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說這10年來最大的教育改革,就是現在的父母開始認識「正向教養」。根據美國「正面管教協會」的創始人珍・尼爾森在教養書中的解釋:「正向教養是親子間相互尊重和合作。正向教養是建基於內在的自控,同時以「溫和且堅定」為基礎,教導生活能力。」
正向教養不容易
source: Pexels
因此很多父母開始不打小孩。不管小孩多歡、多鬧,都選擇「好好、理性」跟孩子溝通,但老實講:這種教養方式非常的困難。爸爸、媽媽不是聖人、不是機器人,我們也會有情緒、生氣、疲累、絕望、委屈,再加上這種教育方式非常的耗時,教了好久、講了好幾次的事情,孩子也不見得有所改變;自己反而也變得情緒壓抑,怕自己一不小心爆發就會傷害到人。
在我們不斷努力的過程,還不時有人會潑你冷水:「你就是寵小孩」、「不打怎麼教得會」。讓我們常常懷疑自己的教育方式,到底正不正確、還是害了孩子?(滿足孩子需求不等同溺愛)
正向教養的同時,照顧者也要照顧自己的情緒
source: Pexels
孩子的品德教育是一回事,但自己的心情還是要被照顧到。
教育孩子的過程難免會有激烈碰撞—他不可能不哭、不生氣,但情緒是需要釋放出來的。如果你仍想堅持「正向教養」,但情緒上已經快崩潰的時候,是可以把孩子放在安全的地方給他哭鬧,自己躲到角落放鬆、調整情緒的!等雙方都冷靜下來了,再好好講話。
「讓孩子知道大人也有情緒」也是正向教養的一部分
source: Pexels
大人不是聖人,在教孩子認識情緒的時候,我們也要讓小孩知道:「不是你有情緒,我們大人也有。」但大人像孩子表達生氣的方式不一定要用打的、或是大聲責罵。像孩子表達自己的挫折感也是一種機會教育,藉由此機會示範給孩子看「什麼叫好好生氣」。
生氣是很正常的情緒,但生氣的時候不一定要動手動腳。雙眼正視對方、口氣堅定的說:「我現在心情很不好,需要到隔壁房間冷靜一下。你如果不哭了再來找我。」不打、不罵,但又能堅定地傳遞訊息。(請媽媽放心對孩子生氣)
教養沒有框架,要選擇最適合自己的方式
source: Pexels
跟副食品一樣,教養、副食品有很多派別。但每個人的習慣、生活方式、小孩的接受程度都不同。我們都需要不斷的調整、磨合,找出最適合自己的方式。
像有的小孩就是越打越叛逆,整天硬碰硬家長累得要命,因此家長就可以試著轉換方式,給孩子二選一、或是迂迴說服;或是有的小孩就是吃硬不吃軟,你越妥協他就越得寸進尺,這時候就需要設下嚴格的界線,千萬不能心軟。
而且不同年紀的孩子還會慢慢進化,有時候這個方法適用、但過沒幾天或是到了下一個成長階段又會改變。所以提醒各位家長:「教科書是死的、人是活的,教育方式要不斷調整才行」,有時候也會很挫折,但這就是育兒的一部分。
請專業人士評估不是件壞事
source: Pexels
最後,有些媽媽真的是教到江郎才盡!所有方法都用盡了,但孩子還是非常不受教。怎麼講都講不聽,到了這時候,大人不妨可以試著請專人幫忙評估看看。
例如可以先送他上學,看看能不能在專業幼教老師、同儕影響下,改變孩子的行為;或是請專人評估看看是不是有哪方面的情緒障礙:自閉症、過動症、注意力不足……等等,這類型的孩子不是講不聽,是可能他們的思考迴路就與常人不同。如此一來,家長們也可以獲得更多專業、有效率的幫助,自己心裡的壓力也不會這麼大。
你不孤單!你擔心的、傷心的、焦慮的我們都懂。
快來加入私密社團「媽媽妞真心話」,一個屬於媽媽們的交流小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