這個會心一笑背後可說是淚水交織,當中的辛苦、還有完全三百六十度大轉彎的作息改變,真的只有當過媽媽的人才會懂。
生活在美國的我們和多數移民家庭一樣,並沒有太多後援,我們也曾經想過邀請爸爸媽媽輪流來美國度假、協助我們育兒,不過想了想還是將這個念頭打住了。他們何嘗沒有自己的理想、事業、甚至是生活圈?因此,我們決定自己在美國建立合適的育兒方式。
原先確實有很多的不安,但是每走一步卻更加踏實。我們發現,把工作的心態與方法用來規劃育兒,讓我們變得輕鬆。這裡說的工作,絕對不是把育兒當作工作,而是用工作的思維來規劃。
當工作中遇到難以兩全其美的狀態,或者在工作中發現問題時,我們最重要的是安排與利用手上的現有資源。育兒也是一樣,我們除了是爸媽,更是生活、家庭的CEO,用管理者的思維來做規劃,可以更有效率一些。妥善檢視身邊所擁有的資源,若是沒有資源,那何不創造一個資源?
2. 重新審視錢和投資的概念,投資自己的「自我實現」
擁有孩子的時候,生活中所有的東西都幾乎是雙倍的開銷,但其實我想聊的並不是實體的金錢,而是投資自己的「自我實現」。
source: Pixbay
還記得女兒剛出生的時候,我們也經歷過不安、害怕、慌張。有一段時間,我和先生為了安排孩子的照顧者非常的苦惱。什麼方法都在我們腦海中跑過一輪,我曾經絕望的想:「天哪,該不會我要辭職照顧小孩吧!」絕對不是說照顧小孩不好,而是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個性。我也深知,假如要我做這個決定,我不會快樂。
其實假設我辭職照顧小孩,我們確實可以省下一筆可觀的褓姆費用,因為保姆在美國是一個非常專業的工作,每一個月折合台幣大概是12萬元左右(美國每個地區有所不同,但是以我們的所在區域、還有對保姆資格的要求,大概就是這個價格)。如果不是雙薪家庭,這筆費用真的很可觀,而且如果以現有的金錢付出來看的話,很多人會覺得:「如果保母費用這麼貴,又幾乎佔了2/3我個人的薪水,那何不自己帶孩子?」
很顯然的,這並不是我們的決定。因為假如付出這筆褓姆費用,可以讓我繼續實現我喜歡做的事情、繼續延續我對美國市場、職場的熟悉程度、還有最重要的我對自我實現的想像,那這筆錢,其實非常划算。
3.設定短期的目標,以「完整」自己長期的目標
source: Pixbay
育兒生活真的很容易讓人感覺到疲乏,而漸漸失去熱情,但是如果試著把長期的目標拆解成短期目標,則可以讓自己更容易度過一段一段的小成就。
設立短期目標的目的,是為了幫助自己優先安排順序並完成現階段重要的事情,而心裡面那個更需要長時間去實現的目標,也已經同時被安排進去一小段、一小段的目標。時常我們感到沒有辦法完成自我實現,無非是心裡想要達到的目標被眼前的生活瑣碎所埋沒了。那麼,當心裡面有一把目標的尺,就不會感到迷失,也不會對於自己在現階段不能實現某項目標而感到不滿。
階段性的小成就達成後也別忘了給自己一個鼓勵,慶祝過後,就這些小成就進行反思,以幫助下一個階段更好。
4. 聽自己內心聲音,走自己覺得不委屈的路
source: Pixbay
我們很容易感到委屈,當妳認為現實生活中的妳必須做到一件事,而這件事卻跟妳的內在驅動不同時,這個委屈的聲音就出來了。生孩子、學習當媽媽,一定是一個人生很重要的決定,也同時帶來了非常大的變化,可能是因為社會對母職的想像、或者是母親對孩子的愛,不知不覺,我們很容易「輸出」(「付出」)過多,而忘了得到回饋、或者是傾聽自我的重要。
「做會讓自己快樂的決定」一直是我的堅持,倒不是因為當了媽媽才有這個堅持,而是當了媽媽之後,更發現讓自己快樂的重要。每個人的快樂來源不同,喜歡工作就盡情享受在公司的上班時光,不需要為了別的媽媽請了育嬰假在家帶孩子就心裡感覺有罪惡感;喜歡自己的獨到的育兒教養方式,那就找到自己能夠和家人妥善溝通的方法,不需要因為長輩的三言兩語而感到愧疚或為難。
5. 放棄追求「完美」,不完美也有另類的美
