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有一個才5個月大的男嬰被送來急診,到院的時候心肺已經停止,我們還發現男嬰有嚴重受虐性腦傷,就連頸椎也受傷……」林口長庚醫院兒童一般醫學科主任李嶸說。同樣的憾事這個月又再度發生,一個男嬰被送來急診時,左腿大腿骨骨折、第四節頸椎已斷,「才一個月大,就已經全身癱瘓,」李嶸說,過往一到兩年才會有如此嚴重的受虐個案,但最近三個月卻接連發生,令人憂心。
source: Pixbay
長庚兒少保護中心根據最新研究推測,嚴重兒虐案頻繁發生的原因與疫情期間所增加的失業率有關。根據長庚兒少保護中心最新研究發現,台灣兒虐發生率與失業率相關,且台灣在失業率上升的下一年,兒虐率會出現明顯的攀升。
林口長庚醫院兒童一般學科醫師辛宜臻指出,國外研究早已顯示兒虐率與失業率的密切關聯。根據國外研究,美國在金融海嘯時期,美國兒虐案件激增,失業率與兒虐率的起伏曲線呈一致吻合狀態。
平均每天36名受虐兒,失業率影響隔年兒虐率
source: Pixbay
辛宜臻表示,為找出導致台灣兒虐率發生的風險因子,她在2018年進行兒虐發生率與社會經濟醫療等因素的相關性研究,並根據行政院統計的縣市重要統計指標對2004年至2015年間台灣的兒虐率及失業率進行追蹤分析。
結果發現,這12年間台灣共有超過16萬兒童遭受身體、精神、性或疏忽等不當對待,平均每年發生13,431例,每天就有36個不幸個案。且2004年至2012年間兒虐率不斷攀升,2012年兒虐率達最高峰,每萬名兒少人口就有43名受虐兒。
「我們經比對後,發現失業率增加的地區,兒虐的發生率也會增加,情況與美國研究結果相似,但不同之處在於台灣的失業率會影響隔年的兒虐率,」辛宜臻推測,可能與台灣失業給付最長達6至9個月有關,因此才產生遞延現象。
COVID-19疫情恐提高失業率也提高兒虐量
source: Pixbay
辛宜臻根據預估模型推測,失業率每上升一個百分比,隔年的兒虐率將上升萬分之七:「以今年推估台灣兒少人口有360萬人來計算的話,今年失業率上升一個百分比,明年就會多增加2,500位受虐兒童。」
受COVID-19(新冠肺炎或武漢肺炎)疫情影響,根據勞動部公布的最新資料顯示,今年春節後的台灣失業率不斷上升,2月台灣的失業人口為44.3萬人,到了5月則曾為48.6萬人,至6月底,還有3萬人被迫放無薪假或減班休息,「這也讓我們更擔心,明年兒虐率的數字可能比我們推估的萬分之七的發生率還來得多,」辛宜臻憂心的說。
至於兒虐發生率增加的原因,辛宜臻表示因疫情期間減少外出機會、失業在家等狀況,都會增加與兒童共處的時間,無意間可能提高施暴的機率和頻率。
幫助失業家庭也能避免兒虐發生
source: Pixbay
林口長庚兒少保護中心主任葉國偉指出,失業率是一個警訊,政府在振興經濟的同時,也應該思考納入輔導機制,教導父母如何教育小孩,同時也該創造就業機會。長庚醫療體系兒少保護中心召集人暨土城長庚醫院院長黃璟隆則認為,大家也可以多多關心失業的家人,一起來避免憾事發生。同時也可以借鏡國外經驗,針對失業家庭可以輔導就業、給予實質補助,或是提供減稅福利等方式,在幫助家庭度過難關的同時,也能避免兒童成為經濟衝擊下的受害者。
最後他也呼籲,政府和民間應投注更多資源在高風險家庭,統合警政、檢政、社工體系、醫療體系的力量,並將鄰居也納入兒少保護網當中,以多管齊下的方式降低兒童受虐機會。
【延伸閱讀】
本篇文章由『親子天下』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你不孤單!你擔心的、傷心的、焦慮的我們都懂。
快來加入私密社團「媽媽妞真心話」,一個屬於媽媽們的交流小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