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緒經常是在人際互動中產生。與正面的人相處,從事快樂的活動,得到的就是「情緒收入」;與負面的人為伍,從事討厭的活動,付出的就是「情緒成本」。然而自己的情緒就得自己負責,所以個人的心態,以及如何去選擇我們的方向,才是影響己身長期情緒成本的關鍵。一個經常把自己關在負面氛圍的人,付出的情緒成本勢必比人多,也勢必讓他沒辦法將精神及注意力,專注在更重要的事情上。
斜槓青年代表紀坪在其新書《情緒成本Emotional Cost》分享一個故事,曾經在剛出社會創業之初,一位前輩邀請我去參加他們的聚會,行前還特別吩咐:「可能會喝點小酒,不要開車,直接搭計程車過來。」一來盛情難卻,二來想說多認識朋友也好,於是就赴約了。這是某一個社團的社長交接聚會,辦在某飯店的包廂裡,而邀請我的這位前輩是即將上任的新社長,他為了能更有面子,就廣邀有可能入會的新人朋友到來,一來熱場子,二來如果能夠成功招來新夥伴,也是頗有面子。
找定了位置坐下來後,同桌的每個人紛紛熱情的交換名片,互相招呼聊了起來,場面很熱鬧,大家看起來都很「嗨」,主持人也好好介紹了每一位會員及新朋友的職業及頭銜等,有醫師、律師、會計師、講師、保險、直銷、理專、設計師、裝潢業者等等。隨著新舊社長、主持人在台上敬酒祝賀,慢慢的,台下的來賓也就跟著喝開了。這樣的一個商務社團,參加下來一年所費不貲,就是要創造一個大家互相應酬、互相介紹生意的機會。而對於有志創業的年輕人來說,這確實能增加商機,我亦有不少朋友,是透過這類型的交流,成功的為自己提高業績。
當天雖然我也全程參與,跟著應酬、敬酒、互相交流,然而內心卻很清楚,從第一個小時起,我就很想回家了,隨著應酬時間愈長,心情就愈壓抑。只是苦於這個氣氛走不開,內心卻有一個很清晰的聲音告訴我:其實你沒那麼喜歡這樣的場合。以至於當天我看起來也是照樣敬酒應酬,給足面子,什麼都能聊,表現的開開心心,但當宴會結束離開會場後,我還是婉拒了這位前輩的入社邀約。
一來我不愛喝酒、二來我不愛應酬、三來我不愛人多的地方,偶一為之還行,待久了還真累。不過若仔細觀察,其實有不少人相當能享受這樣的氣氛,當中最主要的差異是:你是偏向「內向」還「外向」的人?
內向與外向
心理學家榮格認為,每一個人都有「內向」與「外向」兩種性格,「內向」者較喜歡獨處、思考、自省,他們對於參加他人活動相對較不感興趣,不喜歡太熱鬧的場合,不喜歡人多的地方;更享受自己內在的世界,更重視私人空間,他們可以在自己的小世界內耗上一整天也不覺得累。「外向」者則較富有熱情、活力,喜愛參加各式各樣的社交活動,他們樂於與形形色色的人互動,在社交聚會中總能感到愉悅,還能愈玩愈開心,反之,太安靜孤單的場合,他們不一定能忍受。
一個熱鬧非凡的社交場合,對於內向者及外向者而言,感受是完全相反的,隨著時間的流動,內向者在社交的場合,是愈來愈疲憊的,而外向者在熱鬧的社交場合,卻會愈來愈開心有精神。像這樣的一個把酒言歡的場合,每個人感受到的可能就完全不同,有的人是享受、有的人是忍受。而我很清楚,我更接近於「內向」特質,不喜歡人多,不喜歡吵雜熱鬧的地方,所以比起與眾人把酒言歡,我更喜歡躲在自己的世界裡。
不少人認為外向者及內向者,適合的工作可能完全不同,其實不然,各行各業,外向及內向的傑出人才都大有人在,只是創造績效的方式有所不同而已。只要是人才,都很懂得掌握自己的心性,作出完全不同類型的工作風格,配合著自己的內向或外向特質順勢而為,才能取得最好的情緒平衡。
認識自己,扮演好真實的自己
莎士比亞曾說:「一個面具,套不下所有人的臉。」如果硬是套上一個不適合自己的面具,把自己偽裝成另一個樣貌,那無疑需承擔不少的情緒成本,偶一為之還行,如果需要經常這麼幹,那活的一定不快活。
內向喜歡獨處的人,就不要勉強自己在眾人面前強顏歡笑,外向喜歡熱鬧的人,就不要勉強自己走沉默是金的路線。內向外向沒有誰好誰壞的問題,只有能不能善待自己的天性,並找到一個平衡點。多數能有成就,還活得很快樂的人,都很擅長作自己,所以我們應該盡可能的,用自己最原始的面孔來與這個世界相處。
本文摘自《情緒成本Emotional cost:財務報表看不見,卻是最昂貴的一種隱藏成本。》
拒做情緒乞丐!
累積資產,善用策略,讓情緒損益從赤字轉正。
當虧損越多,負債越多,自大、自私、自憐,伴隨而來;
當收益越多,資產越大,成就感、人際關係、幸福感,愈來愈足。
與情緒富翁共事,彼此溝通就事論事,順暢無阻;與情緒乞丐共事,凡事擔驚受怕,障礙重重。
你想要一個不那麼「累」的人生嗎?一切就從控管情緒成本開始!
傳統的「損益表」,是「收入」-「成本」=「毛利」。
而「情緒損益表」,則是用來看某一期間或某一事件,我們的情緒損益為何,
即「情緒收入」-「情緒成本」=「情緒損益」。
情緒收入--做自己喜歡的工作、服務談得來的客人,培養自己的興趣,找到快樂驅動力等等。
情緒成本--工作的辛勞、面對討厭的慣老闆及豬隊友,或是親人的情緒勒索等等。
好好精算情緒損益,才能逐漸累積長期的競爭力並擁有「情緒資產」,資產累積愈多,愈有助於創造未來價值!
「情緒成本」控管心法:
1.寧可讓人討厭真實的你,也好過讓別人愛虛偽的自己。
2.只有心理脆弱的人才爭面子,心理強悍的人根本「不要臉」,因為,他們只爭裡子。
3.別只看見有形的利益,有時候無形的感受,更能決定一個地方的素質。
4.好人脈不能完全依賴他人的推薦,能力夠了,有足夠的個人價值時,好人脈自然會出現。人脈要的不是多,是精。
5.要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成本,也要懂得顧慮他人付出的情緒成本。要介紹爛咖,不如不要介紹!
6.戴上有色眼鏡,不是為了存有偏見,而是要試著看見不同顏色的世界。
7.別被他人控制,成為自己情緒的主人,別控制他人,成為別人情緒的討債者。
8.權力並不一定使人腐敗,但著實考驗著人的本性。
9.注意自己的數位形象,因為這可能決定了你本人的最終印象。
10.以和為貴要看人,將這份和氣留給貴人,有時候,隱忍只會讓人得寸進尺。
作者:紀坪
出版社:時報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