不知道你是不是一個有完美主義的媽媽或者爸爸?我自己覺得在親職裡頭有兩種完美,一種是對自己要求的完美、一種是對他人(包含孩子、爸爸)要求的完美。
source: Pixbay
#我們先來聊聊對孩子、對爸爸的完美想像:
當爸媽的挑戰來自於學習如何給予與理解,而這兩件式的前提是需要我們先了解嬰幼兒發展的里程,進而設定實際的期待。
我在孫明儀所寫的《愛上當爸媽這件事》也讀到「設定對寶寶合理的期待的重要性」。這不只是學習接納「不完美」,而是與寶寶擁有正向教養的關係,比如說:寶寶在5~8個月大時會有重複抓取的動作,因此父母把玩具撿回去給寶寶時,他又會把玩具放掉,讓你必須再揀一次,這並不是他頑皮、不聽話,而是他在發展一項技能。這個技能稱「次級循環反應」,在這個階段,寶寶會以自己新獲得的動作技能,不斷為自己創造有趣的情感經驗。在心理上,他正在經驗「我可以創造」以及「我覺得有趣」結合在一起的體驗,這是很有啟蒙性的體驗。
另外,對爸爸這個角色的認知,還真的是一個複雜的情緒。媽媽對爸爸的期待,就像對孩子期待一樣。成為「爸爸」也是需要學習的,沒有一個男人天生就知道什麼是爸爸、怎麼當一個好爸爸,在多數的時候,爸爸並沒有一個好的環境讓他練習。作為媽媽的我們,不妨放手,讓爸爸練習這個角色、讓爸爸創造這個角色,而不是希望把他放入我們的想像框架內。放手了,會發現觀察爸爸與孩子的互動真的很有趣!
#再來聊聊對自己的完美想像:
我們正在經歷一個從來不曾學習過的角色。試想,當妳在一間公司越來越上手的時候,是不是通常也是三五年後了呢?我們現在也正在學習一個新技能。
我自己就很容易犯了對自己的完美想像。比如說,我對於時間管理特別在意,可能一直以來都總是可以做好有目標的自我管理,因此我特別不能接受一天該做完的事情,因為別的原因而無法完成。當了媽媽之後,這個部分我就經歷了很大的挑戰。時間不再是只有自己的,而確實我以往所認知的優先順序,也在有了女兒的加入後,學習一點點的慢慢調整。
其實今天沒有吸地板,也不代表明天不能吸,對吧!?把生活中的短期目標拼出來、優先順序排出來, 完成了一點,給自己一點小鼓勵吧!
6. 閱讀、學習、思考,並在生活中實踐
我相信沒有比閱讀更可以快速吸收知識的方式了!但是怎麼有效閱讀又是另外一回事了。無論是工具書類型的書籍,或者是知識類型的書籍,我時常可以在書本當中慢慢擷取智慧,進而把這些智慧與方法重新組合,搭配我們實際的生活,拼出一個解法。
比如說,在懷孕期間,我就很喜歡一本書叫做《做爸媽的一百種方式:尋找懷孕、生產、教養的更多可能》,這本書從懷孕、生產到教養都有涉略,書中想傳達的是屏棄單一脈絡,進而在親職想像中理出更寬廣的脈絡。
有人說老大照書養,老二照豬養。我倒是認為,我們都不需要照書養,重要的是,把書籍作為一個刺激思考的工具,回過頭來,重要的是觀察自己的孩子和家庭狀況,使用或者創造適合的方式,在生活中實踐,找到屬於自己家庭中的小幸福。
Wei & Erin 雙薪爸媽100+生活實驗
Wei &Erin 現居美國西雅圖,Amazon 資深軟體工程師+美商行銷公關公司資深經理+下班後的創業者+每天做實驗的新手爸媽;在「Wei and Erin 雙薪爸媽100+生活實驗」,我們從雙薪爸媽角度出發,討論美國面對育兒教養、職涯、生活的各種練習與實驗。實驗不一定都會成功,但我們從實驗中發現樂趣、找到幸福;在「becoming parents 不只是爸媽」Podcast中,討論更多關於成為爸媽所面對的身份轉換。而每一位爸媽、每一個家庭都有自己獨特的故事,在這個節目中,Erin將把這些故事串連起來,提供同樣也是爸媽的你們一些啟發與靈感。
本篇文章由『Wei & Erin 雙薪爸媽100+生活實驗』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你不孤單!你擔心的、傷心的、焦慮的我們都懂。
快來加入私密社團「媽媽妞真心話」,一個屬於媽媽們的交流小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