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家長高度焦慮孩子注音的學習,儼然成為一種奇特現象。「公幼沒有教ㄅㄆㄇ的話,需要額外加強嗎?」每年公幼抽籤放榜後,就有家長在親子社團裡詢問類似的問題,明明抽中了公幼卻沒有「中樂透」的心情,反而憂心孩子的學習是否輸在起跑點。另一群焦慮的是孩子即將升小一的家長,有的大班就決定讓孩子從公幼轉到私幼,為了能順利接軌小學課程;又或是四處打聽,哪家正音班、小一先修班比較好,準備讓孩子暑假特訓。
孩子沒先學會注音,上小學會很辛苦
教育部規定,注音符號教學是小一上學期前10週的國語課程內容,而非幼兒園語文領域的課程目標。但在模糊的學前注音政策下,現況是,幾乎所有的私幼都在教注音,差別在於,有的小班就開始教,有的大班下學期才教;公幼也並非全都沒教,部分會讓孩子有初步的概念,但不進入拼音。公、私幼對於注音教學起跑點的差異,無疑加深家長的恐慌。
其次,小學開學10週後,立即要面對的「注音大會考」,無論是闖關還是聽寫,都是孩子人生的第一次評量,注音成績更考驗著爸媽和孩子的學習自信。
愛閱讀比注音成績更重要
你正在考慮是不是要讓孩子提早學注音嗎?在決定「幾歲該讓孩子學注音」前,必須先有以下重要觀念:
觀念1.學注音的最終目的是幫助閱讀
注音是銜接「語」和「文」中間的媒介,除了輔助認讀國字時能正確發音,當孩子能用37個注音符號拼出聲音,就可以用注音去學習新的字,但背後更重要的目標,是透過這套工具,進入獨立閱讀。
台東大學師範學院院長曾世杰指出,古時沒有注音,學習者要花很長的時間,記住上百、上千個國字後,才能進入閱讀的狀態,但系統性的注音教學,讓幼兒能在短時間學會,並能以注音連結已知的生活語彙,跨入閱讀的世界。除此之外,學前的注音學習也被學界認為有助於預防高風險群幼兒(如:偏鄉的弱勢生、學習障礙者)在入學後發生閱讀困難,能及早發現,並彌補弱勢生的落差。
清大教育與學習科技學系講座教授柯華葳也認為,當孩子及早學會注音後,不需要再等待大人有空,就可以自己藉由拼音,開啟探索知識和想像世界的窗口。
觀念2.學中文不一定非從注音開始
注音並非學中文的唯一方式,也非中文閱讀的必要條件。目前全世界只有台灣是用注音在學中文,同樣的華語地區,大陸採漢語拼音,香港甚至採直接識字法。台灣一直以來,不時有人提議廢除注音,改學漢語拼音,以便與國際接軌,皆引發高度議論。曾世杰認為,無論哪一種拼音都好學,但考量現存已有數10萬冊的幼小讀物旁註注音,台灣擁有學注音最便利的環境。
師大人類發展與家庭學系教授張鑑如表示,注音符號可以幫助孩子建立國字的形音義關係,加深理解,但沒有學過注音,有些孩子透過大量閱讀及足夠的文字經驗,也可以直接認字,理解意義,關鍵在於及早的親子共讀,以及適當的指讀策略引導。此外,透過認識部首、拆解部件與簡易的六書造字原理,同樣也能快速累積識字量。
【延伸閱讀】
AI人工智慧依照孩子性向、氣質選書!父母在茫茫書海挑書的難題終於有解了!
本篇文章由『親子天下』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你不孤單!你擔心的、傷心的、焦慮的我們都懂。
快來加入私密社團「媽媽妞真心話」,一個屬於媽媽們的交流小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