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科學家為了瞭解人類的原始發展、心理狀態,都會對「嬰兒」做研究。因為嬰兒就像一張白紙,尚未社會化、也保留很多原始動作。妞編輯也發現有些科學實驗相當有趣。在疫情爆發、不能隨意出門的這段期間,父母可以對著家裡的小嬰兒做以下實驗,看看寶寶會有什麼樣的反應喔~
嬰兒實驗Test1. 對危險的本能
實驗年齡:4M~1Y
source:Pixbay
曾經有科學家給寶寶看3張圖片。一張是完整、清晰的蜘蛛圖片、另一張也是同樣的清晰蜘蛛照片,但額外增添了一些不屬於蜘蛛的身體部位(例如觸鬚、尾巴)、第三張照片則是打亂蜘蛛的身體部位,讓他不再具有蜘蛛的本來樣貌。
科學家發現,小嬰兒對第一張正確的蜘蛛照片對視的時間最久,看另外兩張混亂的蜘蛛照片時間較短。科學家以此研究認為:小嬰兒天生就存在辨別危險的技能。
除此之外,德國跟瑞典都曾個別對嬰兒做壓力研究。他們分別給6個月大的嬰兒看蛇、蜘蛛、花、魚的圖片,均發現嬰兒看到蛇跟蜘蛛的照片時,瞳孔都有放大反應,而大腦中控制瞳孔放大的區域又跟處理壓力的區域有關。
科學家們也認為:「在我們的本能中,天生就認為蛇跟蜘蛛是危險生物。」是不是很有趣?改天也給小孩看一些動物圖片,觀察他們的反應吧!
嬰兒實驗Test2. 因果關係理論
實驗年齡:2M~4M
source:Pexels
小嬰兒能思考嗎?他們能理解「因果」嗎?有日本科學家曾在小嬰兒的手腕上綁著一條緞帶,緞帶的另一端則綁著玩具或重物。觀察小孩能不能理解「自己擺動手、拉扯緞帶,玩具就會向自己靠近」。
科學家發現,在2個月大時,嬰兒揮舞四肢的頻率都很平均,不會特別揮舞手臂拉扯玩具;但隨著嬰兒月齡越大,到了4個月的時候,嬰兒就會有意識的揮舞綁著緞帶的手臂,拉扯玩具靠近。
由此證明,小嬰兒確實可以在很小的年紀,就觀察到周邊事物與自我行為的關聯。父母在家也可以測試看看,看家裡的新生兒什麼時候會有思考、觀察、行動這樣的複雜行為吧!
嬰兒實驗3.觀察他人喜好
實驗年齡:6M~1Y
source:Pexels
在2008年,有科學家對7個月大的嬰兒做實驗。將兩個相似的玩具擺在他們面前,並在嬰兒面前做出明顯的喜好表情:對其中一個玩具皺眉、表示厭惡,並對另一個玩具微笑、露出開心的樣子,最後讓嬰兒挑選他想玩哪個。結果有超過58%的嬰兒在看了父母的喜好表情後,最後挑了父母表現出喜愛的玩具把玩。
科學家認為,嬰兒確實能從表情讀出喜好,並會根據他人的喜好建立自己的慾望、模仿。所以父母的身教真的很重要啊~你們的一舉一動,都會影響小孩的人格發展喔!
嬰兒實驗4.肢體發展順序
實驗年齡:2M~6M
source:Pexels
在寶寶剛出生沒多久,醫生就會提醒我們注意小孩的脖子轉動、手指精細度,到了1歲以後我們才需要關心小孩會不會走、會不會跳……因此很多人都會對嬰兒肢體發展有個潛意識認知:嬰兒的肢體發展是從上到下。他們先會轉頭、再來是揮手、才會動腳。
但科學家卻發現:即使是剛出生11週的新生兒,他們就能有意識的抬起自己的腳觸碰鈴鐺,使鈴鐺發出聲音;15週就會控制自己的手伸長、觸摸玩具。
你家的新生兒也是這樣嗎?趕快在寶寶腳邊擺個聲光玩具,或是買健力架,看他們會不會移動小手手、小腳腳去摸吧!
嬰兒實驗5.觀察大人表情,進行社交行為
實驗年齡:6M~2Y
source:Pexels
讓小寶寶坐在椅子上,讓大人的臉正面對他做出互動,唱歌、聊天、微笑,一分鐘後轉過頭去、回頭用面無表情的樣子地看著寶寶1分鐘,觀察嬰兒有什麼反應。
一開始,嬰兒會困惑大人的行為:「為什麼不跟我玩了呢?」因此他可能會盡可能地想引起你的注意,過一分鐘父母再別開臉、回頭繼續開心的與他互動,寶寶剛剛的困惑與挫折就會煙消雲散,繼續和父母玩耍。
科學家透過實驗證明,嬰兒其實能透過面部表情閱讀情緒,也能透過表情、情緒回應出適合的社交互動。所以如果你想教育寶寶,讓他們知道父母的情緒,可以搭配豐富的表情;即使他們聽不懂大人說的話,但如果有搭配皺眉的表情,他們就會知道爸爸媽媽現在很生氣;如果是他們咬了人,就要愁眉苦臉、癟嘴讓他們知道這樣做會傷到人。
小寶寶真的是很奇妙的生物啊~雖然就像是一張白紙,一切都照著原始的本能。但就是因為他們還不會說話、不會表達自己的想法,所以我們大人才對他們感到如此好奇。疫情期間在家不能出門,也多和寶寶進行這幾項實驗,做個有趣的互動吧~
Source:national geography,parents
你不孤單!你擔心的、傷心的、焦慮的我們都懂。
快來加入私密社團「媽媽妞真心話」,一個屬於媽媽們的交流小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