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富錯覺
我們對於「喔!這杯咖啡每天花4美元」和「喔!這咖啡一年花1,460 美元」兩者有不同的反應;我們以怎樣的時間架構(小時、週、月或年)來敘述一筆支出,將大大影響我們對消費的價值看法,以及我們的消費決策智慧。
在一項實驗中,研究人員給實驗對象7萬美元薪資,對第一組人的敘述方式是:「時薪35美元」,對第二組人的敘述方式是:「年薪7萬美元」,結果第一組的儲蓄少於第二組。當我們以年薪來陳述薪資水準時,我們會傾向採取更長期的觀點,這使得我們為退休生活存更多錢。在美國,多數低所得工作採用支付時薪的模式,這往往導致人們不為長期儲蓄的問題更加惡化。
總額10萬美元的退休金,看起來大於每個月500美元的長期累積總額,這種現象名為「財富錯覺」(illusion of wealth)。財富錯覺是一種思維缺陷,但我們可以利用它設計出有助於促進儲蓄的制度。在退休儲蓄方面,以月為單位來敘述退休所得,將使我們覺得退休儲蓄低於我們所需,讓我們心想:應該要增加儲蓄金額。同理,在退休金帳戶的明細單上,把預期退休時的預測每月退休所得擺在其他資訊之前,可以凸顯我們需要的儲蓄仍然很高。有些退休儲蓄計畫,已經採取這些做法,成效很不錯。
更了解我們對數字的這種思維怪癖之後,我們可以思考如何利用來增進自己的長期福祉,改變我們的儲蓄行為及選擇。使用正確的時間結構是這其中的一項重要因素,為了說服人們從薪資撥出更多錢進行儲蓄,我們應該以年為單位來架構他們的所得;為了說服人們相信未來需要更多儲蓄,我們應該以月為單位來架構他們的開銷。
除了這類架構數字的方法,還有其他的實用方法,可以處理我們的年所得,提高我們的幸福感,減少不當的支出決策。當我們有固定所得,例如每月收入5,000美元時,我們往往會增加生活開銷,以符合這5,000美元所得水準的消費範圍。若在此之外,我們給自己一筆獎金呢?我們會如何使用這筆錢?
丹曾經請他的學生想像自己為他工作,可以選擇每個月加薪1,000 美元,或是在年底獲得一筆12,000 美元的獎金。
幾乎所有人都同意,每個月加薪1,000 美元才是更理性的選擇,因為可以更早獲得這筆錢。所有人都說,每個月加薪,或年底獲得一整筆獎金,使用方式將會有所不同。若每個月獲得這筆錢,算是經常性所得流量的一部分,他們會把這筆錢用於平常事務上,例如支付帳單及每月開銷。但是,若是在年底獲得一筆總額,這筆錢將不會來自薪資的心理帳戶,所以他們會感覺更自在、慷慨地用於享樂購買,不是只用來支付帳單。或許,這12,000 美元不會就這麼全部被花掉,但至少會有一部分被更無拘束地花用。
所以,讓你選擇每月薪資6,000美元,或每月薪資5,000美元,外加年底獎金12,000 美元,生活品質有何不同?選擇前者的人,大概會有稍微好一點的車子、公寓、三餐,生活品質提高一點,但無法為自己做什麼特別的事。選擇月薪5,000 美元外加年底獎金12,000 美元的人,將可以把獎金拿來做一點特別的事,例如購買一台摩托車、好好地度個假,或是開設一個儲蓄帳戶。
聽起來,這似乎和前文所說的總額與儲蓄相抵觸,其實不然:1)前文談的是儲蓄,這裡談的是消費;2)我們是人類;3)沒有人會責備一貫的人類行為。
說到儲蓄,人們經常使用「先支付給自己」(“pay yourself first”)這句話。的確,我們應該這麼做:每個月領到薪水時,先撥出一筆錢給未來的自己,亦即儲蓄/投資。
但如果有相當穩定的收入,一個可以帶來更大樂趣的方法是:先把這筆固定收入的一部分移走,把開銷調整到較低的消費水準,再把移走的一部分當成一筆獎金。這樣,我們就可以把這筆獎金的一部分,用在我們非常喜歡的事物上。沒錯,我們應該先支付給未來的自己,但我們也可以移走一點點現在的自己。
本文摘自《金錢心理學》
吃喝玩樂、交際應酬、買車買樓
為什麼花、要花多少、值不值得?
你知道自己的金錢心理嗎?
•掏錢付現令人覺得痛苦,刷卡卻會讓人買得更多、買得更快、買到快剁手?
•有些人為了奢華度假豪擲幾萬大洋不心疼,每天卻多花20分鐘開車繞來繞去,只是為了尋找免費的停車位?(是你嗎?朋友。)
•每個月加薪3萬元或年底一次領36萬元,我們為何會把3萬元拿去繳帳單,把36萬元當成享樂基金?
生活中充滿各種金錢決策,本書廣泛探討日常議題,從規劃家庭預算、打折特賣、卡債、賭博、房屋買賣、退休儲蓄等,兩位作者揭露我們對於金錢的常見思維,以及在思考金錢時常犯的錯誤,提供具體、實用的建議和忠告,還有一些花錢的小訣竅,幫助我們改善用錢習慣。
金錢並非人生中唯一重要的事,但它影響了我們對生活中其他重要事物的價值判斷,包括如何使用時間、管理職涯、珍惜他人、發展關係、使自己快樂,以及了解周遭世界。所以,購買一本可能會讓所有事物變得更美好一點的書,是不是很值得?
出版社:天下文化
作者: 丹‧艾瑞利、傑夫‧克萊斯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