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月初,一個憂傷的消息出現在外媒版面。美國歌手約翰・傳奇(John Legend)之妻克莉絲・泰根(Chrissy Teigen)在 IG 貼出黑白照片,悲慟表示,引頸期盼的胎兒因大量出血不止,已確定死於腹中。「我們正在經歷深深的悲慟,這種感受曾經聽聞、卻從沒有經歷過。」
10 月是美國流產嬰兒紀念月(Pregnancy and Infant Loss Remembrance Month)。這個紀念月也牽動了《時代雜誌》兒童版總編輯安卓雅・德班科(Andrea Delbanco)的感觸,她在電子信中與讀者分享自己三次流產的經歷。醫師曾安慰她,到之後有一堆孩子在身邊跑時,她根本不會記得這件事,「但當我聽到有人流產,之前那種雲霄飛車般的強烈感受瞬間就回來了。那位醫師說錯了。你永遠、永遠都不會忘記這個感覺。」德班科的文字乘載著滿滿的情緒。
流產帶給女性罪惡感、孤獨感
source:pexels
對於流產原因,傳統觀念傾向歸咎衝撞了懷孕禁忌,往往責怪女方;然而流產的原因眾多,其中醫學研究的主因為「胚胎染色體異常」,更顯示原因可能不只來自母親。無論原因或過程,失去一個生命的事實,往往對父母、尤其母親,造成極深失落及罪惡感。
心理師艾莉莎・德爾普拉多(Alicia del Prado)曾經歷過流產。她在《今日心理學》分享,希望通過自我揭露,挺身打破社會對於流產一事的靜默,「我認為,對流產這件事缺乏公開談論、大家視而不見,讓許多女性不公平地獨自承受孤獨、被噤聲、負擔和污名化,但這件事的發生,並不是她們的錯。」她也表達出自己的困惑,「儘管流產很普遍,但人們通常不談論或只敢偷偷討論,導致當失落感或悲慟明顯擺在眼前時,人們幾乎不知道該說什麼。」她想讓讀者明白,安慰經歷流產過的媽媽,不比在喪禮中安慰往生者親屬更簡單,避而不談只會讓他人更不知如何面對。
source:pexels
給經歷過同樣傷痛的父母 5 個建議:
1.面對流產,任何情緒都是正常的。常見的感受包括自責、憤怒、羞恥、懷疑、悲傷、焦慮、恐懼、擔憂其他人的人身安全、恐懼無法再生育,而對某些人來說甚至可能是如釋重負。無論是哪種,面對流產並沒有一種「正確的回應方式」。
2.用適合你信仰或文化背景的儀式,來紀念失去的孩子。這可能對你帶來正向影響,例如:寫作或讀詩、聽音樂、畫畫、祈禱或種植物。
3.試試看用過去你遇到困難時的對策去面對。回顧自己的優勢和過去那些積極的應對策略,看此刻是否也有效。
4.找個信任的人,敞開心分享自己流產的經驗。當然,開啟這樣的討論很困難,對話開始前,你也許可以讓對方知道你希望從他那裡得到什麼,例如,你只是希望有人聆聽,或者你在嘗試整理自己的感受時希望有人陪伴。
5.你對於流產這件事應該惦記多久、或應該難過多久,沒有放諸四海皆準的時間表。慢慢來,你的想法和感受可能會隨時間改變。
source:pexels
克莉絲・泰根在 IG 宣洩悲慟,並以這段文字作結:「我們為自己的生活、美好的孩子露娜與邁爾斯、以及我們經歷過的所有精彩事物而充滿感激。但是並非每一天都充滿陽光。在這最黑暗的日子裡,我們會感到悲傷,會哭泣到眼淚流乾,但是我們會更用力擁抱和愛彼此,並度過難關。」
暴雨滂沱後,總有天會撥雲見日,迎來彩虹。
本篇文章由『親子天下』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你不孤單!你擔心的、傷心的、焦慮的我們都懂。
快來加入私密社團「媽媽妞真心話」,一個屬於媽媽們的交流小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