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禮拜再度發生了讓所有媽媽心痛的事情。一位7歲男童因為學習柔道,被不當訓練後摔至重傷。看到這則事件,很多人都覺得心痛、惋惜,尤其是小孩已經明確發出求救,但仍被輕忽對待、延遲就醫。
source:Pexels
其實,以現在的教育觀念,大人不斷被教導要尊重、正視孩子的感受,但隨著孩子越長越大,我們越來越忽略雙向、友善的親子關係。為了要讓孩子聽話、有良好的家教、好的學業成績、或是成為一個更好的,親子關係變得越來越單方面—只有家長、老師單方面的「管教」,大人越來越少正視孩子的需求。
因此在送孩子學習才藝、要求孩子達到任何目標前,妞編輯希望所有的大人、師長、成人,都能尊重孩子意願、了解學習的本質,告訴自己「放棄」也沒關係,最重要更是了解孩子的能力、不過度勉強,避免憾事發生:
1.尊重小孩的意願
很多人都會把「尊重小孩」跟「寵溺」搞混。但尊重孩子的意願不等於寵溺,當一件事情不會影響德性、不會影響他人的時候,為什麼就一定要照大人的方式去做呢?尤其是在「學習」這一塊,小孩更是有自己的天賦跟自己的進度,尤其是小孩已經發出求救,不管是體力不支、身心靈已經受創,請給孩子們多一點時間適應、練習跟關心。
2.了解「每一件事」的目的
人生中有大大小小的測驗,也會碰到大大小小的挫折,而每個挫折是不是硬要強撐著度過?難道就不能放棄嗎?不放棄的目的是什麼?放棄了會怎麼樣嗎?在7歲小男童這件事中,我們看到小朋友已經發出求助了,但為什麼沒人告訴他可以休息、可以放棄?而是要質疑他說謊、硬要他強撐著繼續練習呢?
一個人的個性堅強、有毅力、不放棄、好勝心強是一回事,有人可以憑著毅力完成一件很困難的成就,而感到強烈的滿足感,這是他堅持下去的目的,但強迫他人「要有毅力」又是一回事,你強迫他後,目的是為了自己的成就感、虛榮心?還是什麼?
3.了解孩子的能力
這件事從我們生下寶寶的那一刻起,就不斷在觀察。寶貝會趴了嗎、能抬頭嗎、副食品吃得好嗎、什麼時候會扶站、學走、會講話、飯吃的多寡?我們無時無刻都在觀察孩子的能力。即使是進入學校生活後,每個孩子發展能力、學習進度也不一樣,大人在這段期間要做的也是觀察孩子的學習進度、陪他練習、陪他找出他的強項。而不是一直拿自己家孩子跟別人比較,更不要一直拿大人的標準套用在小孩身上,小孩做不到就說小朋友不努力、故意叛逆。
source:Pexels
從新聞報導出來後,妞編輯真的很不忍心,因為當媽媽後,心思敏感脆弱,實在是承受不起這種內容報導。不過,也讓妞編輯更堅定以上3個育兒觀念,並希望不只是家長,連老師、教育相關的從業人員都要有這份認知。
你不孤單!你擔心的、傷心的、焦慮的我們都懂。
快來加入私密社團「媽媽妞真心話」,一個屬於媽媽們的交流小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