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完網課了嗎?該離開螢幕休息一下了!」「好啦,再等一下!」這樣的對話也出現在正在居家學習的你家孩子和你之間嗎?全台緊急進入防疫第三級,各級學校全面停課,停課令殺得老師、家長措手不及,手忙腳亂切換為線上學習模式。最感到新鮮和興奮的應該是學生,平時被管制的3C、螢幕時間,現在成了學習必要工具。
這一波線上學習的體驗後,孩子使用3C的情況應該是「回不去了」。這狀態一則以喜,一則以憂,喜的是孩子們學會3C設備不是只拿來看影片、玩遊戲、和朋友聊天,網路、科技是輔助學習的利器;憂的是,此波展開線上學習的孩子,在跳進浩瀚網路前,多數人在網路世界的「自救能力」、數位公民素養尚未完全成熟,面對網路上各種大人都不見得能躲得過的陷阱和誘惑,可能迷失方向。
《數位公民素養課》 作者黛安娜・格雷伯(Diana Graber)長期投入媒體素養教育,她創立的「中學生數位公民意識與素養課程」在美國有40州採行。她提出,在數位世界裡,孩子必須具備七種能力:線上社交、網路名聲、自制力、色情陷阱、保護個資、辨識假訊息和成為數位意見領袖的能力。
數位素養非一朝一夕能養成。現在開始「補血」也許還來得及。《親子天下》採訪專家、整理專書中的建議,提供家長三個實用步驟,緊急為孩子補救網路求生之道。
1.建立良好的數位攝食習慣
已經連續兩年,小一新生開學約一、兩個月之後,兒童職能治療師張旭鎧(阿鎧老師)都會接到在校上課無法專心、情緒焦躁不安的個案。張旭鎧仔細探究後發現,這些小一生個案躁動、不能專注的真正原因,不是因為對新環境好奇,而是在學齡前階段就大量使用手機、平板電腦看影片、上網,去學校上課後,無法適應缺乏大量聲光效果刺激的情境,出現產生手機、網路成癮戒斷症狀。在這一波停課密集的線上學習後,後續效應值得觀察。
要保持健康,建立良好的飲食習慣很重要。該如何幫孩子建立起良好的數位攝食習慣?以學齡階段的孩子為例,張旭鎧認為,家長在交付給孩子手機(或任何可以連上網路設備)使用權以前,必須協助孩子具備以下能力:
1. 使用前:做計畫的能力、聽從指令的能力
張旭鎧表示,孩子必須規劃作息的能力,何時可以使用3C、怎麼使用。此外,要能聽懂「該停止了」、「休息時間到了」這些指令的能力。
2. 使用中:情緒穩定的能力、自我控制的能力
透過小小螢幕,讓使用者彷彿進入另一個世界,小腦袋的情緒穩定得達到一定程度,才不至於捧著螢幕忘我旁若無人,或是玩遊戲闖關失敗到氣憤難平,影響他人或自己的日常生活。自我控制指的是,要能依照先前制定好的作息計畫,來使用3C產品,在約定的時間內使用,該休息停止時也能停止。家長也要能以身作則,否則很難有說服力。
3. 使用後:有分享能力、接受建議能力。
分享指的是,孩子要能夠和家長分享在網路世界遇到的種種,平時家長就應該和孩子能聊生活、聊學校,建立起分享的習慣。能接受建議的能力則是,上網或是使用3C過程中,若有不當行為,或是違反約定時,能夠聽從大人的指正、改進。
2.確認發文PO照以前先THINK
當孩子每天花上大把時間在網路世界時,幫孩子建立數位公民素養觀念,刻不容緩。
現今許多大學入學、徵人單位,在面試時都會參考個人的社群足跡,如IG等。為了讓孩子了解數位足跡無遠弗屆的程度,格雷伯在《數》書中建議,家長可以和孩子一起 Google 自己、親友的姓名,看看出現什麼資訊,並且和孩子討論,可以事先採取哪些行動,建立起良好的「數位名聲」。
要留下健康的數位足跡,每次上傳任何訊息以前,必須先「三思而後行」。《解碼青春期》書中提供了公開發文的自我篩檢標準「THINK」,在網上公開、傳布任何訊息以前,依據這些原則自我過濾:
T:它是真的(true)嗎?
