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OKAPI連載,點閱率破萬的人氣專欄作家李屏瑤,在專欄上分享了許多成長故事與自我剖析,也出過多本筆觸溫暖且帶有靈魂的著作。而她也正是人們眼中的「非典型」女生,在台北出生長大,經歷過傳統三代同堂的長輩歧見,也因出櫃和媽媽有過冷戰與爭吵,這樣的她也在散文集《台北家族,違章女生》中道出自己一路以來的成長歷程!
#對於「父親」這個角色的複雜感受
李屏瑤在書中提到,有些父親就像個「孩子」,還沒準備好教養下一代,便承擔了養育孩子的責任。她的父母在她年幼時經常爭吵,甚至連家中長輩之間對於「父親」這個名諱彷彿成了禁忌詞彙。長久的冷漠與不理解,也讓她在與父親爭吵的電話後再也沒有連絡彼此,下一次的聯繫竟是接到死訊的通知。相信對許多女孩(包含妞編輯)來說,父親這個詞其實充滿了矛盾的情緒,心中當然是有愛的成分,但對於較有威嚴的父親角色,有時也會因為互相的不理解而產生難以抹滅的傷害。
#三代同堂大家庭
在三代同堂家庭中成長的李屏瑤,小時候也很常透過長輩的行為感受到所謂的「差別待遇」:多汁的雞腿永遠落在表弟的便當裡、頑皮的兄弟偷吃了切片的西瓜卻可以輕易被原諒,女孩卻要被體罰或責罵等等。在許多長輩的觀念中,男孩子才是延續血脈的仲要後代,女孩只能是「潑出去的水」,遲早會被列入他人家中的族譜,但難道生命不該被同等的對待嗎?女孩就相對比較不愛家嗎?種種的傳統觀念相信也一定是許多女孩曾受過的傷害。
#中性打扮只會被笑「男人婆」
中性打扮的李屏瑤,在學時期就算再怎麼覺得男生的制服好看,也只能被女孩的吊帶裙與馬尾束縛著。喜愛中性打扮的女孩,在成長過程中很常被貼上「男人婆」的標籤,但服裝風格又為何要分為男性與女性呢?裙子就一定是屬於女生的服裝嗎?不管性向與否,現在中性的打扮其實也蔚為潮流,無論打扮成什麼樣子,只要是自己喜歡與舒服的穿搭,就是最適合自己的風格!
#什麼叫「不夠女生」?
這個議題是妞編輯覺得很值得探討的事情,究竟什麼才叫做「女生該有的樣子」呢?數學不好、說話輕聲細語、體育成績差、情緒化又愛哭,這些外界所定義的女孩,又怎麼能套用到這世界上的所有女性呢?李屏瑤也提到,她認為女生面臨的不是所謂的「玻璃天花板」,而是「玻璃棺材」!彷彿人生一定要有個戀屍癖王子來救援,不然只能永遠被鎖在棺材中永不見天日。
#女生在社會環境下的枷鎖
對於女生就該結婚生子、女生就該回歸家庭等等歧見,也是許多女孩被傳統觀念或是社會價值觀所束縛的枷鎖,李屏瑤也一直以自身的力量去推翻,不論是以溫柔的文字帶動「女孩革命」,或是透過演講來探討這個社會一直賦予女孩的角色,在《台北家族,違章女生》書中,以這些溫暖的字句,帶領女生對抗社會給予的有色眼鏡。
#出櫃的過程
李屏瑤對自己的性向一直非常坦然,卻難以向母親坦白,在許多家族聚會中都會被問起:「有沒有男朋友?」、「何時結婚?」,性向在家中也成了禁忌的話題。在媽媽的詢問下,李屏瑤也在某次和媽媽坦承了自己的性向,卻帶來了好幾年的惡劣關係。不過或許是基於愛,媽媽久了也默默的不談,卻在公投時投下了兩好三壞,展現了自己對於女兒最深沈的關懷。
李屏瑤在專欄也提到,許多非異性戀者在面臨出櫃時總會有一段自我掙扎與追尋的過程,但其實家人朋友也會有一段辛苦的路,「出櫃不是看一場電影,無法用兩小時就得到完美的結局;出櫃更像是一千集的鄉土劇,必須吃過很多很多頓飯,過上很多很多平凡的日子,才會有一點點的情節推進。」,也提到自己在性向這方面最深的體悟:「正常是大多數人的選擇,是中間值,如同有人喜歡正常,有人喜歡半糖去冰,有人喜歡無糖少冰。正常不是正確,當你跟大多數人不同,不代表你不正常,你只是比較特別。」鼓勵所有在性別認同中掙扎的人,也是作為一個「非典型女生」最溫柔的告白。
李屏瑤的新書《台北家族,違章女生》不只訴說了自己的成長經驗,也藉此鼓勵了許多在社會中碰到許多困難與浮沉的「非典型女生」,以自身「鐵皮加蓋」的角度,重新定義了「女生」這個詞彙,是一本充滿了溫度且細膩的作品。而李屏瑤也即將在10月23日於讀字書店與《幽魂訥訥》的作者顏訥進行「違章女生縱貫線:童年的生存法則」 創作分享會,喜愛這本書或是對於相關議題有興趣的妞妞,絕對不能錯過這場活動~
source:李屏瑤@Face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