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月,美國小兒科醫學會委員、兒童心理學家佩里•克拉斯(Perry Klass)在其部落格上發表了一篇文章〈不同的寶寶、不同的功課〉,指出有的寶寶就是比別的寶寶更「難搞」,引起爸爸媽媽的廣大迴響。所以寶寶「難搞」,意味著父母不會帶小孩嗎?新手爸爸媽媽要如何判斷一個「難搞」的寶寶究竟只是在鬧脾氣,還是身體哪裡不舒服呢?為了解答爸媽們的這些問題,克拉斯醫師本週再度在《紐約時報》撰文,談如何跟一個「難搞」的寶寶相處。
Source:pexels
首先,克拉斯指出,寶寶隨和或難搞,跟爸爸媽媽會不會帶孩子一點關係也沒有。有的爸媽第一胎寶寶很隨和,他們就信心滿滿,覺得自己是世界上最棒的父母;結果第二胎寶寶很難搞,他們就驚慌失措,懷疑自己育兒技能退步。其實這都是寶寶的性格使然。
難搞的寶寶可能不容易入睡,可能愛哭,可能愛尖叫。碰上難搞的寶寶,爸爸媽媽常常自責。他們會向身旁的人尋求意見。有時候旁人會給予安慰鼓勵,有時候旁人會給出各種外行意見,讓父母更加無所適從。
克拉斯說:「你身為父母的工作,是愛、珍惜、教養那個你得到的寶寶,不是那個你想像中的寶寶,或者是教養書上的那個寶寶。」
循著最適合感覺帶寶寶
Source:pexels
克拉斯的第一個孩子喜歡被抱著,討厭被放下來。因此大部分時間她都用背巾把寶寶抱在身上。她把電腦裝在高櫃子上,抱著寶寶的同時站著工作。只要被一個站著的成人抱著,她那難搞的寶寶也可以很隨和。
克拉斯以自己為例,告訴新手媽媽:「如果妳的寶寶跟我的一樣,就多站著,多抱他。用適合妳和寶寶的方式照顧他。不要去看育兒書上那些躺在床上微笑入睡的寶寶。不要聽三姑六婆跟妳講那些要給寶寶睡眠訓練的大道理。」
克拉斯醫師的第二個孩子可以輕易地躺在床上睡著。她說:「沒有兩個寶寶適合同一套教養方式。」所謂育兒,是一個爸爸媽媽和寶寶磨合的過程。有時候這個過程很順利,有時候這個過程比較艱難。小兒科醫師的工作是給你一些建議,但他們無法給你一個絕對的指南。從睡眠訓練、好習慣的養成、壞習慣的戒除,到教寶寶自我安撫、平靜寶寶的情緒,你只能做你能做到的那些。你做不到的那些,就跟你人生中其他無法預期的事一樣,也沒什麼。
有時候寶寶鬧得太兇,爸爸媽媽也會擔心孩子是否哪裡不舒服。克拉斯指出,寶寶持續哭鬧的原因,從驚嚇、脹氣、食物過敏、胃食道逆流都有可能,但也有可能他就只是在鬧。如果你有所懷疑,就去看醫生。如果小兒科醫師幫你排除了上述可能,就不用過度擔心。
【延伸閱讀】
生兒子「鳥」事多!媽媽尷尬面對幼兒求救:「媽媽你幫我叫鳥鳥不要翹起來」
2歲前湯匙拿不好很正常?小孩吃飯髒兮兮,6個辦法讓受災範圍縮小
本篇文章由『親子天下』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你不孤單!你擔心的、傷心的、焦慮的我們都懂。
快來加入私密社團「媽媽妞真心話」,一個屬於媽媽們的交流小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