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成長過程中,有遇過情緒勒索嗎?或許你覺得你的童年很不快樂,覺得沒有「自己」,所有的想法、規劃都是由父母一手控制,那麼你可能就是被情緒勒索了。日本精神科醫師片田珠美因此撰寫了《都是為你好,難道我會害你嗎?》這本書。將情緒勒索分成4個章節:「父母攻擊孩子的方式」、「為什麼父母要攻擊孩子?」、「攻擊型父母給孩子的影響」、「如何與那樣的父母相處」。今天妞編輯就跟各位談談書中所介紹的「為什麼父母要攻擊我」的5個原因。
慾望
很多父母都會以「愛」為名遮蓋自己的慾望,他們希望孩子唸好大學、賺很多錢、跟社經地位高上的人結婚,就是希望孩子能夠有優渥的生活、成為自己更好的延伸,因此常會用「我為了你犧牲這麼多……」、「我都是為你好……」當開頭,讓孩子覺得自己不滿足父母的期待,就會讓他們難過、失望一樣。
將未實現的願望投射在孩子身上
其實這樣的例子很常見,例如學歷不高的父母嚴格要求孩子的成績、希望他們能擁有高學歷,或是父母想當明星但沒當成,因此把孩子送去學才藝、上節目曝光……等等,都有可能是父母將自己未完成的願望加諸在孩子身上,而忽略了孩子本身的氣質與興趣。
孩子是父母的「所有物」
先前妞編輯很常提到:「媽媽們很容易將新生兒認為是自己的延伸,因此新生兒被外人觸摸、抱時都會有抗拒的心理。」但如果這種念頭再加深、朝壞的方向發產的話就有可能變成支配欲強的父母,他們將孩子認為是自己的私有物,覺得父母可以任意對待自己的孩子。如果是以最暴力的形式表現,那就是「虐待兒童」,覺得「我不管怎麼對他們都沒有關係,因為他們是我的東西。」
提升自己的價值
很多父母會將孩子當成「讓自己看起來更好的附屬物」,孩子好也讓他們與有榮焉、有機會提升自己的價值跟榮譽感,因此他們會一再要求孩子的表現,最好十項全能、無所不能的菁英。
嫉妒自己的孩子
對於這個原因,片田珠美說:「應該不會有任何父母承認自己內心深處其實正在羨慕、嫉妒著孩子,但其實這樣的狀況也非常常見。」有的父母會用不段打擊、挑惕的方式呈現,例如孩子有了好的表現,卻被父母嫌棄太過自大、驕傲,或是常常被催婚,但不管找哪個對象都被父母打槍。又或是常聽到他們嫌棄完後說著:「我以前都沒這種東西」、「我們以前哪有這麼好的條件」。
對於以上這種會攻擊自己孩子的父母,最可怕的是他們都覺得自己是正確的,不管怎麼溝通、反應,他們都聽不進孩子的願望與需求,反之他們可能還會覺得孩子怎麼這麼不孝順:「身為父母的我們犧牲了那麼多,結果他竟然是這樣回報我的!」導致家庭關係更加失衡。
至於要如何與父母化解這樣的歧見,片田珠美則認為:「自己幸福,就是對父母最完美的報復」,她不斷強調:「不要勉強自己原諒那個傷害你的人」,並且要了解父母所有的批評與指責都不是自己的錯,甚至憎恨他們也是可以理解的。為了讓自己輕鬆,請與父母正面對決,並努力讓自己幸福吧!
Source: Pixbay
你不孤單!你擔心的、傷心的、焦慮的我們都懂。
快來加入私密社團「媽媽妞真心話」,一個屬於媽媽們的交流小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