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一生可以做幾種工作?可以唸幾次研究所?夢想的幅度可以多廣?從唱片企劃出身、為歌手寫詞,到跨界拍電影當導演,甚至在大學當老師……施立多采多姿的人生經歷,似乎是所有創意工作者的終極夢想。不過可以盡情在各種領域揮灑的秘訣是甚麼呢?關於追尋與選擇,施立是這樣做的……
就讀文化大學新聞系的施立,其實一開始唸的是經濟系,但念了兩年之後發現自己真的不喜歡,於是便降轉到新聞系。那時候家裡環境並不好,為了減輕家裡的負擔,施立轉系之後開始了各種打工,不過都是做跟所學有關的工作:電台、雜誌社、唱片公司……可能是選了對的方向,因此在接觸工作跟發展才能的時候也特別順利吧,進入唱片公司實習後,施立獲得成為正式員工的機會,也因緣際會開啟了創作之路。
施立在歌詞創作方面相當多產,也寫出不少膾炙人口的作品,像是劉若英《成全》、范瑋琪《尋找》、張韶涵《歐若拉》、陳奕迅《好久不見》……從小沒有學過音樂的他,為何能為歌手寫詞呢?施立笑說自己從小文筆就還不錯,只是個性太懶惰了,高中時老師為了逼他創作,還叫他交三千字的稿子投稿校刊,一周過去了施立仍然寫不出東西,於是偷懶的寫了詩,想不到被刊出之後獲得不少迴響,讓他大受鼓舞。「原來老師是想要鼓勵我創作而已,希望我多寫一些自己的東西。再加上我個性懶惰,寫詩比較適合我的個性。」後來進入唱片公司受到當時主管姚謙的賞識,有了為歌曲寫詞的機會,一寫就寫出了不少經典。
《好久不見》 作詞:施立
我來到 你的城市 走過你來時的路
想像著 沒我的日子 你是怎樣的孤獨
拿著你 給的照片 熟悉的那一條街
只是沒了你的畫面 我們回不到那天
後來施立接觸到劇場,對戲劇心動的他便去就讀北藝大戲劇所,後來甚至又去念北藝大電影所,不斷探索創作的旅程。做音樂的時候比較個人,寫歌詞就是完成自己的創作,比較單純。但做劇場跟拍電影牽涉層面很廣,常常會有需要妥協的時候。施立認為,創作的過程就是對話,有時候自己想的跟別人想的不見得一樣,這是一種過程,妥協不一定就是被殘害,這些都是創作的一部分。心態相當積極正面的施立,不以負面角度的看待妥協這件事,「只要知道對你自己所要堅持的東西要做到甚麼程度,要過得了自己那關。」戲劇所的同儕之間都是很厲害的創作人,那個環境漸漸影響施立成為全方面的創作者,找到對的狀態,自然開啟了創作的大門。
理想中愛的藍圖
對施立來說,創作通常是先有問題,再從故事裡藉由人的心境去找答案。電影裡很多的故事都是一個追尋的過程,他透過拍攝的過程找到答案。像是他的電影《回家的女人》從真實新聞發想:有一個人的老婆離家出走回來之後,若無其事地過日子,想不到原來她其實得了癌症,老公卻接納她、照顧她並再跟她結一次婚……上帝的愛是無條件的,那人的愛可以包容到甚麼程度?有無條件包容的愛在人跟人之間嗎?一開始就是以這個出發點去探索,才有《回家的女人》。
《回家的女人》電影劇照
追求夢想這回事
施立其實很怕碰到一種人─他的生活裡、腦袋裡只有電影,對電影有夢想,甚至到了偏執的地步,好像不做這件事就會死,一直在講電影電影……但施立覺得應該關注的是生活,是人生。做電影只是媒介,是一種呈現的方法。畢竟他不是年輕就懷有電影夢的人,不曉得那種從小為一件事立定志向的心情,他從來都只是在享受過程、東看西看,想做的事就努力做到,而不是放在嘴上講,重點還是在生活,去感受你的生活。
當然,有更多人的問題是不知道自己想做甚麼。施立給的建議是,你不知道你不做這個選擇是否會更好,秘訣就是想做就去做,不要留下遺憾。像他開始拍電影的時間有點晚了,但如果因為年紀大就不做,他就不會有機會了。他回顧自己的人生,開始進職場工作以來都做自己喜歡的事,選工作時不會想說這個賺錢才做,從唱片公司、劇場、電視台、教書……可能也是不夠聰明沒有遠見,沒去想那些工作對自己比較有利。施立剛開始做電影是電影很慘澹的時候,他純粹是因為想做而做,先問自己喜不喜歡、享不享受才是最重要的。
【施立快問快答】
最想嘗試的工作?
以前去巴黎回來之後最想開舊書店,賣書還有自己蒐藏的二手唱片,在裡面寫作……很嚮往這種生活。
我的個性可以宅在家不跟人接觸,也可以自己獨立工作,但拍電影給我最大的體會是,因為拍片要跟很多人接觸,要跟很多人一起完成,所以要拿出真心來跟人家交往,主動地跟人交心。透過做一件事跟很多人接觸,這件事情很重要。不管是上班、開店,都是要跟人接觸並建立關係一起完成一件事。因此如果不拍電影的話,我最喜歡的是教書!教書帶給我很多樂趣,學生對於電影跟劇本的創作有興趣,也會幫助我創作,看到學生對創作的熱情會鞭策自己 因為希望給學生好的榜樣。
曾被媒體稱為不老文青,你認為文青的定義是?
我認為文青應該要有反省的能力,不一定要挑戰或否定自己,不過要有意識地知道那些事情對自己的意義,是在追求時髦?還是被別人影響?要去了解本質,並要有批判的能力。
我沒有很有意識的刻意去過文青的生活,做唱片也喜歡很多通俗的、大眾流行的東西,只是喜歡做的事情剛好都是在文青的範圍?
推薦的電影或書籍
電影推薦《紐約哈哈哈》,這是講一個女孩想變成舞者的奮鬥故事,很契合我們今天談論人生的追求或追尋夢想的主題。看完電影會發現人生還是有挫折,但每個人都可以活出他最自在的、美麗的姿態,並找到你所追求的方向。
推薦書籍是去年奪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作者艾莉絲孟若Alice Munroe 《太多幸福》跟《親愛的人生》,她一生只寫短篇小說,每篇小說內容都很紮實,都有寫長篇的實力,只是她傾向用緊密的文字敘述,是我最近很喜歡的作者。
施立很慶幸自己找到人生最喜歡的兩件事:教書跟拍電影。如果他20幾歲進電影圈,一定很快就放棄了,但現在他夠成熟,有歷練,可以處理好人的問題,能夠體諒並理解別人,也可以處理好創作的瓶頸。如果一開始畢業就做電影一定會很常跟人家吵架起衝突。「每個人狀態不同,不能去複製別人的狀態,只能在自己的狀態裡好好的過每個階段應該要做的事。建議大家保持好奇心,要有勇氣,也要有知識。要做音樂卻沒背景?就去學習。有掌握的能力你就會有勇氣,知識就是力量,有力量才會有勇氣去追尋自己想做的事。」
對於人生還有好多想探索、想追求的,你說你能不羨慕施立這股拼命三郎的生活態度嗎?
Source: li.shih - facebook, 回家的女人 - chinay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