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學過了3週,孩子做事依舊拖拉,寫作業像是一場親子戰。許多爸媽忍不住要問:怎麼才能改掉孩子總是拖拉的習慣?根據一項加拿大調查,87%的學生深感時間管理的重要,但43%的學生承認自己在這方面做不好。
source:unsplash
日本行動科學專家石田淳在最新一期朝日新聞《Aera with Kids》雜誌直指,孩子缺乏時間管理的能力,和個性無關。只要從行動著手,利用「規則化」,做好「環境設定」,孩子自然就能步上時間的常軌。6個時間管理養成行動包括:
行動1. 時間視覺化
孩子之所以對時間沒概念,是因為時間的流逝很難目測。可以使用有指針的掛鐘,記錄做每件事所需的時間。例如:當孩子要寫兩頁數學作業時,可以用不同顏色的標籤,標示「初始時間」和「完成時間」,練習估算實際所需的時間。計時器也是一大利器,用倒數計時的功能,激發孩子在時間內完成任務。不過,要排除造成分心的外在因素,會比較準確。
行動2. 行動規則化
所謂的「規則化」是和孩子列出 To-Do List,排出事情的優先順序,決定何時做,以及估計做多久。訂定計畫表,明確孩子目標的時候,不要太過理想化,因為標準太高,反而容易失敗。在剛開始實行時,標準不要訂太高,規則愈簡單愈好。
行動3. 整頓凌亂物品
「找東西」往往是偷走時間的一大殺手。先陪孩子整頓讀書空間,善用適當大小的收納盒、收納籃,分類擺放各類文具,也要求孩子養成歸位習慣。這樣孩子才不會因為找不到文具,白白浪費了許多時間。
source:unsplash
行動4. 封印專注力大敵
「先看個電視」、「打個電動再說」,這些分心因素,都是妨礙孩子去做該做的事。在孩子寫作業時,要先移除讓孩子分心的事物。尤其,在書桌上千萬不要擺放和寫作業不相關的東西,免得孩子把玩分心。
行動5. 用獎勵提升動機
「做完○○,有獎勵喔~」一聽到有好吃好玩的獎賞,孩子的動力引擎立即啟動。另外,有些孩子很愛蒐集印章點數或貼紙,用激勵把時間管理變成一種無壓力的遊戲,孩子才會乖乖「買帳」,也較容易產生「做到了!」的成就感。
行動6. 微調計畫表
石田淳提醒,時間管理計畫實施兩週,是成敗的分歧點。這時,觀察孩子的表現:如果狀況不理想,不要責罵,而是先降低門檻,用刪去法捨去較不重要的項目,先做好最重要的事;如果進行得順利,也不要太鬆懈,繼續依循計畫,才能持之以恆。
【延伸閱讀】
開學後幾家歡樂幾家愁!陶晶瑩不捨女兒出國唸書:「往日的習慣,現在彌足珍貴」
本篇文章由『親子天下』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你不孤單!你擔心的、傷心的、焦慮的我們都懂。
快來加入私密社團「媽媽妞真心話」,一個屬於媽媽們的交流小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