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問題多,輕則影響學校成績,重則影響作息、健康,甚至為了用手機、掛網不惜跟家人決裂關係......但網路成癮還有個症狀叫做「FoMO社群恐慌」(Fear of Missing Out)。
什麼是FoMO?
source:Pexels
你有沒有過發文後,會頻繁的重新整理,看有沒有人留言、或是幫你按讚分享?其實這就是FoMO的其中一個症狀:
1.不斷刷新動態,想知道有沒有人回應你
2.想知道別人的動態、行蹤
3.時常和別人陷入比較的心理
4.就算眼睛不看手機,心裡還是會一直惦記著社群的狀態,擔心錯過任何訊息或新知
對青少年而言,跟上流行時事話題、知道迷因梗圖能跟朋友討論,是非常重要的事情。根據兒盟的調查,有52.4%的兒少認為「聽懂朋友聊的網路梗,對我來說很重要」、50.1%的兒少認為「放假時,我會持續在網路上追蹤朋友在做什麼」、48.3%的兒少認為「錯過與朋友見面的機會,我會感到困擾」。需要獲得同儕認同、跟朋友們找到共鳴,會讓這些孩子們更依賴社群軟體。(兒盟點名這個App容易引起孩子社群恐慌)
有「社交恐慌」的青少年更容易產生負面情緒
source:Pexels
但這樣依賴並不是好事。據兒盟提供的研究結果,發現有社群恐慌的學生較容易出現負面情緒,比例比沒有社群恐慌的學生來得高!他們容易心情低落、感到孤單、自卑,生理上也時常覺得疲勞、有睡眠問題。
但即使出現這些障礙,會主動求助的學生比例也不高。有高達50%的孩子會選擇什麼都不做,或是42.5%的孩子會問同儕、甚至有10.5%的人寧願問網友、也不願跟師長求助。據兒盟的政策中心李宏文主任解釋:「雖然老師、輔導室的老師更專業,但孩子還是會覺得自己跟老師不是在同一陣線,除了覺得老師幫不上忙以外,光是去找輔導老師、找老師就有可能讓他們被貼上標籤了。」
因此也呼籲師長們要更注意小孩使用手機的狀況跟身心靈是否有成癮的問題。才能主動介入、而不是讓孩子們向更危險的對象求助。
如何幫助「社交恐慌」小孩?
source:Pexels
會有社交恐慌,其實就是怕自己被排擠、無法獲得同儕認同。接下來還可能會出現不斷比較的狀況。這時候就很需要師長給予強大的心理支柱:
1.提前預告可能會有的風險,並讓孩子知道爸媽永遠是他的避風港
當小孩慢慢步入青少年、越來越重視同儕的時候,家長就可以提前預告接下來可能會遇到的問題:同學間會互相比較、問你比較喜歡誰,或是要求你站隊,一起排擠哪個同學。
不一定要馬上告訴孩子怎麼做,因為他會有自己的判斷,但至少讓孩子知道不論在外面發生什麼事,都可以跟爸爸媽媽說,爸媽永遠會成為他的避風港。
2.留意使用狀況並限制使用時間
當小孩手機使用時間越來越長、放下手機後又會有焦慮的行為出現時,大人就應該有所警覺。不只幫孩子多做正念練習、安撫小孩的情緒以外,也要讓孩子逐漸減少使用時間,幫他們安排其他戶外運動轉移他的注意力。(iPhone內建功能成功限制孩子使用時間)
3.不忌諱向專業人士求助
如果小孩的成癮情況已經惡化到大人無法控制的地步,例如:離家出走、有偷竊行為(偷爸媽錢買另一部手機),或是有明顯的行為偏差,大人也不必死撐硬撐,就趕快帶著孩子向專業人士求助吧!兒盟也提供踹貢少年專線服務(0800-001-769)讓爸媽諮詢,或是至身心科門診接受醫生完整的評估。
社群恐慌(FoMO)量表
兒盟也提供10道簡單的測驗,可以讓孩子自己測驗看看有沒有FoMO。依照自己狀況回答問題,「非常同意」=1分、「同意」=2分、「不同意」=3分、「非常不同意」=4分。將所有分數加總後,若小於25分則為「社群恐慌」嚴重族群,需要多多觀察使用網路對自身的影響囉~
Source:兒盟
你不孤單!你擔心的、傷心的、焦慮的我們都懂。
快來加入私密社團「媽媽妞真心話」,一個屬於媽媽們的交流小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