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給對自己的人生、工作產生懷疑的你!
我並不是儲備了勇氣才出發,
而是在追求理想生活的過程中漸漸長出了勇氣。
讓喜歡成為你選擇的理由,不用害臊,不必抱歉,
這個生命是你的,只有你有權掌控。
《有一種工作,叫生活》內容摘錄
不管幾歲,許多人都會遇上一個「坎」:對自己的未來全然沒有想像,也不知道以後該做些什麼?曾經以為的夢幻工作,如今只換來身心的疲憊不堪,遲疑這是不是能做一輩子的事?人生真的要繼續這樣過下去嗎?
Amazing就是遇上這樣的「坎」,當被最後一根稻草壓垮,她任性地離開主流職場,踏上尋找理想生活的路──只做喜歡的事,真的可以嗎?/不會餓死嗎?
跌跌撞撞摸索了兩年,她獲得的答案是「可以」。因為真心喜歡,工作與生活就不再是天秤的兩端,而是互相完滿的一個圓;越是認真生活,越能滋養工作,能發揮的影響與得到的回饋也更多。她的工時不僅減少了70%~80%,更在一年後,收入到達全職工作的水準。
走過這段日子,她想邀請同樣徬徨的你,試著慢下來,問自己「工作」到底是什麼?我想過什麼樣的生活?成為怎樣的人?認識自己是誰,並誠實回應心中的渴望,踏出成為自己的實踐之路。
Source:pixabay
廢柴青年:以最低花費和工時,也能過想要的日子
首先是在端傳媒上,一篇名為〈「廢柴」的快樂生活 日本青年人:不為國家而活〉的報導,描述以勤奮為名的日本大國,也開始出現「從勞動迷思中覺醒的青年」。他們重新思考終身奉獻給工作的生命,到底為了什麼?如果只是為了活著而工作賺錢,那減少自己的慾望與開銷,是否就也能離開不喜歡的工作,把生命投注在真正熱愛的事物上?
「我喜歡做菜,不愛工作,想過好的生活,一定要通過拚命掙錢來實現嗎?掙得少也花得少,同樣可以獲得自己想要的生活。」抱持同樣想法的青年人逐漸增加。
這篇報導讓我為之一振,發現與自己不謀而合!
離職後我也發現,因為不再有固定收入,反而需要好好省視自己過去的收入都花在哪裡,自己是不是真正需要這些東西?為什麼工作三年多,每月三萬多的薪水,最後只剩不到十萬的存款,錢都去哪裡了?
其實只買伙食跟必需品的話,需要的錢真的不多,可是過去在消費主義的催眠下,一直拚命工作賺錢,想買下那些以為可以滿足慾望的商品,想像我們可以因此變得更帥氣、甜美、專業、厲害。
事實上卻是一次次幻滅,發現自己還是原來的自己,我們以為是沒有買到對的東西,於是更努力追求,結果「為了好生活就必須工作賺錢」這樣的思考就像皮鞭,抽打著我們每個人沒日沒夜投入資本主義的大遊戲,像轉不出牢籠的倉鼠。
當代社會學家齊格蒙鮑曼(Zygmunt Bauman)曾在《工作、消費與新貧》一書中指出,現代社會已經從「生產者社會」變到「消費者社會」,消費美學驅策著人們投入工作,以換取能代表個人身分地位的商品,我們消費的不是商品本身的價值,而是它背後所代表的符號、帶來的意義。我們想像藉著揹一個名牌包、開一輛跑車,就能帶來他人的認同、尊重、愛,成為一個理想的自己。
但既然我們所追求的,是商品背後的意義,是一個被愛與尊重的自己,是理想的生活方式,那是不是可以拋下僅是形象的商品,直接追求背後的意義,與充實的人生呢?
理想的生活不一定要用錢堆疊出來,有些我們想要的東西其實不用錢也能擁有。當我們能從「想要好生活就必須有錢,因此要拚命工作」的迷思中解放,就能重新思考工作的意義是什麼,自己為何工作?想擁有怎樣的人生。
但既然我們所追求的,是商品背後的意義,是一個被愛與尊重的自己,是理想的生活方式,那是不是可以拋下僅是形象的商品,直接追求背後的意義,與充實的人生呢?
理想的生活不一定要用錢堆疊出來,有些我們想要的東西其實不用錢也能擁有。當我們能從「想要好生活就必須有錢,因此要拚命工作」的迷思中解放,就能重新思考工作的意義是什麼,自己為何工作?想擁有怎樣的人生。
Source:pixabay
五個關於生活的「不」
▌關於職場上的「不自信」
「不快樂不是因為你不夠努力,搞不好正是因為太努力迎合社會,偶爾退一步看看自己與工作的關係,也許就能找到真正可以努力的空間在哪裡。」
▌關於改變生活的「不敢」
「當你想要的是在有生之年發揮內在最大的創造力,那就沒有任何人能跟你搶奪,一路上都將通行暢快,唯一能阻擋你的就是自己的心智與恐懼。」
▌關於慾望的「不滿足」
「看清自己的慾望,讓自己對金錢的依賴少一點,就能換回更多自由的空間,不論是你的時間或精力,才有機會得到實質上的釋放。」
▌關於轉換期的「不順利」
「請不要帶著幻想貿然離職,以為換了跑道或轉變工作模式,就能無痛得到一個快樂無憂的人生,唯有不斷直面自我的恐懼,才是一切改變的至關要件。」
人生永遠沒有好壞對錯,也不須與他人比較,重要的是如何活出你最喜歡、最樂在其中的版本。
作者介紹
曾彥菁 Amazing,文字工作者,在女人迷、天下獨立評論等平台游牧寫作。
一次失戀後,開啟心靈探索之旅,發現人生的痛苦都有生長脈絡,看見並梳理,我們才有機會活得不一樣。相信這樣的路徑,適用於每個生命,我們來到這世界,就是為了讓靈魂更美好。
現階段生命目標為:活得自由而無懼,清明又盡興。
本文摘自《有一種工作,叫生活》
作者:曾彥菁Amazing
出版社:遠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