H:它有用(helpful)嗎?
I:它能傳播正能量(inspiring)嗎?
N:它是必須的(necessary)嗎?
K:它是善意的(kind)嗎?
如果上述有任何一個答案為「否」,就不應該張貼或傳布這則訊息、照片或影片內容。
此外,家長切勿輕忽青少年間互傳自拍私密照行為的現象。根據2018年一項調查,台灣國高中生有1.1%曾自拍私密部位照,有2%左右的青少年傳過別人的自拍照,將近10%的青少年收過他人傳過來的裸露影像。格雷伯提醒,儘管難以啟齒,但一定要和孩子討論色情簡訊的議題:「如果你認為孩子太小不宜談這話題,那他們絕對也小到不該持有能拍照的連線設備。」
家長應該明白告知孩子,「色情簡訊」是透過手機或網路傳送、讀取轉傳性暴露或性暗示的圖片、訊息、影片,例如全裸或幾近全裸的自拍、展示裸體或性行為的照片或影片。不僅是拍攝、販售,只要散佈或無理由持有兒童或少年性交、猥褻畫面或影像等,都觸犯了《兒童及少年性剝削防制條例》。
3.家長必學!使用家長遠端監管工具
「幾歲可以給孩子手機」、「有哪些工具可以管理孩子使用3C的時間」是不少國中小學生家長的熱門話題。在孩子還沒有長好自我控制能力以前,家長可以運用一些工具,協助孩子在上網時間、瀏覽網站建立起規律。
《數位公民素養課》書中,就列舉出美國常見的父母監管應用程式,讓父母管理孩子瀏覽的網站,或控制使用時間,例如:Mobichip, FamilyZone, Surfie, Net Nanny, Torch, Bark, Circle with Disney, Qustodio 等,多半需付月費或年費。台灣趨勢科技和教育部也合作推出網路守護天使2.0 網站,提供PC-cillin家長守護版免費下載,可以提供家長過濾網站、廣告和控管使用時間。
教養書作家彭菊仙也在《 家有青少年之爸媽的33個修練 》介紹了 Android 和 iPhone 上,可讓家長遠端管理子女帳號的功能:
家長和孩子都必須有Google帳號,家長可為13歲以下孩子申請帳號,家長需在自己的手機下載 Family Link App (家長版),另以家長帳號登入提供給子女使用的設備,進行 Family Link 相關設定。設定完成後,家長可以從自己的手機端來管理孩子3C設備的使用時間、應用程式的下載和使用時間等。不過,Family Link 無法讓家長帳號管理目前子女學校的教育帳號。
iPhone 的「家長模式」
iPhone 點進「設定」,點選項「螢幕使用設定」,有非常清晰、直觀式的 設定頁面 。家長首先要設定「螢幕使用設定」的密碼,然後逐項設定「使用時間」、「App 限制功能」、「永遠允許使用的App」等;還可以開啟「禁止 iTunes 與 App Store 的購買」,再進一步點入,更可以開啟「App 內禁止購買」。
家長最擔心的不當網頁也可以過濾,只要點入「內容與隱私權設定」,再開啟「內容限制」的功能,然後點選「網頁內容」,不適當的網頁就會被過濾掉。張旭鎧也提醒,這類家長遠端監管的應用程式,必須要小心運用,家長在提供3C設備以前,都必須先和孩子事先討論、約定,溝通「手機或電腦是家長購買的,孩子僅有使用權,使用過程中必須接受家長的管理和監督」,同意後才能給予手機或其他3C設備使用,否則很容易造成親子關係摩擦、惡化。
疫情緊繃當下,要兼顧生活、工作和孩子的居家學習情況,家長壓力可想而知。家長不妨將這次停課居家學習當成機會教育,和孩子一起培養良好的數位素養能力。
本篇文章由『親子天下』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你不孤單!你擔心的、傷心的、焦慮的我們都懂。
快來加入私密社團「媽媽妞真心話」,一個屬於媽媽們的交流小天地~
【延伸閱讀】