戀人渴望什麼?
當某件事情中斷了你的渴望,那件事情就不會是你渴求的。你也許會渴望假期,但當其他緊急事情突然發生時,你便會忘記你對假期的想望。你也許會渴望再來一杯酒,但當你看到其他醉漢時,你的渴望就消失,不想再續杯了。緊急事件與看見醉漢都中斷你的渴望,緊急事件與醉漢並不是你渴望的對象。
請先想像一對渴求彼此的情侶。大部分的人都認為性高潮便是慾望即將結束的時候,因此這對情侶一定渴望能在最後得到性高潮;然而,如果我們回想一下假期與續杯的例子,便會發現這種想法可能是錯的。
* 這對男女出自歌劇《波佩亞的加冕》。
當你渴望的對象就是你愛的對象時,你渴望的究竟是什麼?我們經常比喻戀人總像要用眼神吃掉對方似的,他們是如此地想要擁有彼此。但這其中到底發生了什麼事?
source: visualhunt
這恐怕不是個能簡單回答的問題。戀人當然能從彼此的身心上得到快樂,但這種感官上的愉悅並不是唯一的解釋。如果感官上的歡愉有那麼重要的話,那一臺能產生感官刺激的機器也有一樣的效果;不過,很少會有人真的愛上機器或對它產生慾望,而機器本身則根本沒有慾望。
有時候,情侶就像朋友一樣,喜歡單純在林中小徑散散步、牽牽手、吃吃東西並一起聽音樂。他們喜歡一起做同一件事,但這不只是因為他們一同參與了同一項活動,而是因為「我們」:我們走在海邊;我們在派對裡,即使我們身在派對的不同角落。兩個人可以一起玩西洋棋,卻不一定是互相相愛的戀人;這兩名玩家或許只是因為西洋棋才坐在一起。相反地,兩個(或更多的)戀人或朋友,不僅在一起玩,還會成為一體開心地玩,就像他們會一起跳舞、唱歌那樣。此外,如果他們是戀人,而不僅僅是朋友,那所謂的「我們」當然也牽涉到了肉體上的親密關係。
在愛(與友情)中感受到的愉悅也必須是相互的。藍尼從露西身上得到的快樂,會使得露西從藍尼身上得到更多快樂,進而使藍尼得到更多快樂,以此類推。不管我們會進展到什麼程度,假設「無邊無際」好了,當我們感受到兩個人之間的親密時,我們便知道愛是存在於人與人之間,是因為一個人能因另一人的快樂而快樂才產生。這也是為什麼當你在孤單的夜晚抱著枕頭時,仍然無法將枕頭視為戀人的替代品。
愛情通常都牽涉到兩個人,而不只有一個人。但這又引出了另一個難題。戀人想要的不只是枕頭,當戀人說著「我們」時,個人的獨特性便有了危機,個人被吞噬了。我們有時會聽到情侶喊著「給我一點空間,讓我做自己」。在一段關係中,較強勢者可能會吞噬壓制較弱勢的一方,使得弱勢者發不了聲;但此時,較強勢者(支配者)便陷入了孤單,無法被愛,也無法愛人。當我們瘋狂愛上一個人,而這個人有神一般的影響力時(沒錯,這段關係並不平等),我們是否會從某個臨界點開始失去自我?這樣的關係無疑會危及我們的個人特質。或許這也是為什麼,當某些宗教信徒與神祕主義者向神祇祈求永生時,他們根本不在乎此生活得如何;因為愛著唯一的真神,他們失去了自我。
本文摘自《為了活命,你會吃人嗎?:33則有夠弔詭的邏輯悖論》
吃豬、吃牛、吃雞、吃魚都沒問題,為什麼就不能吃人?
瀕臨絕種的北極熊、跳鼠該救,為什麼路邊的蟑螂、老鼠卻該死?
去藝廊看裸體素描很高尚,在家看女優寫真集就是下流?
悅耳歌聲與擾人噪音該如何區分?
作者彼得.凱夫設計了33道最搞笑、最弔詭、最令人瞠目結舌的情境兩難問題,從飢餓的棕熊到只想整日放空的樹懶,引導你我進入邏輯思辨之旅。本書挑戰你的道德直覺、打破是非善惡的刻板印象,進而幫你釐清盲點、突破迷思,透過反覆論證的過程,幫助我們在多元價值的現代社會中,強化思考能力,建立自己觀點。
出版社:EZ叢書館
作者:Peter Ca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