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寶寶從一出生開始就有情緒。他們會因為不舒服而哭、看到媽媽而開心的笑,但很多人都會誤會小孩還小、沒有情緒,或是不重視孩子的心情,導致孩子沒有安全感、需要被認同時沒有獲得應有的回饋,長期下來他們對信任感、安全感都會有問題。
因此,林萃芬心理師在新書《從習慣洞察人心》中便剖析了孩子在各年齡階段的情緒特徵,方便父母應對。
0~1歲
培養安全感、信任感的黃金期
source:Pexels
0~1歲的嬰兒正是培養安全感、信任感的黃金期,因此絕不能用「小孩不能抱、會被寵壞」的教養觀念養育。如果放任孩子哭到聲嘶力竭、可能導致他們情緒退縮、情緒隔離、對人冷漠、缺乏溫暖、表現出不在乎的情緒習慣。
相反的,他們也是透過表達情緒,學習如何與人相處,例如嬰兒微笑的時候,如果照顧者也立刻給予微笑,嬰兒的微笑反應就會更頻繁的出現;反之如果父母非常容易緊張,時常表現出發怒、神經質的特質,就會增強孩子的不信任感跟不安全感。
1~3歲
培養自尊心、正向思考
source:Pexels
這時候的孩子正學著獨立:自己吃飯、自己探索這世界,給予適當的自由能夠幫助他積極正向的自我概念,逐步鍛鍊自己思考的習慣;但如果照顧者因為怕危險、怕麻煩而壓抑孩子、限制他的言行舉止,就有可能導致孩子懷疑自己也不信賴別人的思考習慣:我這樣做是不是錯的、我這樣做會不會被懲罰,漸漸變得被動、退縮。
除此之外,這時候的小朋友因為理解能力有限,所以不懂大人的「玩笑」,例如常常搶小孩的東西、說話不算話、驚嚇、威脅……這些負面的言行舉止都會讓小孩產生害怕的情緒。林萃芬心理師表示:「很多人都以為小孩還小,不會記得。但在諮商的很多案例中,有些當事人的記憶是可以追溯到1歲;也有人雖然不記得發生什麼事,卻依然留下大量的害怕情緒,造成日後的莫名情緒干擾。」(例如怕黑、討厭一個人、對「說話不算話」有很強烈的反感情緒)
3~5歲
培養積極做事態度、學習同理心
source:Pexels
3~5歲的孩子擁有更多的能力與勇氣去發掘這世界的奧妙。隨著能力得增加,父母與周邊的人也會給孩子更多指令、要求與期望。如果這時候父母給予很大的空間與陪伴,自然可以培養出主動積極地做事態度,養成自動自發的習慣。
同時,這階段的孩子也是練習用語言表達內心感受的重要階段,除了表達自己的情緒,也正在學習如何「同理」。因此父母可以多多向孩子示範表達情緒語言:我很開心、我很挫折、我很難過、我很生氣……等等。
5歲以前的小孩,連最基本的語言表達能力、情緒管理都還沒成熟,若是遭到父母高壓的對待、忽視負面情緒,反而會錯失安全感、自尊心建立的黃金期。多聽、多陪伴、多擁抱,小朋友才能培養出正向且溫暖的人格特質喔~
你不孤單!你擔心的、傷心的、焦慮的我們都懂。
快來加入私密社團「媽媽妞真心話」,一個屬於媽媽們的交流小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